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下乡知青
70年代下乡知青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70年代下乡知青 > 第66章 特区谜雾

第66章 特区谜雾

加入书架
书名:
70年代下乡知青
作者:
金扬
本章字数:
5410
更新时间:
2025-07-02

深圳罗湖火车站外的泥泞工地上,徐温玲紧攥着介绍信,看着推土机碾过鱼塘。三个月前这里还是稻田,现在却立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幅标语。

"玲子!"董海舟从人群中挤过来,额头上还带着汗珠,"打听清楚了,陈明的公司在蔡屋围那边,得坐这个——"他指着路边突突冒烟的拖拉机改装的"公共汽车"。

车厢里挤满了扛着编织袋的打工仔。一个穿喇叭裤的小青年用蹩脚的普通话炫耀:"我们电子厂招女工,月薪八十块哩!"

八十块!相当于向阳屯一个壮劳力半年的工分钱。徐温玲正暗自吃惊,突然感觉有目光在盯着自己。回头看见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迅速别过脸——那人右手虎口处有道月牙形伤疤。

"怎么了?"董海舟警觉地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但鸭舌帽己经消失在人群中。

蔡屋围的"深农技术公司"竟是栋三层小楼,外墙贴着白色瓷砖,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前台小姐穿着徐温玲从没见过的紧身连衣裙:"找陈总?有预约吗?"

"我们是从黑龙江来的,跟陈总约好的。"董海舟递上介绍信,眼睛却盯着大厅里陈列的日本久保田收割机模型。

"徐技术员!"陈明从旋转楼梯上快步下来,西装革履的模样让徐温玲差点认不出来。他热情地握住她的手,"你们终于来了!"突然,他的拇指在她锁骨处微妙地停顿了一下。

会议室里,徐温玲展开播种机图纸。陈明边看边点头:"设计很巧妙,但要是能配上柴油机..."他按下通话器,"叫技术部小林过来。"

进来的年轻人让董海舟猛地站起——正是在火车上见过的鸭舌帽!此刻他穿着白大褂,胸卡上写着"林向阳"。

"这位是我们从日本请来的农机专家。"陈明笑着介绍,"他对你们的播种机很感兴趣。"

林向阳伸出手,虎口的月牙疤像张冷笑的嘴:"久仰。听说徐技术员有种特殊小麦,抗倒伏能力惊人?"

晚餐在香江酒楼进行。水晶吊灯下,服务员端上徐温玲从没见过的海鲜。陈明给每人倒了杯琥珀色的液体:"人头马,法国货。"

董海舟抿了一口就呛得满脸通红。徐温玲趁他们不注意,把酒倒进盆栽里。盆栽的叶子立刻卷曲发黑。

"徐技术员怎么不喝?"林向阳突然凑近,酒气喷在她脸上,"听说东北姑娘都很能喝啊。"

"她胃不好。"董海舟挡在中间,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别着他自制的电工刀。

回到招待所,董海舟立刻检查门锁:"那个林向阳不对劲。刚才我去洗手间,听见他跟人打电话说什么'编码确认'。"

徐温玲从内衣里取出微型录音机——这是临行前县安全局特批的。"陈明问我小麦品种时,提到了'冰封法'。"她按下播放键,陈明的声音在电流杂音中格外清晰:"...只要拿到原始菌种,日本方面愿意出价二十万美元..."

突然,录音里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和林向阳的怒吼:"谁?"接着是一阵打斗和模糊的喊叫:"告诉园丁...载体在深圳..."

"有人比我们抢先了一步。"董海舟脸色发白。他的瞳孔又开始不规则收缩——这是"观察者程序"在紧张时的反应。

第二天一早,前台通知他们陈明临时去香港了。更蹊跷的是,公司保安不让他们取回留在会议室的图纸。

"怎么办?"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徐温玲第一次感到无助。图纸是他们全部的心血,更可怕的是,如果对方真的与"园丁"有关...

