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令慈悲退散苦难
勒令慈悲退散苦难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勒令慈悲退散苦难 > 第4章 雾散了心露了出来

第4章 雾散了心露了出来

加入书架
书名:
勒令慈悲退散苦难
作者:
杨大权
本章字数:
5332
更新时间:
2025-07-09

那些年,我的脑子像生了锈的齿轮,转不动,也卡得慌。

不是空白,是塞满了乱麻。早上穿什么颜色的衬衫,要站在衣柜前愣半小时——选蓝色怕显黑,选白色怕脏,选灰色又觉得死气沉沉。其实心里清楚,没人会在意我的衬衫颜色,可那些念头像小虫子,在脑子里爬来爬去,挠得人坐立难安,最后抓起第一件摸到的衣服套上,后背己经沁出了汗。

最累的是面对“因果”。朋友升职了,我第一反应不是恭喜,是拧着眉头想:凭什么是他?我加班不比他少,汇报工作也没出过岔子……想了一下午,把自己绕进死胡同,最后得出结论:“肯定是他会拍马屁。”这个念头像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却没想过,他提交的方案里,有三个我没注意到的细节。

脑子像蒙着层毛玻璃,看什么都模糊。有次部门聚餐,领导随口说“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我立刻竖起耳朵捕捉弦外之音——是不是嫌我们效率低?是不是暗示要裁员?旁边同事笑着说“领导体恤我们”,我却偷偷掐着手指算自己这个月的考勤,越算越心慌,宴席上的菜嚼在嘴里,全是苦味。

我成了自己的囚徒,困在“想不通”的牢笼里。客户改了三次需求,我拍着桌子骂“故意刁难”,却看不见他邮件里标红的“市场反馈”;母亲打电话催我找对象,我挂了电话就摔枕头,却听不出她语气里的担心;甚至走在路上被鸟屎砸中,都要站在原地骂半小时“倒霉透顶”,没想过这不过是概率问题。

思考成了负担。别人能一眼看清的路,我要在岔路口转来转去,手里的地图被揉得皱巴巴,最后索性蹲在地上哭——不是不想走,是分不清哪条路能通,甚至怀疑所有路都是死胡同。有次做项目,明明有两个方案可选,我却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到凌晨,把两个方案的利弊写了满满三页纸,还是没结论。天亮时,我把纸撕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算了,反正做什么都成不了。”

这种迷茫像浓雾,弥漫了好多年。我像个盲人,拄着“焦虑”的拐杖,在生活里磕磕绊绊,撞到墙就骂墙碍事,踩到坑就怨地不平,从没想过停下来,摸摸拐杖是不是歪了,看看脚下的路到底长什么样。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的菜市场。

那天我去买土豆,想买面一点的炖菜。摊主是个中年女人,正蹲在地上捡烂菜叶,她的摊位前堆着两筐土豆,一筐个头大,表皮光滑;一筐个头小,带着斑。我指着大的问:“这个怎么卖?”她说:“大的三块,小的一块五。”我拿起一个大土豆,发现芽眼处有点发绿,皱了皱眉:“这有点发芽了。”

她首起身,笑着说:“发芽的我给你削掉,不影响吃。其实啊,小的更面,就是长得丑点。”她拿起一个带斑的小土豆,“你看,这疤是雨水泡的,里头瓷实着呢。”我犹豫了一下,说要小的。她帮我装袋时,旁边有人来买大土豆,抱怨小的不好看,她也不辩解,只是笑着称秤,说:“各有各的用处,大的炒丝脆,小的炖肉香。”

那天我提着一兜小土豆回家,路上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土豆袋上,透出点点土黄色。我忽然想起刚才的场景——她没说“小的为什么长得丑”,也没怨“雨水为什么泡坏了土豆”,只是告诉顾客“各有各的用处”。

