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悠然站在村口小溪旁,手里拿着自制的灌溉工具,微风吹动她散乱的头发,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周围是穿着粗布衣服的村民,既好奇又带着一丝怀疑。
“听我说,这条小溪水量稳定,但你们现在的灌溉方法很浪费水源,农田经常干旱或者水浸,作物没法长得好。我这里有几招,保证你们明年收成都翻倍!”她掏出一张自己用碎纸片和炭笔画的简单水渠示意图,神采奕奕地解释。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粗犷汉子,双手沾满泥土,皱着眉头反问:“林姑娘,这可是古代,这些东西真管用吗?你们城里人说得容易,咱们怎么试?”
林悠然笑了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叫林悠然,不是那种只会说大话的城里姑娘。先给你种几亩田试验,收成好了你们再推广,我拿实力说话。”
不远处,几个年轻农夫投来好奇的目光。林悠然顺势招呼他们一起帮忙,教他们如何开挖小型水渠,轮流引水灌溉。过程不免笨拙,泥泞的田埂也被踩得湿滑,但很快,一套简单有效的水利系统初具雏形。
“这……还真方便。”一名年轻农夫边挖边说道,“平时浇水得跑好几趟,现在轻松多了。”
林悠然趁热打铁,掏出用未来带来的小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轮作制度,“地里种什么,什么时候换田,怎样施肥,咱们都得科学点儿,不能老是干瞪眼等天收。”
村里妇女们围过来,问她这些新奇的农具和肥料从哪儿来的,她只好调侃道:“这叫‘科技’,未来有的是。等我闯出名堂,再带你们去城里看真正的高科技。”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和期待中一天天过去。林悠然凭借她那点“未来知识”慢慢改造村庄农田,也做了几个小手工品摆摊售卖。她卖的丝绸布料虽然不多,但色彩鲜艳,质地柔软,吸引不少周边村民驻足。
某个午后,林悠然正忙着整理商账,一名穿着简陋、眼神锐利的年轻男子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明显的军旅风霜。
“林姑娘,我是李景文,附近起义军的参谋。”他自我介绍,语气干练而坚定。
林悠然一边数银两一边抬头:“哦?起义军参谋?来买布还是买粮?”
李景文微笑,带着一丝英气:“我听闻你这里丝绸好,想拿去支持军需。起义军对你这样的生意人最是需要。”
林悠然嘴角上扬:“说得好听。要说支持军需,不如先告诉我,你们军队最缺啥,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两人一坐,便开始讨论粮草、布匹、药材等军需物资采购。林悠然脑中飞快计算着成本和收益,心想这就是“军商结合”的开端。
“你这姑娘有点眼光。”李景文边点头,边递给她一张简陋的纸条,“这是军中联系人,凭这张,军队货物价钱能优先,记得别给咱们的起义军捣乱。”
林悠然接过,心中暗喜:“看来这乱世,生意不光靠货物,还得靠关系和人脉。”
随着交易逐渐展开,林悠然的名字在周边村落和商人圈中慢慢传开。她懂得用低价策略打开市场,卖出高质货物;懂得利用起义军的需求,保证货源稳定。她还常常用诙谐幽默和现代管理思路,赢得伙伴们的尊敬和信赖。
一个清晨,她站在自家小院,望着晨曦中起义军的旗帜飘扬,轻声笑道:“乱世如棋,我这个未来来的女棋手,先得稳住‘兵粮寸草心’。”
谁知,这只是她传奇人生的开头,身后,暗影般的神秘势力正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