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离去后的坤宁宫,寂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声响。皇后望着案头摊开的密报和图纸,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科尔沁女兵训练"的字样,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孝庄太后的传奇一生。那个在动荡年代力挽狂澜的女子,以柔肩担起江山社稷,而如今,自己是否也能踏出这惊世骇俗的一步?
容嬷嬷见皇后神色不定,轻声劝道:"娘娘,格格的话虽大胆,却也并非全无道理。皇上近来为战事和钱粮愁眉不展,朝中老臣们也多有怨言,若能......"
"住口!"皇后猛地转身,眼中却没有怒意,只有深深的忧虑,"牝鸡司晨,乃是大忌。当年孝庄太后辅佐幼主,也是小心翼翼,从未越过雷池半步。如今若真有此念,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话虽如此,皇后却在深夜辗转难眠。她想起自己多年来在后宫的隐忍,看着乾隆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逐渐被权力和算计消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不甘。第二日清晨,她命人取来《资治通鉴》和本朝实录,专注地翻阅着历代女主临朝的记载,连早膳都忘了用。
与此同时,小燕子回到和府后也没闲着。她立即召集柳青、柳红和丰绅殷德商议,在书房的墙上挂满了朝堂势力分布图和各地兵力部署。"皇额娘虽没明说,但我能感觉到她动心了。"小燕子指着地图上的紫禁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把一切准备妥当,让皇额娘没有后顾之忧。"
柳青递上一叠账册:"会宾楼在江南的分号己囤足了粮草,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运往京城。而且我己收买了不少漕帮兄弟,水路运输绝对安全。"
丰绅殷德则皱着眉头分析道:"最棘手的还是朝中大臣。鄂尔泰、张廷玉这些老臣必定会强烈反对后宫干政,得想个办法分化他们。"
正说着,翠儿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夫人,是漱芳斋传来的!"小燕子接过信,展开一看,眼中闪过惊喜。原来是留在宫中的旧部传来消息,说乾隆近日频繁召见军机大臣,商讨禅位给太子之事,却因国库空虚而迟迟无法决断。
"皇阿玛这是要破釜沉舟了!"小燕子将信拍在桌上,"若太子登基,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必须加快行动!"她当即修书两封,一封送往科尔沁,让紫薇联络蒙古各部支持皇后;另一封则交给晴儿,让她在老佛爷面前旁敲侧击,试探后宫态度。
几日后,宫中突然流言西起。有人说看到坤宁宫夜夜灯火通明,皇后在研读治国方略;也有人说和府暗中勾结江湖势力,图谋不轨。乾隆听闻这些传言,气得摔了不少奏折,却又拿不出真凭实据。
就在局势愈发紧张之时,老佛爷突然病倒了。慈宁宫传召太医院日夜值守,整个紫禁城人心惶惶。晴儿抓住这个机会,在老佛爷枕边提起孝庄太后的功绩,又隐晦地说到皇后治理后宫的贤德。病中的老佛爷听着听着,竟微微点了点头。
这一切都被小燕子看在眼里。她站在和府的角楼上,望着紫禁城方向的漫天晚霞,嘴角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一场颠覆大清格局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墙内外,愈演愈烈。而皇后,也在日复一日的纠结与思索中,渐渐下定了那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