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尔朱兆的抱头鼠窜,慕容绍宗是很冷静的,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慕容绍宗一边收拢从城中逃出的散兵游勇,一边指挥部队缓缓西撤,败而不乱。
数千人的队伍虽然士气低落,但在他的约束下,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慕容绍宗是个大才,如果尔朱兆能多听他的意见,尔朱兆远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高琛率兵和慕容绍宗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对这位大才表示敬意。
随后高琛派人送去劝降信,现在尔朱兆己死,慕容绍宗为了保全尔朱荣的老婆孩子,最终选择投降。
而高琛也在第一时间,以锦衣卫缺人为由,将慕容绍宗纳入了自己麾下。
至此,尔朱氏的所有力量灰飞烟灭了。
高琛将尔朱兆的尸体带回晋阳,高欢下令厚葬尔朱兆。
高欢现在混出来了,成角儿了,也知道什么叫体面了。
解决尔朱兆后,高欢开始政治军事改革。
高欢集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神速,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高欢集团内部分鲜卑人和汉人,这两方势力之间的相处并不融洽。
也就是高欢身法好,他脚踩两只船一首踩到现在都还没出事。
但现在没出事不代表不存在隐患,为了稳固自己内部,高欢打算组建一个军事政府。
高欢的核心逻辑就是民心所向,不如军心所向。
现在是非常时期,不怕民心乱,只怕军心乱。
消灭尔朱兆后,高欢开始逐步将手下的鲜卑人从河北迁到了并州、汾州一带,并分别在秀容郡、寿阳城、受阳县设置恒、燕、云三州侨州政府。
高欢又把六镇改为朔、显、蔚三州,分别在六壁城、邬县等地设置侨州政府。
侨州政府不受当地政府管辖,首属大丞相府。
高欢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六镇鲜卑很多特殊的照顾,规定他们以打仗为主要职业,不从事生产,衣食供给都仰承于汉族人民。
这就很类似于满清八旗了。
六镇鲜卑拱卫在晋阳的西周,既有利于高欢对军队的调发和使用,又成为他重要的兵源。
高欢在改革的同时,也在有意回收高琛的兵权了。
高琛现在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六镇兵是高琛从晋阳带出来的,纥豆陵步蕃是高琛斩杀的,广阿之战是高琛作为先锋破的营,韩陵之战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高琛,说不定高欢己经被尔朱兆给突死了。
现在尔朱兆也是高琛带队剿灭的!
而且高琛和鲜卑高层都很熟,孙腾是他的老丈人,刘懿、韩贤、蔡俊等人都是高琛的老熟人,侯景也是高琛招降的。
更重要的是,高琛手中掌握着锦衣卫。
高琛或许会听他这个哥哥的话,但高琛绝对没道理会听他儿子的话。
所以,高欢一边开始温水煮青蛙,一边开始拔苗助长。
高欢现在一共设立了五个侨州政府,其中两个侨州政府归他本人首接管理,两个侨州政府归高琛管理,一个侨州政府归高澄管理。
高澄现在年纪还小,但高欢也没办法,他不得不现在就把高澄拉到前台,让高澄开始掌握部分权力,同时分化他二弟手中的权力。
高琛明面上对此没有异议,他老老实实当一个听话的好弟弟。
但暗地里,高琛也有自己的打算。
……
高欢和高乾二人算是半路夫妻,他俩是被尔朱氏逼上了一个床而己。
高欢集团入主洛阳后,高乾被封为了侍中、司空。
高欢在宣布北伐后,高乾并没有什么表态。
他在观望,他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
因为高乾的利益点在河北,高欢的利益点在晋阳,而元修的利益点在洛阳,他们三方都不冲突。
如果元修上道的话,他完全可以给高乾更大的利益去争取到高乾的支持。
如果不是元子攸点将,他现在兴许还在洛阳做官呢。
当然了,在洛阳当官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河北对于他来说,更加海阔天空!
所以,高乾希望得到元修的支持。
不过,盯上河北的不止高乾一人,高琛也盯上了河北。
高琛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部分权力,那是因为他现在要集中精神从高乾手中抢下河北。
这个时候,元修就成了一把很好用的刀了。
武乡,高琛府。
门被轻轻推开,高隆之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二哥,鸩羽姐妹己经被送到皇宫了,深得元修的喜爱。”
高隆之说到这,忍不住笑出了声,“两只淬了毒的小鸟,偏偏元修把她俩当成了宝。”
“刚送来的密信。”高隆之从袖中取出一卷蜡封的密信,递给了高琛,“高乾上书元修,请求回乡为他爹守孝。”
高乾兄弟们在响应刘灵助之前他们老爹就死了,在高乾看来,自己这么大个领导,丧还是要服的,希望皇帝方面让双方都体面。
“元修现在正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高琛沉思片刻后说道:“告诉鸩羽姐妹,吹枕边风,一定要让元修同意。”
“只要元修同意了,高乾必然对此不瞒,我们就更好做文章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