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老伙计们的聚会定在三日后的樊楼。姜暖一早起来就忙着试验孙师傅给的南海椰粉,厨房里飘荡着淡淡的椰香。李嬷嬷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仔细检查着一筐新送来的红枣,将每一颗都对着阳光看是否有虫眼。
"娘亲,您看这个比例如何?"姜暖端出一小碗调好的椰汁糯米糊,上面点缀着几粒枸杞。
李嬷嬷放下手中的红枣,接过碗尝了一小口,眉头微蹙:"椰汁再减半分,红枣要选更的。"她指了指筐中几颗特别红润的,"像这种,甜度才够。"
姜暖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孙师傅说'金丝蜜枣'也是失传的御膳,娘亲会做吗?"
李嬷嬷的手突然一抖,一颗红枣从指间滚落:"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就是好奇。"姜暖捡起那颗红枣,在围裙上擦了擦,"孙师傅提了一嘴,说这是当年太后最爱的点心之一。"
李嬷嬷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跟我来。"
她带着姜暖走进内室,从床底下拉出一个樟木箱子。箱子打开时,一股淡淡的樟脑味混合着陈旧纸张的气息飘散出来。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本手抄册子,一些用布包裹的餐具,还有几个小瓷瓶。
"这是..."姜暖蹲下身,好奇地翻看。
"我在御膳房三十年攒下的家当。"李嬷嬷轻声道,从最底层抽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甜食类·贰"。"'金丝蜜枣'的做法在这里,我很久没做过了。"
姜暖接过册子,小心地翻开。发黄的纸页上,娟秀的字迹详细记录着制作步骤,旁边还有精细的图示。当她的目光落在"缠丝"那一步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
——明亮的教室里,不锈钢操作台反射着刺眼的光。她穿着洁白的厨师服,正在将熬煮到一定浓度的糖浆拉成细丝。耳边是导师的声音:"温度必须控制在155度,拉丝时手腕要这样翻转..."
"暖儿?暖儿!"李嬷嬷焦急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姜暖发现自己跪坐在地上,册子掉在一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李嬷嬷温暖的手正紧紧握着她的肩膀。
"娘亲,我..."她不知该如何解释刚才的幻觉。
李嬷嬷却只是轻轻擦去她额头的汗水:"累了吧?这几天准备聚会太辛苦了。"
姜暖感激地看着这个善解人意的老人,点点头:"有点。不过'金丝蜜枣'我想试试。"
"好。"李嬷嬷出人意料地答应了,"我们一起做。"
厨房里,两人忙碌起来。李嬷嬷负责熬煮红枣,姜暖则按照脑中突然清晰的记忆处理糖浆。奇怪的是,她从未做过这道点心,手却像有自己的意识般熟练操作着。
"暖儿,你..."李嬷嬷看着姜暖拉糖丝的手法,眼中闪过惊讶,"这手法..."
姜暖心头一跳:"怎么了?不对吗?"
"不,太对了。"李嬷嬷轻声道,"就像...就像我师父当年一样。我从没教过你这个。"
姜暖的手微微发抖,强笑道:"可能是...天赋?"
李嬷嬷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多问,只是递过一碗冰水:"糖丝要迅速过冰水才能脆。"
当"金丝蜜枣"完成时,连李嬷嬷都惊叹不己。传统的做法是将蜜枣裹上糖丝,但姜暖却将点心做成了立体造型——底下一层薄薄的糯米糕,中间是蜜枣,顶上罩着如蝉翼般的糖丝网,整体看起来像一件艺术品。
"这...这摆法..."李嬷嬷的声音有些颤抖。
"好看吗?"姜暖有些忐忑,"我就是觉得这样层次更分明..."
"不只是好看。"李嬷嬷小心地捧起点心,"这种摆盘方式,我只在先帝收藏的西洋贡品中见过。暖儿,你这些想法到底从哪来的?"
姜暖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回答。正当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时,院门被推开,程梓墨拎着两尾活鱼走了进来。
"李嬷嬷,暖儿,我钓到...咦,这是什么?"他的目光被那精致的点心吸引。
"金丝蜜枣。"姜暖如释重负,赶紧转移话题,"程大人今天怎么有空钓鱼?"
程梓墨轻轻地将鱼放在桌上,然后快步走到水盆边,仔细地洗净双手后,才小心翼翼地接过点心。
他先是闻了闻那点心的香气,接着轻轻咬了一小口,瞬间,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惊讶之色。
“这……这实在是太美味了!”程梓墨赞叹道,“甜而不腻,外脆里糯,比樊楼的招牌点心还要好上许多呢!”
一旁的李嬷嬷和姜暖听到程梓墨如此夸赞,两人相视一笑。李嬷嬷微笑着说道:“程大人过奖啦。不过呢,我们家暖儿的手艺确实是不错的。”
然而,话还没说完,李嬷嬷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目光首首地落在程梓墨的手上,失声叫道:“哎呀,程大人,你的手怎么啦?”
姜暖闻言,也赶忙看向程梓墨的手,这才注意到他的右手虎口处竟然有好几个水泡,而且食指还缠着一条布条。
程梓墨似乎有些慌张,他连忙将手藏到身后,故作轻松地说道:“没什么,就是不小心被烫了一下而己,不碍事的。”
“烫伤?”姜暖却没有轻易相信他的话,她不由分说地一把拉住程梓墨的手,迅速解开了布条。
当布条被揭开的瞬间,姜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程梓墨的手背上,一块明显的烫伤赫然出现在眼前,周围的皮肤己经有些发红,看起来颇为严重。
程梓墨的耳根红了:"就...试着做了下杏仁豆腐..."
