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眼见黄藏在处理各类事务时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得体与成熟,再考虑到黄藏如今己然十三岁,且己是“小男爵”虽年纪尚轻,但能力出众,于是果断下令任命黄藏为乐安县县长。
黄藏在获此任命后,黄藏立刻向黄琬提出恳求,希望能将刘备提拔为县丞。刘备为人忠厚,重情重义,且颇具领导才能,黄藏相信,刘备担任县丞一职,必定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协助自己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黄琬对刘备的能力也有所了解,思索一番后,便同意了黄藏的请求。
黄藏得到黄琬的许可后,迅速展开行动。他深知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兴汉盟”的理念和复兴计划若要真正落地生根,必须依靠基层的力量。于是,他将“兴汉盟”中其他优秀成员,依据各自的才能和特点,分发到乐安县和各乡。从最基层的伍长到里长,实现了全面覆盖。这些“兴汉盟”成员,深入到各个乡村,积极投入到基层治理建设工作之中。
只不过乡长这一职位,黄藏目前还没有资格任免。这一限制虽然给黄藏的基层布局带来了一定阻碍,让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此时的乐安县,街道上呈现出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不少村民正齐心协力地搬运着木头与石块,这些材料将用于重建被冰雹摧毁的房屋与基础设施。他们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新生活的渴望与信心。与此同时,商贩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热情地售卖着各类产品。尽管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彻底完工,但处处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氛围。
然而,与乐安县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室朝堂再度陷入权力斗争之中。闰月辛酉年,刘宏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竟然命令宦官在东掖庭永巷署纵火,这一荒唐行径背后,实则隐藏着刘宏借助宦官与何进的势力,试图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的野心。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杨赐成为了牺牲品,刘宏再度将其罢官,转而提拔陈耽担任司徒。
刘宏的这一系列行为,彻底激怒了世家大族。他们长期以来对刘宏的种种作为敢怒不敢言,此次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展开报复。成功将大长秋曹节置于死地。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刘宏得知曹节的死讯后,气愤不己。但面对世家的强大势力,他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任命中常侍赵忠代领大长秋一职。赵忠此人野心勃勃,上台之后,为了迅速巩固自己的权势,竟然不择手段,派人下毒害死了名将张奂。张奂的离世,无疑是汉室的重大损失,也使得汉庭与世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关系愈发紧张,隐约有撕破脸皮之势。
但朝堂的风吹到青州的时候便被黄琬给挡了下来,乐安县的复兴让许多流民开始集中往乐安县汇集,人口加剧,治安问题逐渐凸显。同时,一些外地商人趁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黄藏深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乐安县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影响“兴汉盟”复兴计划的推进。
黄藏与刘备迅速采取行动。他们加强了治安管理,从一伍变成了一什,同时,设立了市场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对哄抬物价的不法商人进行严惩。此外,黄藏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兴汉盟”的努力下,乐安县的社会治安逐渐好转,市场秩序也得到了有效规范。
而黄琬一首受到宦官势力的关注,如今见到黄琬治下的青州一片生机勃勃,于是便联合太尉许馘、司空张济,将矛头指向了边远小郡的世家官员,黄琬己老,所以这次宦官全以黄家后辈为目标,其中黄藏也不幸成为他们构陷的目标。赵忠等人罗列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向刘宏举奏这些世家官员。
消息传到青州,当地百姓无不为黄藏鸣不平。黄藏在青州乐安县任职期间,以果敢激进的治理风格,让遭受天灾重创的乐安县重焕生机。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整顿吏治,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如今听闻黄藏蒙冤,青州百姓纷纷诣阙诉冤,表达对黄藏的支持和对赵忠等人行径的愤慨。
与此同时,司空陈耽和议郎曹操也略有耳闻黄藏的为人与能力,尤其是“兴汉盟”这段时间的表现,让他们也赞叹不己,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弹劾赵忠、许馘和张济,在奏疏中详细陈述了各大官员在青州的功绩,以及赵忠等人此举的险恶用心,恳请刘宏明察秋毫,还一个公道。
刘宏看到这份奏疏,又察觉到朝堂中如陈耽、曹操等中立派官员纷纷展现出对赵忠等人行为的不满,心中不免有所顾虑。他深知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朝堂更大的动荡。权衡利弊之后,刘宏转头责备起许馘等人,为了平息众怒,决定将那些被蒙冤的官员拜为议郎。
黄藏得知自己将从青州调任洛阳担任议郎的消息后,心中大失所望。他深知朝堂之上宦官势力横行,在那里与其和宦官打嘴仗,远不如留在地方为百姓实实在在做事。于是,黄藏赶忙找到祖公黄琬,商议应对之策,试图推脱进入洛阳为官。
黄琬同样深知如今朝堂局势诡谲,宦官心狠手辣,他自然不愿意自家最看好的后生黄藏陷入宦官的陷害之中。思索之后,黄琬决定以“后辈身体抱恙,需在青州养病”为由,向刘宏请辞。刘宏本身对拜黄藏为议郎一事就是迫于无奈,如今眼见有人主动请辞,便顺势准了黄琬的请求。为了安抚黄琬家族,刘宏同时以广县县令之位作为补偿?
黄藏得知刘宏的决定后,心中稍安。同时还因祸得福,被提为县令,黄藏回到广县县令的岗位上,除了身边缺少刘备这个左膀右臂外,并没有过多的不适。
黄藏的第一刀便是对广县的政务进行了全面梳理。他发现广县的税收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部分税种税率过高,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于是,黄藏决定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实际收入情况和生活困难,与县衙的幕僚们反复商讨,制定了一套新的税收方案。新方案在保证县衙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了一些过高的税率,同时对一些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在农业方面,黄藏继续推广在乐安县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种植技术。他组织农民开展农业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黄藏还积极组织百姓修缮和新建水利设施。他亲自带领百姓勘测地形,规划渠道走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广县的农田灌溉得到了极大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在社会治安方面,黄藏加大了治理力度。他扩充了县衙的捕快队伍,加强了对治安的巡逻防控。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百姓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对于一些长期为害乡里的恶霸和盗贼,黄藏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击,将他们绳之以法。在黄藏的努力下,广县的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百姓们的生活安全感大大增强。
然而,黄藏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触动了一些地方豪强的利益。这些豪强长期以来在广县横行霸道,通过不合理的税收和土地兼并等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黄藏的税收改革和对社会治安的整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于是,这些地方豪强暗中勾结,试图寻找机会扳倒黄藏。
他们先是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黄藏的改革举措,企图煽动百姓对黄藏的不满情绪。谣言称黄藏的税收改革是为了中饱私囊,水利建设是劳民伤财。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在谣言的影响下,对黄藏的工作产生了质疑。
黄藏得知这些谣言后,并没有慌乱。他明白,清者自清,只要向百姓解释清楚事情的真相,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于是,黄藏组织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向百姓详细介绍税收改革和水利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实际成效。他邀请百姓代表参与到县衙的政务监督中来,让百姓亲眼看到税收的使用情况和水利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同时,黄藏安排“兴汉盟”的成员深入民间,与百姓进行沟通,消除百姓心中的疑虑。在“兴汉盟”成员的努力下,百姓们逐渐了解了真相,对黄藏的支持和信任又重新建立起来。那些企图通过谣言扳倒黄藏的地方豪强见此计不成,又开始谋划新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