"找老乡!"董海舟突然说。他带着徐温玲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工地窝棚。几个东北口音的汉子正在吃午饭。

"同志,打听个人。"董海舟递上烟,"听说这儿有个叫'老枪'的黑龙江人?"

其中一个大汉眯起眼:"干啥的?"

"向阳屯王大山书记让我捎句话。"董海舟压低声音,"'黑土地上的红高粱'。"

半小时后,他们在集装箱改建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老枪"——一个缺了半只耳朵的中年人。听完叙述,老枪吐着烟圈说:"那个陈明,上周刚陪日本商人去过蛇口。至于小林..."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张泛黄的相片,"认识吗?"

照片上是1976年的白房子实验室,年轻的林卫东身后站着个戴红领巾的少年,虎口处赫然有个月牙疤!

"他儿子?"徐温玲倒吸冷气。

"更糟。"老枪又拿出一份港报,头条是《日资企业涉嫌窃取中国农业机密》,"这人在日本名叫小林健一,是三菱下属生物公司的研究员。"

正说着,窝棚外突然传来刹车声。老枪迅速拉开后门:"快走!去蛇口工业区找张总指挥,就说'丰收计划'的人来了!"

他们刚钻进小巷,前门就被踹开。林向阳的声音在喊:"搜!必须找到那个女技术员!"

蛇口的黄土路上,徐温玲跑丢了只鞋。董海舟背着她冲进建设指挥部时,警卫差点把他们当盲流抓起来。

"我要见张总指挥!"董海舟扯着嗓子喊,"事关国家农业安全!"

白发苍苍的张总指挥从图纸堆里抬起头,听完他们语无伦次的叙述后,立即拨通了某个内线电话:"对,两个载体都在我这里...不,他们被盯上了..."

挂掉电话,老将军从保险柜取出个牛皮纸袋:"看看这个。"

里面是陈明的档案,照片上盖着"绝密"红章。徐温玲颤抖着读出来:"'丰收计划'外围人员,1980年被园丁组织策反..."

"你们被钓鱼了。"张总指挥叹气,"陈明故意引你们来深圳,就是为了获取编码载体的生物样本。"他指了指徐温玲的锁骨,"小林健一带着便携式扫描仪。"

董海舟突然捂住右眼——他的瞳孔完全变成了灰色!周振华的声音不受控制地从他口中发出:"蛇口...第三码头...集装箱B-17...今晚有船去日本..."

徐温玲和张总指挥震惊地对视。老将军猛地拍桌:"我这就安排人拦截!"

"来不及了。"董海舟痛苦地切换回自己的声音,"他们...己经拿到了我的血样..."

夜幕降临,第三码头灯火通明。徐温玲穿着借来的工装,跟着突击队潜入港区。B-17集装箱前,林向阳正在和几个日本人交接冷藏箱。

"不许动!"武警们如神兵天降。

混乱中,林向阳突然掏出手枪对准徐温玲!千钧一发之际,董海舟从吊车上跳下将他扑倒。扭打中,冷藏箱摔裂在地,里面滚出几支标着日文的试管。

"你们完了!"林向阳满脸是血地狞笑,"基因数据己经传回东京了!"

张总指挥捡起试管,突然笑了:"传回去什么?大白菜的基因序列?"他转向目瞪口呆的徐温玲,"多亏小董提前调包了样本。"

回程的火车上,董海舟才坦白:原来到深圳第二天,他的"观察者程序"就发现了异常。是周振华的意识碎片指引他,用菜市场买的大白菜替换了血样。

"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陈明逃跑前说的话很奇怪。"董海舟皱眉,"他说'园丁'在高层还有人,而且...他们己经找到了新的载体。"

徐温玲望向窗外。南方的冬雨打在玻璃上,像无数蠕动的菌丝。她突然想起临行前老支书的话:"这世道变了,可有些人的心啊,比从前更黑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