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偏院的书房里,红烛将窗纸上的剪影拉得歪斜。小燕子咬着毛笔头,墨汁沾在唇角也浑然不觉,信纸在案头铺开,歪歪扭扭的字迹透着狠劲。"翠儿,"她突然将笔一甩,"去把府里最得力的暗卫叫来,这封信必须连夜送到漱芳斋!"
当金锁顶着晨露将密信交给紫薇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信纸上,小燕子龙飞凤舞的字迹跃入眼帘:"紫薇!皇阿玛要把你推出去联姻?咱们偏不如他意!你先应下这门亲事,但要提三个条件——第一,将你娘夏雨荷的衣冠冢迁入皇陵,追封皇贵妃;第二,重新册封你为固伦公主;第三,让科尔沁部在朝堂上保持中立!"信纸末尾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鬼脸,"皇阿玛不是最念旧情吗?你就拿大明湖畔的事戳他心窝子!咱们要让他知道,失去了真心待他的女儿,他就等着众叛亲离吧!"
紫薇攥着信纸的手微微发抖,想起母亲临终前还望着济南的方向,念叨着"等皇上接我们回家"。十八年来,夏雨荷的坟茔孤零零立在大明湖畔,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如今若能以皇贵妃之礼入葬皇陵,也算是圆了母亲一生的痴念。
三日后,御书房内气氛凝滞。紫薇身着素色常服,跪得笔首,额间冷汗顺着脸颊滑落:"皇阿玛,女儿愿遵旨联姻,但求您能将母亲夏雨荷追封为皇贵妃,迁入皇陵。"她抬头时眼中含泪,"十八年来,母亲在大明湖畔日夜盼着您的消息,临终前还握着您送的玉佩..."
乾隆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碎瓷片溅起的水花湿了龙袍下摆。尘封的记忆突然翻涌——那年江南,夏雨荷撑着油纸伞立在湖畔,眼眸比湖水还要清澈。可自己一句"等朕接你入宫",却让那个温柔的女子苦等一生,最终香消玉殒。
"还有,"紫薇继续说道,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女儿虽为庶出,但求以固伦公主之礼出嫁。科尔沁部也有言在先,若联姻成,朝堂之上..."她故意顿住,观察着乾隆的神色。
"够了!"乾隆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头奏折,"你何时学会这般威胁朕了?"可话音未落,他便看见紫薇袖中滑落的玉佩——那正是当年他留给夏雨荷的定情之物。
当晚,乾清宫的灯火亮到子时。李玉守在门外,听见屋内传来瓷器碎裂声和压抑的叹息。第二日,圣旨颁下:追封夏雨荷为纯惠皇贵妃,择吉日迁入皇陵;明珠格格晋封为固伦明珠公主,嫁妆按嫡女规格置办;科尔沁部使臣得以列席早朝。
消息传开,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和珅在军机处抚须冷笑:"皇上这是被自家女儿将了一军。"而远在和府的小燕子却拍手称快,拉着丰绅殷德在花园里转圈:"看吧!皇阿玛最吃这一套!等紫薇风风光光嫁过去,科尔沁部再不听他调遣,他就知道众叛亲离是什么滋味了!"
大婚那日,紫禁城张灯结彩。紫薇身着九凤朝阳嫁衣,头戴东珠缀成的凤冠,在送亲队伍的簇拥下缓缓出宫。她回首望向宫门,想起与小燕子初入宫时的天真岁月,泪水模糊了视线。而此时的小燕子,混在送亲队伍里,偷偷塞给紫薇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红豆糕,正是她们当年在漱芳斋最爱吃的点心。
"记得把科尔沁部的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小燕子压低声音,"等咱们里应外合,定要让皇阿玛好好反省反省!"紫薇笑着点头,攥紧了袖中的密信——那是小燕子早就写好的计划,字字句句,都是对帝王凉薄的反击。
夜幕降临,和亲队伍的灯笼蜿蜒如火龙,渐渐消失在京城之外。乾清宫内,乾隆望着夏雨荷的画像,怔怔出神。画像上的女子依旧年轻貌美,可现实中的女儿们,却早己在权谋的漩涡中,与他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