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期势如破竹:刘备军一路攻克涪城、绵竹。在绵竹,刘璋派大将李严、费观抵抗,结果这俩人也投降了刘备!法正的“职场PUA”效果显著,益州人心浮动。
>
> 转折点:雒城之围与庞统之死。打到雒城(今西川广汉),遇到了硬骨头。守将刘璝、张任等人拼死抵抗。围攻雒城时,发生了悲剧。军师庞统(凤雏)亲自率军攻城,在落凤坡(地名不详,可能在雒城附近)中流矢身亡!《三国志·庞统传》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凤雏陨落,出师未捷!刘备痛失臂膀,悲恸不己。雒城久攻不下,战事陷入胶着。
>
> 刘备的“SOS”:眼看兵力不足,士气受挫,刘备赶紧给荆州的诸葛亮写信:快带兵来支援!
>
> 诸葛亮收到信,知道事态紧急。他留下关羽镇守荆州核心区域(南郡),自己带着张飞、赵云以及第二批生力军,沿长江逆流而上,杀入益州!
> 诸葛亮、张飞一路:溯江西进,克巴东,破巴郡(今重庆),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敬重严颜硬气不降,义释之,严颜感其恩义归降。一路势如破竹,平定沿途郡县。
> 赵云一路:从外水(岷江)进军,攻占江阳(今西川泸州)、犍为(今西川彭山)等地。
>
> 两路大军最终在成都外围与刘备会师!刘备军声势大振,彻底包围了成都!
>
> 最后的“神助攻”:马超来投!就在成都被围,刘璋准备死扛的时候,一个重磅消息传来:威震西凉的“锦马超”被曹操打败,走投无路,投奔刘备来了!刘备大喜过望,立刻拨给马超一部分军队,让他屯兵成都北门外。马超的威名在羌胡和益州都如雷贯耳!他的出现,成了压垮刘璋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成都城内人心惶惶,“未及十日,城中震怖”。
>
> 刘璋的“躺平哲学”:眼看外援断绝(张鲁派来的援军被击退),内无斗志,儿子刘循在雒城也投降了。刘璋长叹一声:“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给百姓啥恩惠。百姓打了三年仗,死伤惨重,都是因为我啊!我于心何安!)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开城投降!
>
>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成都城门大开。刘璋坐着简朴的马车(“素车白马”),带着印绶,出城向刘备投降。刘备假惺惺地握着刘璋的手:“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己也!” (不是我不讲仁义,实在是形势所迫啊!)随后将刘璋迁往荆州公安居住(算是善终)。
>
> 刘备入主成都!自涿郡起兵,漂泊半生,屡败屡战的刘大耳朵,终于拥有了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稳固而富庶的大地盘——益州!《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初步达成!
>
> 进城后的第一件事:论功行赏+安抚人心。刘备大摆筵席,犒赏三军。他大手一挥,把成都府库里的金银财宝分赐给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等人,还准备把成都城外的良田豪宅也分了。赵云站出来劝谏:“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曹操未灭,还不是享乐的时候!应该把田宅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才能获得民心支持北伐!”刘备醒悟,采纳了赵云的建议。这一举动,赢得了益州百姓的好感。
>
> 刘备自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实际上的行政总理);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刘备最信任的谋士,地位显赫);关羽为荡寇将军、董督荆州事(荆州一把手);张飞为征虏将军、巴西太守(镇守北疆);马超为平西将军(利用其威名震慑羌胡);许靖、糜竺、简雍、孙乾等老臣以及黄权、李严、吴懿等益州降将也都得到妥善安置。蜀汉政权的班底,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