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 第40章:腊八调剂与资源平衡账

第40章:腊八调剂与资源平衡账

加入书架
书名: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作者:
牛鬼蛇神的时候
本章字数:
4326
更新时间:
2025-07-09

腊八的晨雾裹着粥香,漫过厂区的青砖路。苏清沅刚把物资调剂清单贴在报表板上,系统光屏就弹出提示:【年终资源清算启动,需平衡“车间用料-食堂储备-福利发放”三方需求,当前缺口:红糖5斤、棉布3匹】。报表板上别着串干山楂,是读书角孩子们串的,红得像账册上的朱砂批注,边角被雾气浸得发软。

王建设扛着袋杂粮进来,袋子上还留着“饲料专用”的字样,是从粮站仓库淘的碎米。“张师傅说这碎米熬粥比整米香,”他往大铁锅里倒米,手腕上缠着块蓝布,是读书角的旧窗帘改的擦汗巾,“我筛了三遍,挑出的整粒够蒸两笼馒头,碎的熬粥,一点不浪费。”系统光屏扫描后显示:【碎米利用率100%,较全用整米节省成本40%,可多熬15碗粥】。

苏清沅指着清单上的红糖缺口:“食堂要熬腊八粥,样品间做新年样品卡也得用,得想个两全法。”系统光屏立刻生成分配方案:【建议将红糖与甜菜根按7:3混合,既能保留甜味,又能节省2斤红糖,甜菜根可从读书角菜园采摘】。她忽然想起赵兰说的“配色同理”,就像染布时用便宜的染料调和贵的,账上的收支也得这么匀着来。

去样品间时,赵兰正领着女工们做贺卡。每张贺卡都贴着块棉布,是用出口订单剩下的边角料拼的,上面绣着简化的兰花纹,比买的彩纸还好看。“按你算的尺寸裁的,”她举起张贺卡,边角用红绳系着颗山楂,“三匹布的边角料能做200张,比买现成的贺卡省3块钱,还能当样品卡用。”

系统光屏生成物料利用图:【棉布利用率从30%提升至85%,节省采购费12元,相当于两斤红糖钱】。苏清沅注意到桌上的浆糊罐,是用空墨水瓶改的,里面的浆糊泛着点粉——是王建设加了甜菜根汁调的,既能粘东西,又带点天然色素。“这浆糊粘布牢吗?”她试着粘了片山楂干,牢牢地附在布上,像财务科账本上的钢印。

“建设说加了点面粉,”赵兰拧开罐盖,甜香混着浆糊味漫出来,“比买的浆糊还粘,干了还不发硬,来年揭下来还能再用。”系统光屏弹出粘性测试:【自制浆糊附着力达90%,可重复使用3次以上,节省文具费8元/年】。苏清沅忽然发现罐底贴着张纸条,是用红漆写的“甜菜根+面粉=1:2”,像染料车间的配比表一样精确。

染料车间里,刘梅正往染缸里倒甜菜根汁。缸边摆着排样品卡,从浅粉到深红排得整整齐齐,是用不同比例的甜菜根汁调的。“按你给的‘替代法’,”她举着张粉色卡,“三成甜菜根汁加七成红糖,染出来的颜色跟纯红糖染的一样,还多了点果香。”

系统光屏显示色卡对比:【替代配方与标准色相似度92%,成本降低35%,符合样品卡要求】。苏清沅蹲下身看过滤甜菜根汁的纱布,是用废口罩拆的,上面还留着点蓝线——赵兰的下脚料。“这纱布能过滤干净吗?”她看着清亮的粉色汁液,一点渣子都没有。

“建设说叠三层用,比医用纱布还滤得干净。”刘梅拎起纱布一角,阳光下能看见细密的网眼,“晾干了还能重复用,比买新纱布省七成钱。”系统光屏扫描后显示:【三层纱布过滤精度达98%,可重复使用5次,对应节省成本6元,相当于半斤红糖】。苏清沅忽然发现染缸旁的木架,每层都贴着张色卡,是用不同比例的甜菜根汁染的,像财务科的预算分级表——把紧俏的资源掰成了能用的碎块。

食堂后厨里,张师傅正往粥里撒花生。铁锅里的杂粮翻滚着,冒出的热气在窗玻璃上凝成水珠,顺着“福”字剪纸的纹路往下淌。“按你算的‘杂粮配比’,”他用长勺搅动粥锅,勺柄缠着圈红布,是孩子们做贺卡剩下的边角料,“小米、红豆、花生按3:2:1来,比乱炖省柴火,还格外香。”

系统光屏生成营养成分分析:【杂粮搭配符合越冬需求,热量较单一米粥提升40%,燃料消耗降低15%】。苏清沅注意到灶台边的煤球筐,里面的煤球混着碎木屑——王建设从车间收集的废料,比纯煤球耐烧。“这配比是建设试的?”她拿起个煤球,硬度比普通的高,表面还留着细密的纹路。

“他说每十个煤球掺两斤木屑,”张师傅往炉膛里添煤,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呼呼声,“烧起来烟少,还能多熬一锅粥。”系统光屏弹出燃烧效率数据:【混合煤球燃烧时间延长20%,每日可节省煤球12个,价值0.6元】。苏清沅忽然发现筐壁贴着张纸条,用红漆写着“每锅粥用3个煤球”,下面画着个小小的粥碗,像读书角账本上的插图。

傍晚分发腊八粥时,读书角的孩子们捧着粗瓷碗排着队。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碗,里面的粥上漂着片山楂干,是她自己串的那串上的。“苏姐姐,我们算过账啦,”她指着碗里的食材,“一碗粥里有10粒花生、20粒红豆,成本是3分钱,比供销社的稠粥便宜2分。”

系统光屏显示儿童版账本分析:【记录准确率85%,建议增加“饱腹感评分”栏,强化资源与需求的关联认知】。苏清沅看着孩子们用煤球灰在地上画的粥谱,每个食材旁都标着“从哪来”——小米来自粮站碎米、红豆是仓库陈粮、山楂是读书角树上结的,像幅摊开的资源地图。王建设蹲在旁边修粥桶,桶底垫着块橡胶皮,是从报废的机器上拆的,比木板隔热,粥能多保温两小时。

夜幕降临时,苏清沅在报表板上更新物资清单。红糖缺口己填补,棉布余量还能做50张贺卡,煤球节省量够烧三天锅炉。系统光屏生成最终平衡表:【三方需求满足率100%,资源总节约额42元,可购置2斤红糖+1匹粗布】。她忽然在表尾添了行字:“调剂的不是物资,是人心的秤”,字迹旁边贴了片甜菜根叶,绿得像春天的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