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村中小道还带着些许湿滑。林悠然一身素衣,袖口挽起,正蹲在院子里观察一批晾晒中的草药。
“这种野生板蓝根,不止可以退热解毒,还能晒干做成口服粉末,我以后得找个药剂师合作量产。”她一边念叨,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眉头紧锁,“下一步,得建立产品线管理了。”
她在村中开了一个“工坊院子”,分设染布、制药、农具三间小作坊,招募村中年轻人和妇女免费学习技艺,条件是产出的货物必须通过她来统一销售。
为了激发效率,她特意从“绩效工资制”中提炼出一个“工分”制度:做得多者多得,质量好者另奖。村民们一开始将信将疑,但不到半月便惊奇地发现,靠这个“悠然制度”,许多人家粮仓第一次没有空过。
她更懂得包装商品价值,比如用“天青染”给布料赋名,用“退火散”“安神膏”为草药命名,还刻意制造些“限量版”,吊起大家的购买欲。
“你这是哪里学来的经商法子?”村长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点半信半疑。
“来自未来的MBA商学院,顺便学了点经济管理。”她笑着回道,又递上一杯自制的红枣姜茶,“村长,你是CEO,我们要打造咱们村的第一家‘多品类联合工坊’。”
村长只听得一头雾水:“C什么O?”
林悠然轻咳一声,正色道:“就是‘草根运营’的意思!”
不远处,几个年轻妇女正在晒丝织布,边干边说笑,“林姑娘说今年再攒攒钱,还能带我们进长安开铺子呢。”
从外人看来,这村庄不过多了一个奇女子;但在林悠然心里,这是她人生第一次打造“原始商业模型”,是她的第一个品牌实验。
然而,商路的拓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天夜里,林悠然悄悄从布坊回来,看到门前有一条黑色丝绸绑在门环上,正微微飘动。她心头一震,这是前些天她在一次集市上听闻的“江湖暗号”。
那是一名送药的外地商人私下告诉她的:“如果哪天你门口出现黑绸,八成是‘不良影’组织在盯你了。那帮人,表面是走镖帮,暗里什么都干,从劫货到买命,干净利落。”
她眉眼微凝,盯着那条丝绸足有半分钟,然后笑了笑,走过去取下绸带,细细端详:“看来是我这点小生意,也引来了不速之客。”
次日,她便召集村中得力助手和几名信得过的壮劳力,悄悄组建“货路护送队”。她用一块废木板写上“悠然铺货通行令”,分发给各组成员,“以后谁运货出村带这令牌,遇上人拦路就说‘这是唐人货,不许动’。”
“唐人货?”有人好奇,“我们不是在隋朝吗?”
林悠然笑而不语:“记住吧,未来的品牌提前布局。”
她还从工坊废料中提炼出几种带有辣味和烟味的小粉末,装入瓷瓶:“必要时扔出去,可作防身用。”
有人眼神疑惑,“这是毒药?”
“不是,是我自制的‘胡椒驱敌散’,一丢敌人咳半天。”她眨了眨眼,“这是科技,也是生意护身符。”
几日后,她派出的第一批运货队伍在林西镇遭遇“黑镖团”拦截,危急时刻,正是那瓶“胡椒驱敌散”发挥了作用,对方被呛得头晕眼花,几个小贼仓皇逃窜。
消息传回村中,林悠然一句话定了调:“这叫自主防御,咱们不靠官府,不靠江湖,只靠自家人。”
从那以后,林悠然与暗影组织之间的角力逐步展开。她暗中留意,每次货品送出,都以“套色布签”为记号,一旦货签被调换,她立刻中止交易链,查出问题源头。
江湖上的“暗影”也渐渐开始重视这个“从未来来的商女”,将她列入“封锁名单”。
一纸“暗影杀单”悄然传入边郡茶楼的密室,写着:“林悠然,身份不详,疑与官军、起义军均有交易,擅长组织基层民力。可拉拢,若拒绝,清除。”
这一夜,林悠然独坐油灯前,翻看当天商账,对照物资明细,神情专注而平静。
她轻声呢喃:“你们能搞刺杀、搞绑票,我能搞物流、搞农业革命。来吧,我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灯光照着她的眼神,如霜如火,透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笃定与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