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下益州,刘备并未满足。他的目光投向了益州北面的门户和战略要地——汉中!“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汉中盆地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咽喉,曹操若占据汉中,随时可以南下威胁成都;反之,刘备若占据汉中,则进可攻关中,退可保益州。
>
> 机会来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征汉中,降服了张鲁,占据了这块宝地。但曹操因后方不稳(孙权进攻合肥),留下大将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自己匆匆返回。
>
> 法正的“狠人献策”:他对刘备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曹操拿下汉中却不趁机打我们,是后方不稳!夏侯渊、张郃不是我们的对手,现在去打,一定能赢!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刘备深以为然,决定出兵争夺汉中!
>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留诸葛亮镇守成都,负责后勤,自己亲率法正、赵云、黄忠、魏延等大将,进军汉中。战争初期并不顺利。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等进攻下辩(武都),被曹洪、曹休击败;刘备亲率主力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徐晃对峙,也未能突破。
>
> 法正再献奇谋:他观察地形后,建议刘备放弃强攻阳平关,南渡沔水(汉水),抢占定军山!定军山是汉中西面的制高点,俯瞰曹军粮道和营寨。刘备依计而行,连夜渡过汉水,抢占了定军山,扎下营寨。
>
> 夏侯渊一看急了!粮道和侧翼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这还了得?他立刻率精兵来争夺定军山,并在山下依势扎营。双方在定军山一带展开激烈攻防。
>
> 名场面:黄忠刀劈夏侯渊!
> 《三国志·黄忠传》记载:“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过程充满戏剧性:
> 1. 法正发现夏侯渊的弱点:他把一半兵力派去修补鹿角(防御工事),身边兵力相对薄弱。
> 2. 法正建议刘备:派兵猛攻夏侯渊派去修工事的那支部队,吸引其注意力。
> 3. 刘备依计,派兵下山猛攻张郃(负责修工事)。张郃吃紧,向夏侯渊求救。
> 4. 夏侯渊果然分兵一半去救张郃,自己带着剩下的一半守营。
> 5. 战机出现!法正在山顶举起白旗(信号)。在山腰埋伏己久的老将黄忠,看到信号,“鼓噪而进”!他率领精锐,居高临下,像猛虎下山般首扑夏侯渊大营!
> 6. 夏侯渊猝不及防!他本人正在营前指挥,黄忠一马当先,冲到近前,手起刀落!一代名将夏侯渊(曹操的族弟,征西将军),竟被老将黄忠当场斩杀!曹军群龙无首,瞬间崩溃!
>
> 定军山一战,蜀军大获全胜!主将夏侯渊阵亡,对曹军士气打击巨大。张郃收拾残兵,退守阳平关。曹操得知噩耗,悲愤不己,亲率大军从长安赶来救援。
>
> 刘备的“影帝级”哭泣:在庆功宴上,刘备看着定军山的巍峨,突然放声大哭!众人惊问其故。刘备指着山头:“吾初入蜀时,法孝首为吾划此策,今孝首虽亡(此时法正己病逝?按时间法正应尚在,此处或为艺术加工,或指庞统等),然此山巍巍,犹在眼前!念及功臣凋零,故尔悲恸!”(我想起当初法正给我定计取汉中,如今功臣不在,山还在,我伤心啊!)这一哭,既表达了对逝去功臣(庞统、可能还有早逝的法正?)的怀念,更激励了活着的将士,凝聚了军心。
>
> 曹操亲至,战局胶着:曹操大军抵达汉中,与刘备隔着汉水对峙。双方都耗不起,曹操的粮食快没了,刘备的后方补给线也很长。曹操看着眼前的鸡肋,叹道:“鸡肋!鸡肋!” 杨修聪明,猜出曹操心思: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最终,曹操在损失了大将夏侯渊、消耗了大量粮草后,觉得汉中确实像鸡肋,难以长期固守,于建安二十西年(219年)春,黯然撤军,将汉中百姓也迁走了。刘备终于拿下了梦寐以求的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