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下乡知青
70年代下乡知青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70年代下乡知青 > 第36章 省城来的女记者

第36章 省城来的女记者

加入书架
书名:
70年代下乡知青
作者:
金扬
本章字数:
3226
更新时间:
2025-07-02

金秋的阳光洒在打谷场上,徐温玲正仔细地给新收的麦种做最后的分装。突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

"请问,董海舟同志是在这里吗?"

徐温玲抬头,看见一个扎着两条乌黑辫子的姑娘,穿着笔挺的列宁装,正推着辆崭新的凤凰自行车站在场院门口。姑娘胸前别着《农业科技报》的记者证,笑起来时眼睛弯成了月牙。

"董技术员去县里开会了。"徐温玲拍了拍手上的麦壳,心里莫名有些发堵,"您是..."

"哎呀,真不巧。"姑娘懊恼地跺了跺脚,小皮鞋在泥地上踩出个浅浅的印子,"我是省报的记者苏晓芸,专门来采访'向阳三号'育种成果的。"

她从挎包里掏出一封信:"这是省农科院的介绍信,说董技术员是项目主要负责人..."

徐温玲接过信,指尖微微发颤。明明她才是"向阳三号"的主要育种人,怎么到了介绍信上,就变成董海舟是"主要负责人"了?

傍晚时分,董海舟骑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回到村里。远远就看见徐温玲的试验站门口停着辆锃亮的凤凰车。

"董技术员!"苏晓芸像只欢快的小鸟一样从屋里飞出来,"我可算等到您了!"

徐温玲站在窗边,看着董海舟被苏晓芸拉着在麦垛旁坐下。夕阳给两人镀上一层金边,苏晓芸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董海舟则挠着头,笑得一脸憨厚。

"哼!"徐温玲手里的试管重重地搁在架子上,发出"当"的一声响。

老倔头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啧啧,这城里姑娘,笑起来跟铃铛似的。"

徐温玲猛地转身,抓起记录本就往外走:"我去看看试验田!"

接下来的几天,苏晓芸像块牛皮糖似的黏在董海舟身后。她跟着他下田,帮他整理资料,甚至——徐温玲气得牙痒痒——还亲手给董海舟织了条围巾!

"董大哥,你尝尝我煮的红糖姜茶!"这天清晨,徐温玲刚走到试验站门口,就听见苏晓芸甜得发腻的声音。

透过窗户,她看见苏晓芸正踮着脚,用绣着花的手绢给董海舟擦汗。董海舟那个呆子居然红着脸,傻乎乎地站着不动!

徐温玲手里的记录本"啪"地掉在地上。

屋里的两人闻声回头,苏晓芸还保持着给董海舟擦汗的姿势,活像一出蹩脚话剧里的场景。

"温玲..."董海舟慌忙后退两步。

徐温玲弯腰捡起记录本,强挤出一个笑容:"打扰了。"说完转身就走,脚步快得几乎要飞起来。

整整三天,徐温玲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连吃饭都让老乡捎过来。董海舟来敲了几次门,都被她以"工作忙"为由打发了。

第西天清晨,徐温玲顶着两个黑眼圈打开门,差点踩到放在门口的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个崭新的保温杯,底下压着张字条:

"玲子,天冷了,多喝热水。海舟"

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练习了很久。徐温玲鼻头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温玲姐..."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传来。苏晓芸站在不远处,手里捧着个笔记本,"我能请教您几个专业问题吗?"

阳光透过玻璃窗,在试验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徐温玲惊讶地发现,苏晓芸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育种知识,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品一样。

"其实..."苏晓芸不好意思地绞着手指,"我是农大毕业的,这次来主要是想跟您学习'向阳三号'的育种技术。"

她红着脸解释,主编让她"多跟董技术员接触"是为了制造新闻亮点,那条围巾其实是给她父亲的生日礼物,让董海舟帮忙参谋花色...

"至于擦汗..."苏晓芸突然压低声音,狡黠地眨眨眼,"我是故意的,就想看看您会不会吃醋。"

徐温玲的脸"腾"地红到了耳根。

傍晚的麦田里,徐温玲正在做最后的测产记录。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她故意不回头。

"玲子..."董海舟的声音有些发颤,"我...我有话跟你说。"

徐温玲转过身,顿时愣住了——董海舟手里捧着一大把麦穗,笨拙地编成了个歪歪扭扭的心形。

"苏记者都告诉我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就是个榆木疙瘩..."

徐温玲突然扑哧笑了出来,伸手接过那个"麦穗心":"编得真丑。"

夕阳下,两人的影子渐渐重合。远处,苏晓芸悄悄按下快门,将这幅画面永远定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