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下乡开始
年代从下乡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年代从下乡开始 > 第二百八十九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年代从下乡开始
作者:
用户名3318508
本章字数:
6254
更新时间:
2025-06-29

省医学院进修的通知书,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大坝子村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盖着红章的正式文件,躺在钱胜的掌心,沉甸甸地压着的不只是纸页,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大队部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孙医生殷切的目光,周振武和吴大刚复杂难言的表情,都聚焦在钱胜身上。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也照亮了钱胜眼中瞬间闪过的挣扎。

省城,医学院,工农兵学员,正牌医生的身份…这几乎是这个年代无数知识青年梦寐以求的鲤鱼跃龙门!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金光大道!谭有为院长动用关系争取来的名额,分量之重不言而喻。一周内报到,意味着他必须立刻放下这里的一切——刚刚步入正轨、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蘑菇房,对他寄予厚望、满眼依赖的乡亲,还有陈诗英姐妹俩刚刚安定下来的生活……

他几乎能想象到,如果点头,他将踏上一条更宽敞、更“体面”的道路。凭借他的医术和挂机面板,在省城医院站稳脚跟,甚至扬名立万,并非难事。那将是另一种人生,另一种风光。

然而,目光扫过周振武和吴大刚眼中那抹难以掩饰的失落和担忧,扫过窗外那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巨大蘑菇棚,再落到手中那张凝结着集体汗水的县供销社订单上,钱胜的心瞬间沉静下来。

这里,有他亲手点燃的希望之火。这里有信任他的乡亲,有待他如家人的陈诗英姐妹,有他一点点规划、亲手参与建设、如同自己孩子般的蘑菇产业。他承诺过要带大家过上好日子,承诺过要守护这份刚刚萌芽的集体事业。省城的路固然,但此刻抽身离去,无异于在禾苗初长时抽走了主心骨。蘑菇房的管理制度、技术核心、菌种扩繁、与县供销社的对接……这一切,目前都系于他一身。他走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信心,很可能瞬间崩塌。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对这份亲手开创的事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和责任。挂机面板赋予他的能力,不应该仅仅用来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更应该回馈这片滋养他的土地和这些淳朴的人们。

时间仿佛只过去了几秒,又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钱胜抬起头,眼神中的挣扎己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磐石般的坚定。

他将那份通知书轻轻放回孙医生手中,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孙医生,非常感谢谭院长和您的厚爱,也感谢组织给我这个机会。”

孙医生愣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他:“钱胜同志,你…你这是…”

“但是,”钱胜打断他,目光扫过周振武和吴大刚,声音清晰而沉稳,“我不能去。”

“什么?!”孙医生失声叫道,“钱胜同志!你要想清楚!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多少人求都求不来!蘑菇房这边,队里可以再想办法嘛!”

“孙医生,蘑菇房不仅仅是几间棚子,它凝聚着大坝子村生产队全体社员的心血和对未来的希望。制度刚建立,技术骨干刚培养,供销渠道刚打通,正是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候。我这个时候走,是对集体、对信任我的人不负责任。”钱胜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况且,农村的医疗卫生同样重要。我在这里,用我学到的医术为乡亲们服务,同样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省城需要好医生,农村同样需要。”

他顿了顿,看向周振武和吴大刚,脸上露出一丝坦诚的笑容:“大队长,吴叔,我钱胜既然选择了大坝子村,选择了和大家一起搞蘑菇房,就不会半途而废。咱们一起种出的‘雪绒菇’,还没让家家户户都吃上肉穿上新衣呢,我怎么能走?”

周振武和吴大刚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涌上心头,眼眶都有些发热。周振武用力拍着钱胜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好小子!好!好!我老周没看错人!咱们大坝子村,留得住金凤凰!”

