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逐鹿传
三国逐鹿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三国逐鹿传 > 第12章 曹操

第12章 曹操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逐鹿传
作者:
微光破尘
本章字数:
551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桥玄初见曹操,便为其不凡的气质与谈吐所吸引。一番深入交谈后,桥玄更是对曹操的才略与志向赞赏有加。在桥玄眼中,曹操虽年纪轻轻,却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识与果敢,实乃可造之材。当下,桥玄便对曹操青睐不己,认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彼时,举孝廉是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凭借着桥玄的器重与举荐,本就有着宦官背景的曹操,顺理成章地被举为孝廉。有了这一身份,加之桥玄的影响力,曹操很快便得以进入京都洛阳,出任洛阳北部尉一职。

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繁华无比却也鱼龙混杂。洛阳北部尉虽非高官显位,但掌管着洛阳城北部的治安,责任重大。曹操深知此任的重要性,更受桥玄平日言传身教的影响,决心在此任上有所作为,整顿洛阳北部的治安乱象。

上任伊始,曹操便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他命人打造了十余根“五色棒”,并将其悬挂在尉廨门口。这些“五色棒”并非装饰,而是曹操执法的利器。曹操立下规矩,无论何人,只要触犯法令,不论其身份贵贱,都将受到“五色棒”的惩处。

起初,洛阳城的权贵们并未将曹操和他的“五色棒”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曹操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然而,他们很快便为自己的轻视付出了代价。

一日,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仗着自己侄儿的权势,公然违反宵禁制度,大摇大摆地在夜里出行。曹操得知此事后,毫不留情,当即下令将蹇图捉拿归案,并依照自己立下的规矩,用“五色棒”将蹇图痛打一顿。蹇图平日里骄纵惯了,哪里受得了这般惩处,没挨几下便一命呜呼。

此消息一出,整个京城为之震动。权贵们这才意识到,曹操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好糊弄,他是真的要执法如山,不惧权贵。一时间,京城内那些平日里肆意妄为的豪强权贵们,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径,不敢再轻易触犯法令。

蹇硕则对曹操恨之入骨,他本以为曹操是宦官之后算是自己人,没想到竟拿自己作为垫脚石,于是一心想寻机打压曹操及其背后的势力。然而,桥玄得知消息后大为满意,为了降低曹操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士大夫影响力,桥玄决定联合蔡邕,向朝廷上疏,请求废除“三互法”。

“三互法”本是为了防止官员结党营私而设立的制度,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逐渐变味,成为了朝廷选拔贤才的阻碍。许多有才能的士人,因“三互法”的限制,无法在合适的职位上施展才华。士大夫阶层对此制度虽多有不满,但一首敢怒不敢言,而宦官集团却借此限制士人的仕途,巩固自身权力。

桥玄和蔡邕,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名士,一个是才学出众、深受敬重的学者,二人联名上疏,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在奏疏中言辞恳切地指出,“三互法”在当下局势下,己然妨碍朝廷选拔贤才。如今汉室面临内忧外患,正需广纳天下英才,共赴国难,而此制度却使得众多贤能之士报国无门,实乃不合时宜,应当废除。

此疏一出,顿时将士大夫视为恶虎的宦官集团的注意力从曹操身上分散开来。宦官集团深知,“三互法”是他们制衡士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废除,士人的影响力必将大增,这对他们的权力地位构成严重威胁。于是,宦官集团立刻与桥玄、蔡邕等人展开激烈斗争。

在朝堂之上,宦官们纷纷站出,言辞激烈地反驳桥玄和蔡邕的提议。他们声称“三互法”乃祖宗成法,不可轻易废除,废除该法必将导致官员结党营私之风盛行,朝廷纲纪大乱。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刘宏面对两派的激烈争论,他本身十分认可“三互法”的存在,尤其是世家与落魄皇权永远是绕不开的劫,但又担心废除后会引发新的问题。

桥玄和蔡邕看到刘宏的态度也深知仅靠朝堂上的争论远远不够。他们开始积极联络朝中支持废除“三互法”的官员,向他们阐述废除该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官员们本就对“三互法”心存不满,如今在桥玄和蔡邕的鼓动下,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

同时,桥玄和蔡邕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士林之中宣扬废除“三互法”的意义。众多士人听闻后,纷纷响应,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废除“三互法”的支持,使得这一呼声在社会上越来越高。

而宦官集团也不甘示弱,他们一方面在朝堂上继续与桥玄等人争论,另一方面暗中指使一些亲信官员上疏反对废除“三互法”,并在朝廷中散布谣言,诋毁桥玄和蔡邕,企图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局势变得愈发紧张。支持废除“三互法”的官员与宦官集团的亲信官员形成了鲜明对立,朝堂气氛剑拔弩张。刘宏面对这一局面,更加举棋不定。

此时,曹操在洛阳北部尉任上,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这场争斗。他深知桥玄和蔡邕此举不仅是为了保护他,更是为了朝廷的长远利益。曹操决定,利用自己在京城中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为桥玄和蔡邕助力。

曹操私下里与一些中立官员进行沟通,向他们分析废除“三互法”的利弊。这些官员在曹操的劝说下,对废除“三互法”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开始倾向于支持桥玄和蔡邕。

随着支持废除“三互法”的力量不断壮大,刘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意识到,若不妥善处理此事,必将引发朝廷内部更大的动荡。经过深思熟虑,刘宏决定召开一次大型朝会,让双方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做定夺。

朝会当日,朝堂上气氛凝重。桥玄率先站出,再次慷慨陈词,详细阐述了“三互法”对朝廷选拔贤才的阻碍,以及废除该法对复兴汉室的重要意义。他言辞激昂,有理有据,令在场许多官员为之动容。

蔡邕随后也站出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废除“三互法”的必要性。他指出,如今汉室面临内忧外患,急需大量贤才来整顿朝纲、平定叛乱,若继续拘泥于“三互法”,无异于自缚手脚。

宦官集团的代表则针锋相对,他们强调“三互法”对维护朝廷纲纪的重要性,警告废除该法可能带来的种种危害。双方你来我往,争论得异常激烈。

在双方陈述完毕后,刘宏环顾朝堂,看着群臣各异的表情,心中陷入了沉思。此时,一位平日里较为中立的老臣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选拔贤才乃当务之急。‘三互法’虽初衷良好,但如今确实限制过多。臣以为,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而非完全废除,如此既能选拔贤才,又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这位老臣的话,让刘宏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折中的好办法,既能满足部分选拔贤才的需求,又可以将人才选定捏在自己手里让世家有求自己。于是,刘宏决定采纳老臣的建议,对“三互法”进行调整。

刘宏宣布,放宽“三互法”的限制条件,在保证一定防范官员结党营私的基础上,给予更多贤才为官的机会。这一决定,虽然没有完全达到桥玄和蔡邕废除“三互法”的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选拔贤才的困境。

桥玄和蔡邕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明白在当前形势下,这己是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然而,宦官集团对这一结果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在这场争斗中吃了亏,决心寻找机会报复桥玄、蔡邕以及支持废除“三互法”的官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