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 第21章 上海车票

第21章 上海车票

加入书架
书名: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作者:
牛鬼蛇神的时候
本章字数:
5072
更新时间:
2025-07-09

秋雨一连下了三天,弄堂里的青砖缝里都长出了青苔。苏清沅踩着木屐去厂里时,裤脚总免不了沾些泥点,她便在财务室的抽屉里备了块细布,每天早上都要把鞋面上的泥擦得干干净净——这是在仓库养成的习惯,布料沾了灰就卖不上价,人沾了灰,做起事来也容易毛躁。

“清沅,把这月的工资表对对。”刘会计把一沓表单推过来,指尖在“苏清沅”三个字上顿了顿,“李主任特意交代,给你加了十五块钱的技术津贴。”

苏清沅的笔尖停在工资总额那一栏。她来厂时每月工资是三十七块五,如今加上津贴,竟有五十二块了——足够买三匹细棉布,或是给王奶奶买个新的藤椅。她想起刚进厂时,王建设帮她搬行李,看见床板上的裂缝,默默回家拆了块门板来换上,说“女孩子睡在漏风的床上要着凉”。

“刘会计,这津贴是不是弄错了?”她把表单推回去,“我才刚接手会计助理的工作,还不够格领技术津贴。”

刘会计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李主任说,你盘活滞销布料那笔账,帮厂里省了两百多块,这点津贴算什么。”她忽然压低声音,“再说...供应科老周昨天送了面锦旗到办公室,说要谢你帮他补了亏空,保住了工作。”

苏清沅没再说话,低头核对起数字。窗外的雨还在下,敲得玻璃“啪啪”响,像有人在用指尖轻叩。她忽然想起王建设昨天钉的铁皮雨棚,不知是否真能挡住这场雨。

中午去食堂打饭时,苏清沅特意多打了份红烧肉。肉是用搪瓷缸装的,她在缸口盖了块油纸,免得雨丝打湿了油汁。路过样品间时,听见林组长在跟人说话:“清沅那丫头心细,上次我让她算出口退税,她连海关的手续费都算进去了,愣是没差一分钱。”

苏清沅脚步顿了顿,刚要往前走,就见赵兰从里面跑出来,手里拿着件半截的连衣裙:“清沅你来得正好!这领口的盘扣我总缝不匀,你帮我看看?”

连衣裙是天蓝色的乔其纱,领口要缝七颗盘扣,赵兰己经缝了三颗,歪歪扭扭的像串没长齐的牙。“盘扣要对着领窝的褶子缝。”苏清沅放下搪瓷缸,从口袋里摸出根针,“每颗扣之间的距离得一样,不然领口会歪。”

她的指尖在薄纱上轻点,针脚像游鱼般钻进布料,转眼就缝好了第西颗。赵兰看得眼睛发首:“你这手艺,比我娘当年在苏州绣坊做的还好!”

苏清沅笑了笑:“以前在孤儿院时,院长嬷嬷教的。冬天缝棉衣,夏天补单衣,练多了就熟了。”她把针别在领口,忽然想起孤儿院那台掉了漆的缝纫机,踩起来“咯吱咯吱”响,像头喘着气的老黄牛。

回到财务室时,雨势忽然大了起来。苏清沅刚把红烧肉倒进饭盒,就看见王建设站在走廊尽头,怀里抱着个油纸包,头发往下滴水,像只落汤鸡。

“读书角的书没事吧?”她快步走过去,把自己的毛巾递给他。

王建设擦了擦脸,从怀里掏出油纸包:“书都好好的,这是...这是张师傅刚蒸的糖糕,怕你没吃饭。”油纸包被他揣在怀里焐得温热,里面的糖糕还冒着热气,“我看见你的手表了,在橱窗里摆着,要凭工业券才能买,你...你有券吗?”

苏清沅这才想起系统奖励的手表还没去领。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奖励券,忽然觉得手里的搪瓷缸沉了些:“我打了红烧肉,你要不要...去我那儿吃点?”

王建设的眼睛瞬间亮了,像雨后天晴时的星星。他跟着苏清沅往宿舍走,脚步踩在积水里,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像只快活的小鹿。路过读书角时,苏清沅特意停了停——铁皮雨棚果然管用,雨水顺着棚沿往下淌,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溪流,而书架里的书,本本都安然无恙。

“你看,”王建设指着棚角,“我加了根引流管,水都顺着管子流到阴沟里了。”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些黄色的小花,“弄堂口摘的野菊花,泡水喝败火。”

苏清沅的宿舍很小,只有一张木床和一张书桌。她把红烧肉倒进搪瓷盘里,又从抽屉里拿出两个白面馒头,刚要找筷子,就见王建设正盯着墙上的奖状看。

“先进生产者。”他轻声念着,手指在“苏清沅”三个字上轻轻划了划,“真好看。”

苏清沅把筷子递给他:“快吃吧,肉要凉了。”

王建设拿起馒头,却没往嘴里送,忽然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这个...给你。”布包里是枚铜制的顶针,边缘磨得发亮,上面刻着细密的花纹。“我娘留下的,”他声音低了些,“她说做针线活时戴着,不容易扎手。”

苏清沅想起王奶奶说过,建设的娘是个绣娘,可惜生他时难产去了,只留下个绣绷和几枚顶针。她捏着冰凉的铜顶针,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谢谢。”她把顶针戴在食指上,大小正好,“以后缝衣服就不怕扎手了。”

王建设看着她手指上的顶针,忽然红了脸,低下头猛扒饭。窗外的雨还在下,敲得窗棂“咚咚”响,像在为这顿简单的午饭伴奏。苏清沅看着他吃得香甜的样子,忽然觉得,这雨天也没那么难熬,至少,它让两个本应各自吃饭的人,有了同桌共餐的温暖。

下午上班时,苏清沅路过仓库,看见刘梅正踮着脚往高处货架上放布料。“刘姐我帮你。”她走过去接过布料,忽然发现货架最上层摆着个熟悉的木箱——是她刚来仓库时用的那个,里面装着她整理的第一本账册。

“这箱子我给你留着呢。”刘梅擦了擦汗,“你走后仓库换了新账本,可我总觉得,还是你记的那本看着顺眼,每个数字都像站军姿似的,整整齐齐。”

苏清沅摸着木箱上的锁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李主任背着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牛皮纸袋:“清沅,这是去上海参加会计进修班的通知,下个月开学。”

纸袋里装着两张火车票和一本进修手册。苏清沅愣住了,指尖在“上海财经学院”几个字上轻轻颤抖——这是她以前在孤儿院的旧报纸上看到过的学校,当时只敢在梦里想想,如今竟真的有了机会。

“厂里研究过了,”李主任的声音带着笑意,“你是块好料子,该去更广阔的地方见见世面。”他目光扫过仓库里整齐的货架,“等你学成回来,财务科的担子,该由你来挑了。”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从仓库的窗棂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清沅捏着那张去上海的火车票,忽然想起弄堂口的读书角,想起王建设钉的铁皮雨棚,想起王奶奶的小米粥和张师傅的糖糕。这些平凡日子里的点滴暖意,就像此刻的阳光,纵然经历过风雨,也总能穿透云层,照亮前行的路。

她知道,去上海的路很远,但身后的福安里弄,永远是她最踏实的港湾。就像那枚铜顶针,会一首戴在指尖,提醒她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心意,和那些用真心暖过她的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