吴大刚也重重地点头,咧着嘴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握着钱胜的手。

孙医生看着眼前这一幕,看着钱胜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再看看周振武和吴大刚激动而欣慰的神情,他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唉!钱胜同志,你的觉悟…我佩服!谭院长那边,我会把你的心意如实转达。不过,这份通知书…”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递了回来,“你先拿着,报到期限前,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

钱胜没有推辞,接过来收好:“谢谢孙医生,也请您替我转达对谭院长的深深谢意和歉意。”

送走了心情复杂的孙医生,大队部里只剩下三人。气氛却与刚才的凝重截然不同,充满了某种踏实而昂扬的力量。

“钱胜,”周振武看着钱胜,眼神从未有过的郑重,“从今往后,蘑菇房的事,生产队的事,就是你的事!队里全力支持你!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咱们大坝子村,就认准你这条道了!”

“对!钱胜,有啥想法,你就放开手脚干!”吴大刚也斩钉截铁。

钱胜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心中激荡。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的蘑菇棚:“大队长,吴叔,眼下就有一个关键问题。县供销社的订单量很大,我们现有的菌种扩繁速度,跟不上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了!特别是优质母种,数量太少,限制了我们的产量上限。”

“菌种?”周振武和吴大刚对视一眼,他们对这个技术名词还有点陌生。

“对!菌种就像庄稼的种子,是蘑菇生产的源头和核心!”钱胜解释道,“我们现在用的母种,是我当初带过来的少量菌种扩繁出来的,代数多了,活力会下降,而且数量有限。要想持续稳定地供应县里,甚至未来供应更多地方,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稳定的菌种生产线!掌握菌种制作的核心技术!”

“自己制种?”吴大刚眼睛一亮,“这能行吗?难不难?”

“有难度,但必须做!”钱胜语气坚定,“我己经有了一些思路,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和材料。比如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试管、培养基原料(琼脂、马铃薯等)……这些东西,恐怕得去省城或者地区一级的科研单位才能弄到。”

“去省城?”周振武立刻明白了钱胜的用意,“你想趁着这次机会,去省城弄设备材料?”

“对!”钱胜点头,“虽然不去进修,但这个去省城的机会不能浪费。我想拿着谭院长给开的介绍信和这个通知书(作为身份证明),去省城的农科院或者医学院的微生物实验室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采购或者学习一下菌种制作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资料!哪怕只弄到最基础的设备,回来我们自己摸索改进,也比受制于人强!”

“好主意!”周振武一拍大腿,“一举两得!既能办事,又不会浪费谭院长的心意!介绍信没问题,大队给你开!需要多少钱?队里出!”

“钱暂时不用,谭院长给的酬劳应该够了。”钱胜拿出那个信封,“主要是需要队里给我开个介绍信,证明我的身份和公干事由。另外,需要几天时间。”

“没问题!介绍信马上给你开!”周振武立刻应承,“几天都行!蘑菇房这边有桂花她们盯着,按章程来,出不了大岔子!你就放心去!”

几天后,拿着大坝子村生产队鲜红印章的介绍信和谭有为院长开具的、盖着县医院公章的介绍信,钱胜再次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这一次,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为蘑菇房,为大坝子村的未来,寻找那开启高产之门的“金种子”。

车轮滚滚,驶离熟悉的乡土。钱胜靠在长途汽车的窗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村庄,眼神深邃。拒绝了省城的坦途,选择了扎根沃土。这条路或许更崎岖,更艰辛,但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力量感。

挂机面板在脑海中静静悬浮。他心念一动,将【种蘑菇 lv9】和【种植 lv2】同时挂上!这一次,他隐隐感觉到,当两个关联度极高的技能同时处于深度思考和实践需求驱动下的挂机状态时,面板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经验值的流动更加顺畅,知识的交融碰撞更加活跃!关于菌种分离、纯化、复壮、保存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微的技术图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意识深处构建、完善!

省城,不再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而是为集体事业寻找新火种的关键一站。他仿佛看到,那承载着希望的菌种试管,如同新生的嫩芽,即将在省城的实验室里萌发,最终带回大坝子村,在这片他选择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丰收之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