第1章 涿郡街头三人行,桃园结义非主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司’(大汉集团)经营不善,CEO(皇帝)换得比走马灯还快,中层管理(宦官外戚)疯狂内斗,基层员工(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最大的那波叫‘黄巾军’,口号是‘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农民想换个活法。”
>
就在这乱糟糟的背景下,我们故事的主角登场了——刘备,刘玄德。
>
> 《三国志·先主传》开篇就说:“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听着高大上吧?皇亲国戚!但紧接着一句就露馅了:“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翻译一下:他爷爷当过县令,他爹……嗯,史书没提具体官职,大概率没混出来。到了刘备这代,更惨——“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好家伙,堂堂大汉宗室之后,沦落到跟着老妈在街头摆摊卖草鞋、编席子!这身份认证,含金量堪比“我家祖上在故宫修过瓦”。
>
> 不过刘备这人,天生有“大哥”气质。《三国志》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用现代眼光看,妥妥的“学渣”体质,课本一拿就困,但说起遛狗骑马、潮流穿搭、K歌蹦迪,那可是精神百倍!而且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身高一米八几,胳膊长过膝盖(适合打架?),最离谱的是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大耳朵(这耳朵得有多大?)。“刘大耳朵”、“草鞋皇叔”的江湖诨号,算是坐实了。
>
> 他还有一项特殊技能:哭!不是嘤嘤嘤那种,而是情真意切、感天动地的哭。这技能点,在未来的创业路上,堪称“融资神器”。
>
> 刘备在涿郡混社会,认识了不少豪杰(也招揽了不少小弟)。其中有两个最特别:
>
> 第一位,关羽,关云长。这位爷可不是本地人,他是“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三国志》记载:“亡命奔涿郡。” 为啥亡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裴松之注引《蜀记》补充了个民间传说(虽非正史,但很符合人物性格):关羽年轻时,当地有个豪强仗势欺人,关二爷路见不平一声吼,首接把那厮给咔嚓了!成了“在逃杀人犯”,一路流窜到了涿郡。标准的热血愣头青,自带“社会我关哥,人狠话不多”的BGM。史书形容他:“美须髯”,胡子漂亮得不得了,人称“美髯公”。
>
> 第二位,张飞,张翼德。这位是本地土豪,《三国志》说:“张飞字益德(演义作翼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张飞家里有田有房有产业,主业是啥?杀猪!涿郡猪肉市场的垄断巨头,江湖人称“涿郡杀猪界扛把子”。史书写他:“雄壮威猛,亚于关羽。” 也是个猛男。但坊间传说(非正史)张飞其实是个文化人,业余爱好是画美人、练书法!想象一下,一个满脸络腮胡、声如洪钟的屠夫,收工后拿起画笔,对着仕女图细细描摹……这反差萌,绝了!
>
> 这三个人,一个卖草鞋的落魄皇叔(CEO),一个在逃的杀人犯(金牌打手),一个杀猪的土财主(天使投资人兼打手),怎么看都像个草台班子。但命运让他们在涿郡的桃园相遇了。
>
> “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的神来之笔,正史《三国志》只简单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虽然没说焚香磕头拜把子,但这关系,绝对比亲兄弟还铁!刘备睡中间,关张俩大汉一边一个,画面太美不敢想。在公开场合,关张就像保镖一样,恭敬地站在刘备身后,寸步不离。创业团队核心三人组,就此成立!口号是啥?兴复汉室?不,当时的想法可能更朴素:在这乱世,活下去,混出个人样!
>
> 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允许地方豪强组织武装(“义兵”)平叛。刘老板嗅到了机会!张飞变卖家产(天使轮融资到位),刘备拉起了一支队伍(初创团队成型)。他们跟着校尉邹靖打了几仗,混了点军功,被封了个安喜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结果朝廷派来个“督邮”(巡视员)考核,暗示要钱(索贿)。张飞这暴脾气哪忍得了?《三国志》裴注引《典略》记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首入缚督邮,杖二百。”首接把督邮绑起来抽了二百鞭子!刘备一看闯祸了,官印往督邮脖子上一挂(辞职信都省了),带着兄弟们跑路了。
>
> 第一次“创业”(当县尉)宣告失败,原因是“暴力抗法”,团队开启“流亡打零工”模式。他们投奔过老同学公孙瓒(在辽东当过一阵子雇佣兵),也帮过徐州牧陶谦打曹操(刷了点声望)。陶谦一看刘备这人仁义(名声好),手下关张又能打(实力硬),临死前玩了一手“三让徐州”。“刘使君,这徐州,非你不可啊!”陶谦拉着刘备的手,情真意切。刘备一开始是拒绝的:“不不不,这太贵重了!我何德何能?”(内心OS:还有这好事?)。推让几次后,“勉为其难”地接了。天上掉下个“徐州牧”的大馅饼!刘老板的草台班子,终于有了块像样的地盘(A轮融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