炖土豆时,我看着锅里翻滚的小土豆,它们在沸水里慢慢变软,表皮的斑被煮得模糊,散发出的香味却比以前买的大土豆更浓。盛出来咬一口,粉糯的口感在嘴里化开,我突然愣住了:我以前总纠结“为什么小土豆有斑”,却没尝过它的味道;总盯着“为什么别人的土豆光滑”,却忘了自己要的是“面一点的”。

那层蒙在脑子上的毛玻璃,好像被热气熏得透亮了些。

我开始试着做“减法”——不想“为什么”,先想“怎么办”。

有次同事抢了我提出的创意,在会上当成自己的想法汇报。以前我会冲上去吵架,然后躲在厕所哭,觉得“世界太不公平”。那天我攥了攥拳头,没说话。散会后,我打开电脑,把那个创意的细节补充得更完整,还加了三个延伸方案,首接发给了大领导。领导回复:“细节很到位,你来牵头做这个项目吧。”

我看着屏幕,心里没了以前的愤怒,反而有点轻松。原来纠结“他为什么抢我的创意”没用,不如想想“我怎么让创意更无可替代”。就像菜市场的土豆,有斑没关系,够面就行;被人拿了没关系,我有更好的。

我开始学着看“本质”。朋友没回我消息,以前会想“是不是生我气了”“是不是不想理我了”,现在会想“他可能在忙”,然后该干嘛干嘛。果然,傍晚他回了消息,说手机没电了。我看着那条消息,忽然觉得以前的胡思乱想很可笑——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做选择时,我不再写满页利弊。想考证书,就看“需要多少时间准备”“每天能学几小时”,不再纠结“考了也不一定有用”;想练字,就买支笔开始写,不再想“练不好怎么办”“别人会不会觉得我装”。就像走路,不用知道每条路的终点,先迈出脚,走起来就知道方向对不对了。

有次去爬山,爬到一半下起了雨,山路变滑,很多人抱怨“倒霉”“白来了”,掉头下山。我站在亭子里,看着雨打在树叶上,水珠滚下来,像给叶子洗了澡。心里想:“下雨就下雨,反正来了,慢慢爬呗。”雨小了之后,我继续往上走,湿滑的台阶确实难走,可空气里全是草木的清香,山顶的雾在雨停后散开,露出的风景比晴天更壮阔。

我才明白,通透不是突然开了窍,是摔了足够多的跤,终于学会在摔倒时不骂地滑,而是看看自己的鞋带是不是松了。

以前总纠结“努力了为什么没结果”,现在懂了,努力是“播种”,结果是“收获”,中间隔着阳光、雨水、土壤,甚至运气。不能因为今年没收成,就怪种子不好,怪自己不该播种。就像那个卖土豆的女人,她不会因为小土豆有斑就不进货,只是告诉顾客“各有各的用处”——努力也是,它的用处不一定是“成功”,可能是“学会了坚持”,是“知道了什么不行”,这些都是藏在土里的养分。

现在的我,脑子像被擦干净的玻璃窗,透亮多了。遇到事不再第一时间问“为什么是我”,而是想“我能做什么”;看到别人成功,不再酸溜溜地找理由,而是琢磨“他哪里做得好”;面对选择,不再把“万一失败”挂在嘴边,而是问自己“想不想试试”。

走在路上,偶尔还会被鸟屎砸中,但我只会笑笑,掏张纸擦掉,心里想:“哦,今天运气挺特别。”然后继续往前走,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

那些年的浓雾终于散了。我站在阳光下,看清了路,也看清了自己——原来不是路难走,是我没睁大眼睛;不是努力没用,是我太急着要结果;不是世界不公平,是我总盯着别人的糖,忘了自己手里的饼也能吃饱。

通透,大概就是这样:把心思从“纠结”里抽出来,放进“做事”里;把目光从“别人”身上移开,落在“自己”脚下。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生活赌气,像那颗带斑的小土豆,知道自己的用处,安安静静地,把该做的事做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