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打赢韩陵山之战后,他在河北的名望大增。
青州的清河崔氏分舵崔灵珍率部曲前来归附高欢,高欢的老兄弟刘懿也从汾州率队伍前来投奔。
斛斯椿和贾家兄弟又送来了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的脑袋,以及尔朱度律和尔朱天光本人,携带洛阳投降。
一时间高欢集团的实力大增。
不过,高欢也知道韩陵山之战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他现在也不飘了。
能听得进去同志们的意见了,很多事他都交给了高琛去办。
高琛现在手中的权力很大,兵权倒是其次的,关键是他手中掌握着锦衣卫。
锦衣卫外掌刺探之权,内司监察之责,权力相当大。
对此,高欢不想管,也不能管。
锦衣卫名义上是高琛创建的情报组织,高欢要是从高琛手中夺走锦衣卫的指挥权,高琛会怎么想。
尔朱氏的例子还历历在目,高家想变成第二个尔朱家吗?
尔朱世隆的脑袋还挂在邺城城门口天天盯着高欢看呢!
高欢就是想遏制高琛,他也只能暗地里做,比如说是自己也创建一个情报组织。
只是现在摊子铺的大了,高欢实在是分身乏术,高欢有太多事情需要他操心了。
现在洛阳己经投降,高欢马上面临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该立谁为皇帝。
元朗不行,高欢之前立元朗属于是赶鸭子上架,元朗血脉太远不具备号召力;
尔朱世隆立的这个元恭就更加不行,元恭要是皇帝,尔朱世隆就是忠臣,自己成反贼了;
高欢的出身很低,甭管他再怎么往自己脸上贴渤海高氏的金,他也需要百年北魏的政治赋能对他正式认证。
所以高欢很愁啊。
他儿子高澄虽然名义上己经入仕了,但他现在才十一岁,还是个孩子,他什么都干不了。
不过,高琛现在手中的权力虽然大,但他做事也很有分寸,他从不越界,老老实实当一个听话的好弟弟。
比如,高欢在这段时间又收了一帮之前流落在外的渤海高氏人,让他们变相分散高琛的权力。
高琛也不在乎,他本人在鲜卑人和汉人两边都有影响力,区区几个半路加进来的高家人,不足为惧。
而且,高琛正打算亲自去招降之前的一个老朋友,也是一个狠人。
侯景!你该上场了!
……
碻磝城。
城门大开,侯景领着一众文武,跛着脚站在最前面。
他那条稍短的右腿,在迎接的仪仗中显得格外扎眼。
高琛翻身下马,几步上前,拱手笑道:“万景兄,何必亲自出迎,折煞小弟了。”
侯景咧嘴一笑,“二郎你说哪里的话,咱们兄弟二人多年未见,哥哥我甚是想念啊。”
“哈哈,走,咱进城,我也想和万景兄叙叙旧!”
高琛回头对高隆之吩咐道:“你带人去走流程,办手续,别惊动了百姓。”
“喏!”
侯景侧身引路,两人并肩入城。
高琛打量着街道,虽是乱世,城中却井然有序,兵士巡逻,百姓安稳,足见侯景的治军之能。
侯府之内,酒宴早己备下。
侯景亲自给高琛满上一杯:“上好的酒,尝尝!”
高琛笑了笑,“不是弟弟我折您的面子,说起酒,您这还真算不上是好酒,还是尝尝我带来的酒吧。”
高琛命人将自己带来的酒端上来,亲自给侯景倒了一杯。
侯景用鼻子嗅了嗅,酒香味扑面而来。
“不用尝,一闻就知道是好酒!”
侯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好酒,好酒!”
“我夫人亲自酿的酒,哥哥要是喜欢,我送哥哥几坛!”
“那敢情好啊!”侯景哈哈大笑道,“龙雀兄家的千家我在怀朔镇的时候见过,那姑娘小的时候打架很厉害的,没想到她长大后嫁给二郎你了。”
高琛脸上泛起一丝暖意,“她刚给我生了个儿子,壮得跟头小牛似的,能吃能睡。”
“哈哈,好事!”侯景举杯相碰,“这可是大喜事!来,干一个!”
高琛叹道:“想想小时候在怀朔镇,天寒地冻,虽然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却也很怀念。”
“可不是嘛!”
酒过三巡后,高琛开始说正事。
“万景兄,您能文能武,当年平葛荣的时候,您作为先锋,生擒了葛荣。后来您镇守碻磝城,山东的流民都躲得您远远的。”高琛拍马屁的说道。
“我哥的意思是,您兼尚书仆射、南道大行台、济州刺史,仪同三司。您觉得怎么样。”高琛说道。
侯景哈哈大笑道:“我是投降,你哥还封我这么多官,我有什么不满意的,我太满意了。”
高琛哈哈大笑,端起酒杯说道:“我哥说了,万景兄,大才也!”
“哈哈!来,喝酒,今晚咱不醉不归!”
接下来的五日,高琛便在侯府住下,每日与侯景饮宴谈兵,交接事宜。
两人仿佛又回到了怀朔镇的日子,亲密无间。
只是彼此心中都清楚,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
五日后,侯景带上亲兵部曲,与高琛一道动身,返回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