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带着主力入川“创业”,老家荆州这个“大本营”的担子,就全压在了诸葛亮肩上。诸葛亮的角色,从“军师”变成了“全能CEO兼后勤大总管”。
>
> 他的任务艰巨:
> 1. 守家:北防曹操,东和孙权(表面兄弟)。孙权虽然换了鲁肃当都督,联刘抗曹是主流,但荆州归属始终是根刺,摩擦不断。
> 2. 维稳:治理好荆南西郡,发展生产,积累钱粮,为前方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 3. 支援:随时准备响应刘备在益州的召唤,带兵入川支援。
>
> 诸葛亮展现了他超凡的内政才能:
> 依法治国:他亲自制定法律条文(《蜀科》),强调公平公正,即使是元老功臣犯法也一视同仁(为后来“挥泪斩马谡”埋下伏笔)。荆州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
> 发展经济:“务农殖谷,闭关息民”。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荆州原本富庶,在诸葛亮打理下,仓库充盈,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调和关系:协调留守将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关羽和其他人)。关羽心高气傲,诸葛亮既要倚重其威名镇守荆州,又要委婉约束其行为,避免刺激东吴。
>
> 荆州也并非风平浪静:
> 关羽的“傲娇日常”:作为留守武将之首,关羽坐镇江陵(南郡核心),负责北拒曹操。他武艺超群,威震华夏,但性格“刚而自矜”(骄傲自负)。孙权曾想跟他结亲家,派人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一句“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把孙权使者骂了回去。这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孙权气得够呛,也为日后吕蒙偷袭埋下了祸根。诸葛亮得知后,也只能摇头叹息:云长这脾气,迟早要吃亏啊!
> 与鲁肃的“单刀会”:为了荆州边界问题,鲁肃邀请关羽会谈(正史是鲁肃邀关羽)。双方各带兵马,在约定地点会面。鲁肃据理力争,指责刘备失信(借荆州不还)。关羽理亏,但气势不能输,最后靠着“吾自解之!”(我自己能解决!)的霸气(和身后的周仓捧刀),把场面糊弄过去。虽然没打起来,但孙刘联盟的裂痕更深了。诸葛亮在后方,只能尽力修补。
>
> 诸葛亮在荆州的日子,是忙碌而充满压力的。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夙兴夜寐”。既要保证大后方的稳定繁荣,又要时刻关注益州前线的动态和东吴的动向。他深知,荆州的安稳,是刘备在益州放手一搏的基石。
> 刘备在葭萌关“磨洋工”磨了一年多,刘璋终于回过味儿来了:这大耳贼根本不是来打张鲁的,他是来抢地盘的!导火索是曹操进攻汉中的张鲁,威胁到益州北大门。刘璋要求刘备去抵挡曹操。张松的哥哥张肃(害怕弟弟连累自己)告发了张松私通刘备的阴谋!刘璋大怒,杀了张松,并下令各处关隘严防刘备。
>
> 撕破脸皮!刘备立刻翻脸,采纳庞统的上策(激进方案):“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他斩杀刘璋派来的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吞并其军,掉头南下,首扑成都!“同宗相残”的大戏正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