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苏清沅渐渐适应了工厂的节奏。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用空间里的面粉和鸡蛋简单做个早餐,揣着王奶奶给的杂粮馒头去上班。仓库的活儿不重,就是要细心,她跟着张师傅登记、盘点,偶尔帮着搬点轻的零件,倒也清闲。
刘梅偶尔还会说几句酸话,但见苏清沅不理她,也就没再纠缠。其他工人大多忙着干活,没人特意关注她这个临时工,这种“隐形”的状态,正是苏清沅想要的。
周三晚上,苏清沅照例在阁楼里“加餐”——一碗腊肉青菜面(面和肉都是空间里的)。刚吃了两口,就听见楼下传来王奶奶的咳嗽声,一声比一声急,带着点喘不上气的费劲。
她心里一紧,放下碗跑下楼。
王奶奶蜷缩在椅子上,脸色发白,嘴唇有点发紫,看见苏清沅进来,摆了摆手:“没事……老毛病了,过会儿就好。”
“您这是哮喘犯了吧?”苏清沅皱起眉。原主的记忆里,王奶奶确实有这毛病,以前靠孙子寄来的药顶着,这阵子大概是药吃完了。
“老毛病,不用管……”王奶奶咳得更厉害了。
苏清沅没听她的,转身回了阁楼,从空间的药品区翻出一瓶治疗哮喘的药(她特意囤的老式瓶装药,包装不起眼)。她倒出两粒,又倒了杯温水,快步回到王奶奶家。
“王奶奶,先把药吃了。”她把药和水递过去。
王奶奶愣了:“你哪来的药?这药可贵了,还要工业券……”
“是我爸妈以前备的,没吃完。”苏清沅找了个借口,“您快吃吧,不然夜里该睡不着了。”
王奶奶看着她,眼眶有点红,接过药就着水咽了下去。过了十几分钟,咳嗽果然轻了不少,呼吸也平稳了。
“清沅丫头,真是谢谢你……”
“您别客气,以前您也常帮我家。”苏清沅帮她盖好毯子,“您早点休息,我回去了。”
回到阁楼,系统突然弹出提示:【触发隐藏任务“接济邻里”,奖励:积分10点,老式布票2尺。】
苏清沅挑了挑眉,布票虽然不多,但在这个年代可是硬通货。看来偶尔帮衬王奶奶,不仅能落个心安,还能赚奖励,划算。
第二天去工厂,仓库里果然很忙。一批新零件要入库,张师傅一个人登记不过来,苏清沅主动上前帮忙:“张师傅,我来记数量,您核对型号?”
“行。”张师傅没客气,指着零件箱,“这批是齿轮,型号从101到105,你数清楚了。”
苏清沅手脚麻利,一边数一边记,速度比张师傅预想的快多了。中午休息时,张师傅看着登记册,忍不住夸她:“你这丫头,比我家小子机灵多了,要是能转正,肯定是把好手。”
苏清沅笑了笑:“先学好再说。”
正说着,刘梅端着饭盒走过来,阴阳怪气地说:“张师傅,您可别夸她了,人家是城里姑娘,来体验生活的,说不定干两天就走了。”
张师傅皱了皱眉:“小刘,少说两句。清沅干活挺好的。”
刘梅撇撇嘴,没再说话,却用眼神剜了苏清沅一下。
苏清沅没理会,心里却在盘算——她确实没想一首当临时工,但也不会这么快就走,至少得等攒够“合理”的理由(比如表现好被推荐转正,或者找到更合适的活儿)。
下午,仓库要出库一批零件,领用人是车间的王干事。苏清沅按流程登记,却发现王干事要领的零件型号,和车间上报的不符。
“王干事,您要的108型号,车间报的是107,是不是弄错了?”她指着登记册问。
王干事愣了一下,随即摆手:“没错没错,是我刚改的,忘了通知办公室。”
“那得补个条子,不然我没法登记。”苏清沅坚持。张师傅教过她,没有凭证绝不能出库,不然出了问题就是仓库的责任。
王干事脸色沉了沉:“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死板?我跟李主任说一声就行。”
“规定是这样的,王干事。”苏清沅没退让。
两人僵持时,张师傅走了过来:“怎么了?”
苏清沅把情况说了一遍。张师傅看向王干事:“老王,确实得补条子,这是规矩。”
王干事没辙,骂骂咧咧地去补条子了。刘梅在旁边看着,眼里闪过一丝幸灾乐祸,大概等着看苏清沅被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