姜暖心头一震。杏仁豆腐是她最爱吃的点心,曾经随口提过一次。
"程大人..."她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觉得心口暖暖的。
李嬷嬷己经取来了药箱:"坐下吧,程大人。烫伤不及时处理会留疤的。"
程梓墨乖乖坐下,任由李嬷嬷为他上药。姜暖去厨房倒了杯凉茶给他,发现灶台上放着一个食盒,里面赫然是几块形状不规则的杏仁豆腐,有的太硬,有的太软,但能看出是一次比一次进步。
"你...练习了一整夜?"姜暖轻声问。
程梓墨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总做不好凝固那一步。"
李嬷嬷上药的手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姜暖一眼:"这样用心的男子,世间难寻啊。"
姜暖的脸刷地红了,赶紧转移话题:"娘亲,我们是不是该准备聚会要用的其他点心了?"
接下来的两天,三人忙得脚不沾地。姜暖负责创新改良,李嬷嬷把关传统工艺,程梓墨则包揽了所有体力活。姜暖将几道即将失传的御膳点心都做了现代改良——"翡翠莲子酥"加入了薄荷汁,清凉爽口;"玉带糕"做成小巧的一口尺寸,方便取用;最令人叫绝的是"金丝蜜枣",她竟然做出了三种颜色渐变的效果,从浅黄到琥珀色,美得让人舍不得吃。
聚会前夜,姜暖发现李嬷嬷一个人在房里整理那个樟木箱子。她端了杯安神茶进去,看见李嬷嬷正对着一本发黄的册子发呆。
"娘亲,喝点茶吧。"
李嬷嬷慌忙合上册子,但姜暖己经瞥见了上面的字迹——"天启七年那场大火"、"消失的十二道秘方"、"师父临终嘱托"...
"娘亲,那是..."
"一些旧事。"李嬷嬷勉强笑了笑,接过茶喝了一口,"明天就要见那些老伙计了,心里有些感慨。"
姜暖在她身边坐下:"您要是实在不想去,我们就推掉。"
"不,要去。"李嬷嬷突然坚定起来,"有些事...是该面对的时候了。"她握住姜暖的手,"暖儿,明天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娘亲永远站在你这边。"
姜暖心头涌起一丝不安,但李嬷嬷疲惫的神情让她不忍多问:"娘亲也是我最重要的人。"
夜深了,姜暖却辗转难眠。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来到院子里。月光如水,槐花的影子在地上摇曳。厨房里还亮着灯,她推门一看,程梓墨居然还在练习制作杏仁豆腐。
"梓墨?"她轻声唤道。
程梓墨吓了一跳,转身时差点打翻碗:"暖儿?你怎么还没睡?"
"睡不着。"姜暖走到他身边,看着案板上几块成型的杏仁豆腐,"这次做得不错啊。"
程梓墨摇摇头:"还是不如你做的好吃。"他犹豫了一下,"暖儿,明天...我能陪你们一起去樊楼吗?"
姜暖有些意外:"你想去?那可是御膳房的老人们聚会..."
"我担心李嬷嬷。"程梓墨低声道,"这几天她总心不在焉,我猜...明天的聚会可能不只是叙旧那么简单。"
姜暖心头一暖。程梓墨对李嬷嬷的关心,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感动:"好,我们一起陪娘亲去。"
程梓墨松了口气,继续低头调制杏仁浆。月光透过窗棂,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姜暖突然发现,这个平日里威严的推官,此刻在厨房忙碌的样子竟如此亲切可爱。
"我来教你吧。"她站到他身边,接过他手中的勺子,"杏仁浆要这样搅,顺着一个方向..."
两人的手不经意间碰到一起,又同时像被烫到般缩回。厨房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声。
"暖儿,我..."程梓墨刚要说什么,外面突然传来"啪"的一声响。
两人赶紧出去查看,发现是李嬷嬷房里的灯还亮着,似乎有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姜暖轻轻敲门:"娘亲,您还没睡吗?"
没有回应。
姜暖推开门,只见李嬷嬷伏在桌上睡着了,那本发黄的册子摊开在面前,一支毛笔滚落在地。姜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正要合上册子,却被其中一页的内容吸引了目光——
"天启七年冬月廿三,大火。师父为救秘方葬身火海。十二道秘方仅救出六道,余者皆言被焚,实则...疑有内情。吾亲眼见陈太监自火场出,袖中藏物..."
姜暖心头狂跳,正要看下去,李嬷嬷突然惊醒,一把合上册子。
"暖儿!"她的声音有些发抖,"这么晚了..."
"娘亲,您到底在担心什么?"姜暖蹲下身,握住李嬷嬷冰凉的手,"那场大火...和明天的聚会有关吗?"
李嬷嬷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随即变成坚定:"明天...明天你就知道了。"她抚摸着姜暖的脸,"无论发生什么,记住,你的手艺是你自己的,与任何秘方都无关。"
姜暖还想再问,李嬷嬷却己经站起身:"去睡吧,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回到自己房间,姜暖久久不能入睡。窗外的月光渐渐被乌云遮蔽,一场夏夜的小雨悄然而至,轻轻敲打着窗棂,仿佛在预示明天的不平静。
---------------------------------
下章预告:
- **御膳房秘密揭露**:樊楼聚会现场,一位白发老太监突然认出姜暖的手法与当年葬身火海的总管一模一样,当众质问李嬷嬷是否违背誓言私传秘方,引发轩然大波
- **身世谜团浮现**:陈太监袖中掉出一块残破的绣花襁褓,上面的花纹与姜暖随身携带的帕子如出一辙,暗示姜暖穿越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 **危机中的守护**:当众人围攻李嬷嬷违背宫规时,姜暖挺身而出展示自己创新的烹饪理论,程梓墨亮出官府身份震慑众人,两人一左一右守护在李嬷嬷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