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 第64章 江怀远的疑虑

第64章 江怀远的疑虑

加入书架
书名:
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作者:
钟看不钟用z
本章字数:
4228
更新时间:
2025-06-29

他己经能预见到,当这篇集齐了“原作者官方解读”的“深度评论”飞到《文艺评论》编辑案头时,编辑们脸上那副“这都什么跟什么?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精彩表情了。

这场关于“阅读理解”的赌局,胜负似乎…己经没啥悬念了?

林知秋己经开始琢磨,赢了以后,该怎样哄媳妇了。

毕竟,媳妇儿输稿事小,面子事大啊!

《麦田》这把火,从街头巷尾烧到了象牙塔尖。

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学生们在宿舍、在食堂、在未名湖畔,热烈地讨论着“秋野”笔下那个在麦田里彷徨的青年。

这股风潮尤其猛烈地席卷了中文系,甚至刮进了教授们的办公室。

这天,中文系教授江怀远刚泡好一杯茶,准备备课,隔壁研究当代文学的王教授就拿着那本《人民文学》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老江!老江!看了吗?这期《人民文学》上那篇《麦田》!秋野写的!”

王教授满脸兴奋,眼镜片都挡不住他眼里的光,“写得是真好啊!把知识青年面对城乡抉择时的那种迷茫、不甘,还有那点扎根土地的朴素情怀,全写活了!

文笔扎实,情感克制又,特别是那个结尾,留白意味深长啊!绝对是篇佳作!”

江怀远作为中文系教授,对文学动态自然更为关注,只是他最近忙于一个课题,还没来得及细看这篇引起轰动的作品。

听王教授这么推崇,也来了兴趣:“哦?老王你这么高的评价?我还没细读呢。”

“赶紧看看!绝对值得!”

王教授把杂志往他桌上一拍,“咱们系里几个年轻讲师,昨天为这篇小说争论了一下午!有的说它是对现实困境的忠实记录,有的说它暗含了对某种道路的隐喻!争论得不可开交!”

正说着,教文学评论的刘副教授也凑了过来,推了推眼镜,一脸认真:“江教授,这篇《麦田》确实值得关注。

它跳出了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聚焦于特定历史节点下个体的现实困境和心灵抉择。叙事沉稳,细节精准,尤其对乡土气息的捕捉,非常到位,没有一丝浮夸。

作者‘秋野’,功力深厚,对生活的体察入微。这篇小说,我看有成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的潜力!”

“对!老刘分析得透彻!”王教授连连点头,“老江,你赶紧看!看完咱们好好聊聊!这秋野,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文字功底,不像是新人啊!”

被两位同行这么推崇,江怀远的专业兴趣被彻底点燃了。

他拿起那本《人民文学》,翻到了《麦田》那一页,带着审视和欣赏的眼光开始阅读。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江怀远起初是抱着专业审视的态度,但很快就被文章吸引,用词精准,行文流畅,怎么看都不像是新人作家能写出来的,莫非是哪位老作者换了笔名?

然而,越往下读,他的眉头却渐渐锁紧,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主人公的出身背景、心路历程…怎么越看越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皖北农村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兼兽医...农村青年进城...

这…这不就是林知秋那小子吗?!

怀远心里猛地一沉。

虽然小说里的主人公是靠自己努力试图进城,而林知秋是靠着他女儿江新月的燕京户口才留在城里,但这经历和身份,简首太像了!

只不过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有些出入,文章中的主人公性格虽然沉默,但是勤奋努力,有股子倔强,而他的农村女婿油嘴滑舌,靠着女人吃软饭,这点区别太大。

如果他这个农村女婿像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甘于现状,勤奋努力,他未必不能接受,也不至于搞到现如今这种地步。

一个大胆又让他极度不快的念头瞬间冲进脑海:这篇《麦田》…该不会是新月写的吧?!

然后她拿给了林知秋,林知秋这小子就厚着脸皮用了个笔名“秋野”投出去了?!

这个想法让他心头火起!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新月虽然是西语系的,但是在他的影响下,文笔和眼界是有的。

而且,她嫁给了林知秋,耳濡目染,不正是最了解这种“农村知识青年”青年心理的人吗?

由她来写,素材是现成的!

至于林知秋?他一个乡下小子,懂什么文学创作?

他最多就是个剽窃者!利用新月的才华!

江怀远感觉血压都有点升高,仿佛抓住了女婿什么不可告人的把柄。

但下一秒,作为学者的理智又让他冷静下来分析。

他摇摇头,否定了这个过于情绪化的猜测。

新月是学英语的,研究的主要是中英互译,她或许有不错的文学鉴赏力,也爱看国外的文学作品,但独立创作一篇如此成熟、扎根中国乡土现实的小说?

这需要的生活积淀、叙事功力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绝不是她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主要接触西方文本的西语系学生能具备的。

她写写读书报告、翻译点诗歌还行,写这种厚重深沉、充满泥土气息的现实主义小说?

风格、题材都完全不搭!

至于林知秋?

那就更是个笑话了!一个乡下小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后来靠着陶崇文才混进《人民文学》杂志社当了个门卫。

他懂什么文学创作?懂什么结构立意?估计连基本的文学理论都不通!

让他写?怕是连个通顺的段落都组织不好!

江怀远对女婿的“文学素养”向来不置可否。

“看来是我想岔了…”

江怀远自嘲地叹了口气,把杂志轻轻放下,“文坛藏龙卧虎,有类似经历和才华的作者并不鲜见。凑巧,纯属凑巧罢了。”

不过,抛开这点私人情绪,《麦田》这篇小说本身的艺术水准和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带给江怀远这个中文系教授的触动还是很强烈的。

难道文学的春天真的来了?风向要变了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