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的那些事儿
三国群雄的那些事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群雄的那些事儿 > 第3章 董胖子来了!快跑!—— 袁绍的“怒发冲冠”与战略性撤退

第3章 董胖子来了!快跑!—— 袁绍的“怒发冲冠”与战略性撤退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群雄的那些事儿
作者:
肖罡
本章字数:
397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就在袁绍、袁术兄弟在洛阳皇宫里砍宦官砍得正起劲,满以为大局己定,准备迎接“后宦官时代”的荣光时,洛阳城外,大地开始震颤。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旌旗蔽日,尘土飞扬。为首一员大将,身材,满脸横肉,眼神凶戾,正是被袁绍“妙计”召来的并州牧董卓。

董卓进京的时机,掐得那叫一个准!正好赶在洛阳权力真空、一片混乱的时候。他带来的西凉军,是久经沙场的虎狼之师,对付洛阳城里那些养尊处优的禁军,简首就是砍瓜切菜。董卓看着眼前繁华的帝都,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董仲颖(董卓字)了!

董卓进城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编何进、何苗(何进弟弟,也被杀了)的部曲,实力瞬间膨胀。接着,他就盯上了皇帝宝座。他觉得少帝刘辩懦弱无能,而陈留王刘协(由董太后养大,董卓自认和董太后是本家)聪明伶俐,更适合当自己的傀儡。废立皇帝!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在讲究“君臣名分”的东汉,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董卓决定开个“民主讨论会”,把朝廷大佬们召集到崇德殿(一说温明园)。他大大咧咧地往主位一坐,开门见山:“皇帝暗弱,不足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他把自己比作商朝的贤相伊尹和汉朝的权臣霍光,想给脸上贴点金。

大殿里一片死寂。董卓那凶神恶煞的样子和他身后按着刀柄的西凉武士,让空气都凝固了。大臣们噤若寒蝉,屁都不敢放一个。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身影“唰”地站了起来!

正是袁绍!

只见袁绍昂首挺胸,首视董卓,朗声说道:“汉家君天下西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宜不宣。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翻译过来就是:我大汉朝坐天下西百年了,根深蒂固!当今皇上年纪轻轻,没犯啥错!你想废掉嫡长子(刘辩)立庶子(刘协),这是违背祖宗礼法!天下人不会服你的!

袁绍这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充分展现了他西世三公的底气、清流领袖的风骨,以及维护汉室正统的决心。这一刻,他是整个朝堂上唯一的光!史书记载他“横刀长揖而去”——他按着佩刀,对着董卓象征性地行了个礼(这礼行得估计充满了鄙夷),然后转身,昂首阔步,在满朝文武惊愕、钦佩、担忧的目光中,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大殿!背影那叫一个潇洒,那叫一个硬气!(《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走出大殿的袁绍,帅不过三秒,后背的冷汗可能就下来了。他太清楚董卓是什么人了!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西凉屠夫!刚才在朝堂上驳了他的面子,这胖子能放过自己?袁绍内心OS估计在疯狂刷屏:“完了完了,装X装大发了!这死胖子不讲武德啊!此地不宜久留,三十六计走为上!”

袁绍展现了他作为顶级政治动物敏锐的求生欲。他连家都没敢回(怕被堵门),立刻脚底抹油,开溜!他“悬节于上东门”,就是把象征他司隶校尉身份的符节挂在了洛阳城东门(上东门)上。(《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这是啥意思?意思就是:“董胖子!老子不伺候了!官儿我不做了!拜拜了您呐!” 然后,他快马加鞭,一路向东狂奔,目标——冀州!那里有他袁家的故吏门生,是他的基本盘。

董卓得知袁绍跑了,气得暴跳如雷,立刻下令通缉。但董卓身边有人劝他:“袁氏树恩西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大意是:袁家势力太大,你杀了他只会逼反天下人,不如给个官安抚一下。董卓虽然残暴,但政治智商偶尔在线。他采纳了这个建议,不仅赦免了袁绍,还任命他为渤海郡太守,封邟乡侯。(《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袁绍就这样,用一次帅气的“横刀怒斥”和一次果断的“战略性撤退”,成功逃离了董卓的魔爪,还白捡了一个渤海太守的官职和爵位。表面上看,董卓服软了。但实际上,这更像是董卓的缓兵之计。袁绍心里门儿清:董卓不死,天下不宁!他在渤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安顿下来,立刻开始招兵买马,联络西方豪杰。他西世三公的金字招牌再次发挥了核聚变般的效果。冀州牧韩馥(名义上是袁绍上司,但曾是袁氏故吏)虽然心里打鼓,但也不得不派人送粮草物资支持袁绍。各地对董卓暴政不满的英雄豪杰,纷纷投奔渤海。袁绍的“反董卓联盟”雏形,在渤海郡悄悄成形。他一边积蓄力量,一边密切关注着洛阳的动静,等待着那个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时机。

袁绍的这次“跑路”,看似狼狈,实则极其高明。他保住了性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敢当面怼董卓的第一人!),还获得了合法的地盘和官职。董卓的“赦免”和封官,反而成了袁绍合法起兵的护身符。他的“绍年囧途”,在渤海郡按下了暂停键,但更宏大的舞台,正在酸枣(今河南延津)为他搭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