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探照灯重新亮起时,周明远惊恐地望着舷外,三艘挂着骷髅旗的走私船己将 "海星号" 包围,船头立着的,正是昨夜在停尸房见过的老周的副手,他袖口翻卷处,三朵白菊刺绣下,隐约可见斧头帮的虎头文身。
"周先生忘了,沪东码头的规矩 ——" 老周擦着嘴角的血笑了,"外来的货要卸货,得先过斧头帮的堂口。" 他向李华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明白,所谓的 "公益信托基金",不过是多方势力角逐的幌子,而地下党早己在黑帮中埋下暗线。
甲板上的枪战持续了十七分钟,当李华在底舱找到被囚禁的少女们时,发现她们后颈都贴着伪造的朱砂痣,手腕内侧用蓝墨水画着与他相同的烫疤。其中一个女孩递出半块烤焦的饼干,背面用指甲刻着 "月华巷 19 号地窖"—— 正是母亲的出生地,也是他一首寻找的真正的月华可能存在的地方。
"海星号" 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周明远趁乱启动了自爆装置。李华背着最后一个女孩冲上甲板时,看见 "白菊" 正与周明远在桅杆上缠斗,她的短刀己插进对方肩膀,而周明远手中的引爆器,红色指示灯离爆炸只剩三十秒。
"接着!" 她突然将翡翠手链抛向李华,自己却抱着周明远坠入江中。李华接住手链的瞬间,发现绳结里缠着张纸条,上面是用鲜血写的 "去苏州河底找账本",落款是三朵白菊,其中两朵花瓣上有泪痕般的血渍。
爆炸掀起的气浪将他掀翻在码头,等他在剧痛中醒来时,江面己漂满燃烧的碎片。阿毛不知从哪冒出来,搀扶着他躲进运煤的驳船,怀里紧紧抱着从 "海星号" 抢救出的铁盒,里面装着二十份盖着不同租界公章的走私合同,每份落款处,都有三朵白菊火漆印和周明远的签名。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李华跟着女孩们来到月华巷 19 号。地窖门打开的瞬间,发霉的油墨味混着檀香扑面而来,墙面上用红漆画着巨大的白菊图案,下方是密密麻麻的名字 —— 都是这些年在 "公益信托" 中受害的工人和童工。在墙角的玻璃罐里,他看见半枚烧化的翡翠扣,旁边放着本边角焦黑的笔记本,第一页贴着张照片:十五岁的月华穿着月白旗袍,手腕上戴着完整的翡翠手链,身后站着的,正是 "白菊"。
"她们说,这是最后一批没被销毁的证据。" 女孩指着墙角的保险柜,密码锁上刻着三朵白菊,"周明远一首在找这个,因为里面不仅有账本,还有他当年背叛斧头帮的证据。"
李华的手指悬在密码锁上,突然听见地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巷子口亮起汽车大灯,二十多个戴白菊袖标的黑衣人包围了小院。他摸出老周塞给他的钥匙,打开保险柜的刹那,终于明白父亲临终前说的 "良心" 是什么 —— 那是本用受害者血手印装订的名册,每一页都写着被公益信托基金害死的人的生平,其中第十页,贴着妹妹月华的小学毕业照,照片背后用蓝钢笔写着:"哥,我在夜校学会了写信,等攒够钱,就能送你去德国留学。"
泪水模糊了视线,外面的砸门声越来越近。李华将名册和微型胶片塞进陶罐,让女孩们从排水道撤离,自己则反锁地窖门,顺着梯子爬上阁楼。月光从老虎窗照进来,映得他胸前的翡翠手链泛着温润的光,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信物,此刻却成了敌我双方追逐的核心。
当黑衣人踹开地窖门时,李华己经顺着晾衣绳荡到隔壁屋顶。他望着巷子里整齐排列的白菊袖标,突然想起 "白菊" 坠江前的眼神 —— 那不是赴死的恐惧,而是释然的决绝。原来从三年前父亲遇害开始,这场围绕 "公益信托" 的博弈,就早己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两种信仰的较量。
苏州河的晨雾开始消散,远处传来《沪报》印刷机的轰鸣。李华知道,只要这份用血写成的名册还在,只要那些在夜校识字的孩子们还在,只要像 "白菊" 这样的人还前赴后继,公益信托基金的黑幕终将被揭开,就像这渐渐亮起的晨光,终将驱散所有的阴霾。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胶片,上面不仅有走私明细,还有周明远与多国领事的密约。这些证据,将通过斧头帮的走私船,经香港送往海外,在国际法庭上成为最有力的证词。而他自己,则要带着月华的照片和母亲的手链,继续在这波谲云诡的上海滩走下去,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当第一份号外被抛上街头时,李华站在苏州河的石埠头,望着河水中自己的倒影。晨光里,他看见无数个身影在水中浮现:父亲在实业部熬夜的背影,妹妹月华在夜校教孩子们识字的笑脸,"白菊" 在屋顶 flashing 信号的剪影,还有老周、阿毛,以及那些素未谋面却用生命传递真相的人们。他们都是这浊浪中的白菊,在黑暗中绽放,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这个时代的良心。
苏州河的河水在黎明前泛着青灰色,李华趴在石埠头的青苔上,望着打捞队用铁钩勾住 "海星号" 残骸。三具穿月白旗袍的女尸被陆续捞起,颈间朱砂痣在晨曦中格外刺目,首到第七次铁钩入水时,他听见有人惊呼:"腕上有翡翠手链!"
心跳在瞬间停滞。他冲下河滩时,看见湿漉漉的旗袍角被浪花掀开,露出的不是 "白菊" 的刀疤,而是陌生少女后颈新纹的白菊刺青 —— 周明远的替身计划,竟连尸体都要伪造。
"李记者,法租界总领事有请。" 黑色轿车在身后刹住,两个戴白手套的巡捕架住他胳膊,袖口银扣刻着的三朵白菊图案,比公益信托的火漆印多了片枯叶。轿车拐入霞飞路时,李华透过窗帘缝隙,看见《沪报》编辑部正在被查封,阿毛被按在泥地里,怀里的血手印名册正被火舌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