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 第32章:梅雨季节的防潮账与新模块

第32章:梅雨季节的防潮账与新模块

加入书架
书名:
穿到七六:带着千吨物资过日子
作者:
牛鬼蛇神的时候
本章字数:
3936
更新时间:
2025-07-09

五月的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夜雨把厂区的青石板浇得发亮。苏清沅刚把最后一本账册放进防潮箱,系统光屏就跳了出来:【湿度78%,超出档案保存安全值,建议启动“立体防潮方案”】。箱壁的铜锁扣泛着冷光,是王建设上周刚换的,说比旧锁多三道防卡槽,能挡住潮气。

财务科的窗台上摆着排玻璃瓶,里面装着晒干的石灰,标签上写着“染料车间回收”——是张师傅教的土办法。苏清沅拿起最满的一瓶晃了晃,石灰簌簌往下落,系统立刻扫描:【剩余吸附力可维持5天,需补充3.5kg】。她在笔记本上记下数字,忽然发现页脚沾着片蓝花瓣,是从样品间带回来的,赵兰说这是新培育的“雨兰”,花期正好赶上梅雨季。

王建设扛着台铁皮柜进来时,裤脚还在滴水。柜子侧面焊着层细密的钢丝网,里面铺着防潮纸——和仓库里存高档面料的包装一样。“废品站找的军用储物柜,”他抹了把脸上的水,“张师傅说这铁皮厚,比木柜防潮,我加了层隔热棉,里面能恒温。”

系统光屏扫过柜子内部:【密闭性优良,温度波动≤2℃,适配“电子湿度计”监测】。苏清沅打开柜门,发现内壁贴着张手绘的湿度曲线,是王建设照着她报表上的样子画的,横轴标着“日期”,纵轴写着“潮不潮”,简单首白得像车间的生产看板。

“样品间那边慌了神,”王建设蹲下来调柜子脚的螺丝,“赵姐说一批出口的真丝料有点返潮,让你去看看。”他从工具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铜制湿度计,表盘上刻着“福安厂”三个字,指针在“干燥”区微微晃动,“我拆了个旧仪表改的,比供销社买的准。”

苏清沅捏着湿度计往样品间走,路过仓库时听见刘梅在喊人。货架最上层的帆布罩正往下滴水,她踩着木梯爬上去摸了摸,布料边缘有点发黏。系统光屏立刻生成三维图:【受潮区域集中在东南角,对应屋顶瓦片缝隙位置,建议2小时内修补】。

“按这个范围拆,”苏清沅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只动三块瓦,省下来的沥青能补好仓库后门的裂缝。”刘梅指挥着工人搬梯子时,她忽然注意到货架底层的木箱,每个箱角都钉着块铜片——和财务科防潮箱的材质一样,“这是建设弄的?”

“他说木箱怕磕,”刘梅擦着额头的汗,“用废零件磨的铜片,比铁皮耐锈。”系统光屏扫描后弹出提示:【铜片可增强箱体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至3年,节省维修成本120元/年】。苏清沅摸着铜片光滑的边缘,想起王建设总说“省一分是一分”,原来连边角料都被他算进了账里。

样品间里,赵兰正领着女工们给真丝料铺防潮纸。缝纫机上搭着块未完成的旗袍料,月白色的缎面上绣着雨兰,针脚里还留着细细的防潮线——是苏清沅根据系统的“纤维防潮参数”设计的。“按你给的尺寸裁的纸,”赵兰举起卷牛皮纸,“每米比原来省两指宽,二十匹料就多出三卷,够包完车间所有的样品卡。”

系统光屏突然闪烁:【检测到新需求,解锁“物料防护”模块,可生成分材质防潮方案】。光屏上立刻展开三维仓库图,不同颜色的区块标着“棉织品”“丝织品”“染料”,旁边附着具体措施:丝织品区放硅胶干燥剂、染料桶加双层橡胶垫、棉料货架装透气百叶板。

苏清沅指着红色区块:“染料仓库的地面得垫高五公分,上次暴雨时积水到了三公分,虽然没渗进去,但保险点好。”她忽然想起去年雨季,王建设在染料仓库门口堆的沙袋,像条矮矮的堤坝,当时系统记录“零损失”,现在想来,那也是种朴素的防护智慧。

傍晚去张师傅的铺子避雨,老人正把糖糕坯放进蒸笼。灶台上摆着个新做的木架,分三层,每层都垫着油纸。“按你说的‘分类存放’,”张师傅掀开蒸笼,“上层放刚做的,中层放凉透的,下层堆馅料,拿取方便还不串味。”

系统光屏扫描后显示:【空间利用率提升40%,取货时间缩短60%,符合“动线优化”模型】。苏清沅看着木架边角的圆弧形处理,和财务科的铁皮柜一样,都是怕磕碰才特意打磨的。雨打在油布棚上噼啪响,她忽然听见隔壁读书角传来打字声,透过雨帘望去,王建设正教孩子们给防潮方案画插图,铅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和雨声一样整齐。

回宿舍的路上,王建设推着三轮车跟在旁边,车斗里装着给仓库用的防潮纸。“我按系统的尺寸裁好了,”他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纸,是用废弃报表背面画的仓库平面图,上面用红笔标着防潮点,“张师傅说等雨停了,他帮着糊墙角的缝隙。”

雨丝斜斜地织着,苏清沅摸出铜湿度计,指针己经落到“干燥”区。系统光屏在防潮箱的锁扣上扫过,新生成的“梅雨季节成本核算表”里,除了石灰、防潮纸这些物料开销,还多了项“人工防护贡献”,赵兰、王建设、张师傅的名字都在列,备注栏写着“无形防潮资产”。

她忽然在“物料防护”模块里加了条新记录:【防潮的本质,是守住别人看不见的细节】。雨珠落在光屏上,晕开一小片水痕,像给这句话盖了个潮湿的印章。三轮车的铃铛在雨里响了两声,惊起檐下的燕子,衔着湿泥往巢里飞,那忙碌的样子,和厂里为防潮忙碌的人们一模一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