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文宇辉和姜若荷在家住了快半个月。
期间还发生了不少插曲,
方姥姥在知道姜若荷订婚后,垂死病中惊坐起,在病房里对着去探望她的姜妈破口大骂。
说姜妈不会办事,放着姜若荷好好一个工农兵学员嫁给一个下乡知青。
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让姜若荷把名额转给方姥姥的宝贝孙子。
姜妈又心气又心凉,没想到自己亲娘能偏心到这种程度。
她气闷闷的回家,又是好几天不开颜。
姜若瑶因为高志达的事消沉了几天,除了上班就是闷在房间里。
一首到姜若荷快要返乡,姜若瑶才振作起来。
她表示要和妹妹姜若荷学习,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上。
高志达讥讽姜若瑶,是靠家里关系才在机械厂有稳定工作。
姜若瑶励志要进步,她不靠任何人也可以走得很远。
回去的火车上,姜若荷和文宇辉望着前来送行的家人。
姜若荷在家的时候还没觉得,可真当坐上火车,火车鸣笛声响起的那一刻。
姜若荷才真的感受到她又和自己的家人分别了。
在火车小桌子底下,文宇辉用力抓了抓姜若荷的手。
“荷荷,别难过,等今年过年我们再一起回来。”
姜若荷抬头看了一眼文宇辉,幸好她这一路不是一个人。
“嗯。”
……
姜若荷和文宇辉回公社的路很远,为了能舒服一些,两人买了一张中铺、一张下铺车票。
文宇辉睡在姜若荷下面。
白天不睡觉时,姜若荷从中铺下来和文宇辉一起读书。
姜若荷这次从琴岛离开,又带了不少书籍。
是大哥帮她搜罗的。
火车经过青城,他们对铺的人离开,又上了新的乘客。
他们这次短暂同行的人似乎是一家子,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两个男孩子。
“新波看好弟弟。”
妻子叮嘱大儿子一句,她拎着包进卧铺包厢,在注意到姜若荷的目光时,她还和善的和姜若荷点了下头。
妻子的后面,她丈夫拎着个超大手提袋,在妻子放好包后,默契的把手提袋塞到火车下铺的位置,
“老宋你看着点儿子,火车上人多,别让他们乱跑。”
丈夫不甚在意的说:“没事,火车就这么小的地方。他们跑能跑到哪去,玩累了就回来了。”
妻子不赞同,“那不行,在火车上丢孩子的事还少吗?你赶紧把两个孩子叫回来。”
他们夫妻两个放行李的工夫,大儿子就领着弟弟跑到过道上去,转个身的时间就没影了。
丈夫顶了下鼻梁的眼镜,他不想动,但碍于妻子的权威,还是不情不愿的出去。
妻子收拾好东西,看到姜若荷坐在那里读书,她热络的打招呼。
“同志你好,你们是从哪儿来啊?”
姜若荷放下手上的书,“我们从琴岛来,要到a省去。”
妻子听后挺高兴,“真巧,我们刚上车,也是要到a省去的。你们是下乡的知青?”
姜若荷和文宇辉的衣服穿的都很干净,看着他们身上的气质,不像没读过书。
大老远的从琴岛到a省,旅程这么长的肯定是知青。
“是的。大姐,你们是去探亲?”
不能光让别人问,姜若荷也反过来问这位大姐。
这对中年夫妻身上的书卷气很浓,他们鼻梁上都架着一副银边眼镜。
在进来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显温容。
“不是,”大姐拢了下头发,坐在姜若荷对面的位置。
“我和我爱人都是大夫,我们要到a省医院学习一段时间。”
姜若荷听后有些好奇,“大姐,医院安排学习,可以带家属一起去?”
大姐笑了笑,“本来是不可以的,是青城医院的领导照顾我们。医院有两个学习名额,我和我爱人分属于不同的科室,所以就安排我们一起来了。”
大姐说的谦虚,姜若荷却听出另一层意思。
这个时代的裙带关系还没有那么明显,实力硬,技术过关的人很容易出头。
外派学习的同志,要么关系过硬,要么技术过硬。
而他们两口子都可以外派,那足以说明以上两种因素,他们家必定有一种十分惹眼。(要么夫妻两个家里有关系,要么他们的医学技术很高超)
姜若荷顺着大姐的话附和,“A省医院在全国很有名,大姐你和你丈夫一起去学习,一定能学到很多新东西。”
大姐扶了下眼镜:“但愿吧。”
大姐和姜若荷闲聊几句,她丈夫和孩子迟迟没有回来。
她拜托姜若荷帮忙看着行李,自己出门去找丈夫和孩子。
姜若荷点头答应,火车包厢又剩下她和文宇辉。
大姐一走,文宇辉一把搂住姜若荷的腰,吃味的把下巴搭在姜若荷的肩膀上。
“荷荷,你刚刚和那大姐聊的真开心。”
姜若荷不自在的活动了下肩,无语的说:“文宇辉,你不会连一个陌生大姐的醋都要吃吧?”
文宇辉的小脾气来的莫名其妙的。
偶尔会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开始吃醋。
上次姜若荷带着姜海宇打台球,文宇辉小心眼儿犯了,觉得姜若荷不和他一组。
他故意单挑姜海宇,把比他小好几岁的小男孩打的屁滚尿流。
首接把姜海宇打抑郁,回去跟姜若荷说他以后再也不打台球了。
文宇辉哼了一声,继续用下巴磨着姜若荷的肩,细嗅着姜若荷身上的味道。
“我才没吃醋,”
他只是不喜欢姜若荷把注意力放在不相干的人身上,有那个时间,荷荷多看看他多好。
姜若荷好笑的摇摇头,继续看她刚才没看完的书。
眼角的余光看到老太太带着孙子经过过道,她觉得小孩穿的衣服布料眼熟,但她也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姜若荷手上的书刚没翻两页,包厢外面传来女人凄厉的哭声。
“我的儿子不见了,你们有谁看到两个小男孩?”
姜若荷手上的书猛然合上转头和文宇辉对视。
“是刚才那个大姐。”
刚才那对夫妻孩子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