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紫禁城,落叶铺满宫道,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声响。坤宁宫内,皇后凝视着铜镜中自己的容颜,凤冠霞帔映得她面色苍白如纸。案头摆放着小燕子连夜送来的密信,末尾那句"皇额娘,孝庄太后当年也是踏出那一步,才护得大清安稳"被朱砂重重圈起。
"娘娘,时辰到了。"容嬷嬷的声音带着颤抖。门外传来仪仗队整齐的脚步声,惊起檐角栖息的寒鸦。皇后深吸一口气,缓缓戴上东珠朝冠,凤纹护甲扣上指尖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惊得她想起初入宫廷的那日,同样的护甲,同样的仪式,却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乾清宫内,乾隆正与军机大臣商议太子监国之事。当皇后身着明黄礼服,在百名宫女太监的簇拥下踏入大殿时,满朝文武皆倒吸一口冷气。她手持先帝御赐的凤印,步履沉稳地走上丹陛,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上连日操劳,龙体欠安,本宫暂摄六宫事务,今见朝局动荡,愿代君分忧。"
"放肆!"乾隆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头奏折,"后宫不得干政,祖训何在?"他的目光扫过皇后身后神色肃然的容嬷嬷,以及暗藏在仪仗中的会宾楼死士,心中突然涌起不祥的预感。
皇后却不慌不忙,命人呈上一卷泛黄的诏书:"这是孝庄太后当年辅佐圣祖爷时的手谕,内有'后宫亦可匡扶社稷'之言。"她展开诏书,字迹苍劲有力,"况且,西北战事吃紧,国库空虚,皇上若执意传位太子,难道要让新君接手这烂摊子?"
殿内陷入死寂。鄂尔泰等老臣正要弹劾,却见殿外突然涌入一队身着科尔沁服饰的骑兵,为首之人正是紫薇的贴身侍卫。与此同时,柳青率领会宾楼的商队载着粮草抵达午门,高声宣称"奉端慧公主之命,支援朝廷"。
"皇上,和府与会宾楼私通外敌!"御史大夫跳出来弹劾。小燕子却从人群中走出,甩出一叠账本:"这些年义仓救济灾民、会宾楼资助军饷的账目在此,倒要问问各位大人,究竟是谁在通敌?"她的目光扫过乾隆,"皇阿玛不是想充盈国库吗?儿臣的嫁妆,够不够解燃眉之急?"
乾隆望着女儿眼中的疏离,突然感到一阵晕眩。他踉跄着扶住龙椅,看着皇后从容地坐在垂帘之后,听着满朝文武此起彼伏的争论,终于明白这场精心策划的"政变"早己天衣无缝。孝庄太后的先例、科尔沁的支持、商贾的钱粮,还有女儿们孤注一掷的决心,将他逼入了绝境。
三日后,诏书昭告天下:皇后暂摄国政,首至西北战事平定。坤宁宫的宫门上,悄然换上了象征皇权的龙纹匾额。小燕子站在和府的最高处,看着紫禁城方向升起的烟火,想起皇后决定踏出那一步时说的话:"我守了一辈子规矩,如今,也想为自己活一次。"
而此刻的坤宁宫,皇后批完最后一份奏折,望着窗外的明月,轻轻抚摸着孝庄太后的诏书。她知道,这一步虽然惊险,但既然己经走出,便再无回头之路。正如孝庄太后当年在动荡中撑起大清江山,她也要证明,后宫女子,同样能在这朝堂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小燕子犹如一只骄傲的孔雀,傲然屹立在皇后身旁,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大声说道:“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紫薇随声附和,丰绅殷德则无奈地扶着额头,看着自家小娇妻小燕子如此气势汹汹,心中充满了宠溺。科尔沁小王爷望着自家王妃紫薇,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来报:“启禀皇后娘娘,西北传来急报,敌军有增兵迹象,前线粮草告急。”殿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皇后放下手中诏书,冷静说道:“传我旨意,命户部尽快调配粮草,运往西北。再命兵部增派援军,务必守住防线。”小燕子双手叉腰,大声道:“皇额娘,我会让会宾楼继续筹集钱粮,支援前线。”紫薇也点头:“我让科尔沁部落准备些战马和物资。”丰绅殷德和科尔沁小王爷对视一眼,齐声表示会全力协助。
皇后欣慰地看着众人,道:“有你们相助,我更有信心了。如今我既己担起这国政,定要让天下百姓看到,女子治国,也能让这江山安稳,西海升平。”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皇后此举。以军机大臣孙延龄为首的保守派,联名上书,指责皇后干政,违背祖制,要求她即刻交出权力。奏折如雪片般飞至坤宁宫,言辞激烈,甚至暗指皇后此举是国家动荡的根源。
小燕子气得跳脚:“这些老顽固,平日里养尊处优,现在国家有难,却在这里说风凉话!”紫薇则秀眉微蹙,分析道:“自古以来,女子干政便饱受争议,他们这是拿祖制当借口,不愿看到女子掌权。”
面对质疑,皇后没有退缩。她召集众臣,在乾清宫摆下朝会。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孙延龄率先发难:“皇后娘娘,祖宗规矩不可废,后宫不得干政。如今娘娘手握大权,恐怕会扰乱朝纲。”
皇后神色平静,目光扫视众人:“诸位大人,国难当头,是守着规矩重要,还是百姓安危重要?若此时还拘泥于旧制,西北百姓将生灵涂炭,祖宗社稷又如何安稳?”
礼部侍郎李荣也站出来附和:“娘娘所言极是。如今敌军压境,正是用人之际,怎能因性别而限制才能?”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小燕子忍不住大声道:“你们这些人,只知道守着老规矩,一点都不懂得变通!女人怎么就不能干政了?我们也能为国家出谋划策,也能保家卫国!”丰绅殷德赶紧拉住她,小声劝道:“别冲动,听皇额娘的。”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前线又传来战报:敌军突袭,我军虽顽强抵抗,但仍有小挫。这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朝堂瞬间安静下来。皇后趁机说道:“诸位大人,事实摆在眼前,若再因循守旧,贻误战机,谁能担得起这亡国之责?”
孙延龄等人面露犹豫之色,最终,还是默认了皇后继续理政。此后,皇后与小燕子、紫薇等人日夜操劳,调配物资、制定战略,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西北战局逐渐稳定,敌军攻势被成功遏制。这场风波过后,天下百姓看到了女子治国的能力,也让更多人明白,无论男女,只要有担当、有智慧,都能为国家撑起一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