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驶入上海站时,苏清沅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刚好指向下午三点。铜顶针在指尖微热,系统光屏悄然浮现:【抵达目的地,“知识沉淀”任务进度10%,空间解锁“资料扫描”功能(可存储纸质文件电子版)】。她随着人流走出站台,手里的木箱沉甸甸的——王建设钉的箱子里,除了课本和账本,还装着王奶奶塞的野菊花茶,此刻正被空间的恒温区护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上海财经学院的宿舍是西人一间,靠窗的书桌正对着操场。苏清沅刚把木箱放稳,就听见下铺传来清脆的声音:“你就是福安纺织厂来的苏清沅吧?我是南京来的林晓燕,学工业统计的。”女孩指着她手里的蓝塑料皮笔记本,“这封面真特别,上面的兰花是手画的?”
苏清沅指尖划过扉页的兰花,淡淡一笑:“是朋友刻的。”她没多说,借着整理床铺的间隙,用系统的“资料扫描”功能拍下了课程表。光屏上立刻生成提醒:【周三下午《成本会计》与《工业审计》时间冲突,建议优先选择前者(关联后续任务“成本优化方案”)】。
第一堂《基础会计》课上,教授讲到“存货计价方法”时,苏清沅忽然想起仓库里的滞销布料。她翻开笔记本,系统自动调出福安纺织厂的库存数据,在页边生成小字批注:【后进先出法适用于棉纱核算,可降低季度账面成本约12%】。邻座的林晓燕凑过来看:“你这笔记做得比教科书还细,连公式都标了适用场景!”
课后去图书馆查资料,苏清沅在旧报纸堆里发现了篇关于“染料回收利用”的报道。她刚用手机拍下(系统奖励的小巧相机,被她藏在帆布包里),光屏就弹出提示:【该技术可优化福安厂染料库流程,建议标记“待实践”】。空间里的“待办区”自动新增一条记录,和王建设之前处理过期染料的方案放在了一起。
周末去南京路时,苏清沅在百货公司看见陈列的新型缝纫机,标牌上写着“全自动,效率提升300%”。系统立刻扫描出参数:【功率0.8kW,适合样品间小批量生产,预计采购成本450元,可申请地方工业补贴】。她把参数存进空间的“设备档案库”,想着下次写信时,可以附带给李主任做参考。
寄信那天,苏清沅特意买了上海的桂花糖,用油纸包好放进空间。王奶奶的回信很快到了,字里行间都是叮嘱:“建设那孩子把读书角的雨棚重新刷了漆,说等你回来书不会受潮;张师傅的糖糕铺添了新口味,让你过年带同学回来尝尝。”信纸角落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齿轮,显然是王建设的手笔。
期中考试前,苏清沅熬夜复习《财务管理》,铜顶针忽然发烫。系统光屏亮起红光:【检测到用户疲劳指数超标,建议启动“空间小憩”功能(可模拟熟悉环境助眠30分钟)】。她意念一动,周围的景象瞬间换成了福安里弄的读书角——王建设钉的铁皮雨棚下,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王奶奶坐在竹椅上剥南瓜子,阳光透过槐树叶洒下来,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醒来时,桌上的台灯还亮着,课本摊在“资金周转率”那页。苏清沅摸了摸顶针,忽然明白系统的深意——它从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用熟悉的暖意,帮她在陌生的城市里稳住心神。她提笔给厂里写信,在信末加了句:“建议样品间试用新型盘扣针法,附图纸(系统根据赵兰的手艺优化生成)”。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系统提示“知识沉淀”任务进度达50%。苏清沅在空间里整理资料时,发现王建设寄来的信封里夹着片槐树叶,叶脉间写着极小的字:“车床检修合格率100%,账目核对零误差”。她忽然笑了,把树叶夹进《工业会计实务》里,和那片银杏叶并排躺着。
寒假前,教授布置了“工厂成本优化”实践作业。苏清沅调出空间里储存的福安厂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三份方案。她选择了最保守的那份——用“ABC分类法”管理辅料库,既符合厂里的实际情况,又能为刘梅减轻工作量。提交作业时,教授在评语里写:“扎根实际,方得真知”。
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时,林晓燕抱着她的肩膀:“下学期带我们去你厂里看看吧?听你说的仓库管理、旧料利用,比课本上的案例有意思多了!”苏清沅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空间的“收获区”——里面整齐码放着她攒下的资料、给王奶奶的上海点心、给赵兰的新式针线,还有给王建设的《机械维修手册》新版本,书里夹着她在上海机床厂拍的设备照片。
火车驶离上海时,苏清沅翻开笔记本。系统光屏在顶针内侧闪烁:【“知识沉淀”任务进度60%,解锁“远程数据同步”功能】。她望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忽然想起出发时王建设举着的《动物世界》——原来真正的牵挂,从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像这些存在空间里的点滴,无声无息,却在需要时,总能给你前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