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决
大明风云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风云决 > 第9章 佩德罗来访

第9章 佩德罗来访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风云决
作者:
思想的矛
本章字数:
5142
更新时间:
2025-06-30

当葡萄牙商船“圣玛利亚号”的铜钟在九江码头敲响时,林渊着腰间的环首刀,目光穿透晨雾,望向缓缓靠岸的船只。

船首雕刻的圣母像庄严肃穆,甲板上堆满捆扎严实的木箱,隐约透出羊皮与油墨的气息。

“老爷,翻译说他们船长叫佩德罗。”

刘管家凑到林渊耳边,盯着几个戴着宽边帽的洋人,“瞧着没带兵器,倒是那些箱子沉得很,得西个壮汉才抬得动。”

佩德罗船长踩着鲸骨夹板走下悬梯,古铜色的脸上挂着商人特有的精明笑容。

他身后的印度仆役依次打开木箱,除了一卷卷泛黄的羊皮图纸——水力锻锤的精密结构图、高炉鼓风机的齿轮设计图纸,还有标注着“铸炮比例1:4.7”的红夷大炮剖面图,露出几本装订整齐的书籍,纸张洁白,字迹工整。

“林先生,”佩德罗拿起一本书籍,指着扉页上的烫金花纹,“

这是用我们欧洲的印刷术印制的,不再像从前一样靠手抄。一次能印几百本,又快又清晰。

”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图纸上复杂的线条,“

澳门的耶稣会神父说,您能用景德镇青花瓷换这些图纸和书籍?我需要足够的瓷器去果阿换胡椒。”

林渊拿起书籍仔细端详,指尖感受着纸张的纹理,心中暗暗惊讶。

他示意随从捧上锦盒,里面是一套薄如蝉翼的青花瓷茶具。佩德罗拿起茶盏对着阳光,见胎体透亮如冰,不禁发出一声赞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三匹快马奔至码头,为首的徽州商人展开杏黄旗,高声喊道:“林渊!私通外夷可是通敌大罪!”

佩德罗神色微变,下意识护住身后的箱子。

林渊却不慌不忙,将一份盖着江西巡抚官印的文牒拍在徽州商人面前:“奉巡抚大人令,与西洋诸国通商互市。倒是你们,擅闯官办码头,该当何罪?”

说罢,他侧身对佩德罗做出邀请的手势,“船长,里面请,我们详谈炼钢炉的风压技术,还有这印刷术的奥秘。”

密室之内,烛火摇曳。佩德罗摊开欧洲地图,用鹅毛笔尖指着德意志地区:“印刷术从这里起源,古登堡借鉴中国的印刷术改进了欧洲印刷机,现在书籍不再是贵族的专享。”

他又指向尼德兰地区,“联省共和国的纺织机,一人能顶二十个织女,这些技术都记录在这些书籍里。”

这一点林渊在研究世界历史的时候很清楚,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自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力同尼德兰作战,因此,尼德兰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指尖跟着笔尖移动,当看到莫斯科公国的疆域时,突然按住图纸:“后金的火器,是不是从你们这里学的技术?”

佩德罗灌下一杯烈酒,苦笑道:“技术这东西,长了腿会自己跑。

不过,”他压低声音,“听说你们的皇帝刚杀了袁崇焕?在欧洲,杀将领的国王都没好下场。”

窗外传来铁器锻造声——那是佛山镇来的师傅正在试造水力锻锤。

林渊望着桌上铺开的高炉图纸和欧洲书籍,心中快速计算着每吨铁能节省的木炭量。

当佩德罗提到“普鲁士容克贵族的新式冶炼法”时,他突然起身:“船长,我需要这些技术的详细资料,还有精通火器制造的工匠,以及印刷机的制作图纸。”

佩德罗转动神杖,上下打量着林渊:“可以。但下次我来,得带上耶稣会神父,他们想在你的地盘传教。”

他没注意到,林渊袖中藏着的,是早己画好的燧发枪改良草图——击锤式发火装置,比传统的燧石机更为精巧。

深夜的码头上,“圣玛利亚号”悄悄起锚,林渊望着商船消失在鄱阳湖的夜色里,手中紧握着佩德罗留下的《铸炮全书》抄本和关于印刷术的书籍。

刘管家提着马灯跟来,见他专注地盯着书中印刷术的介绍,低声问:“老爷,这些洋人可信吗?”

“不可信,但可用。”

林渊将图纸和书籍塞进袖中,“他们想要瓷器茶叶,我们想要钢铁火炮、先进技术。各取所需罢了。”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他突然驻足,侧耳细听——风中隐约传来徽州商帮货栈方向的密谈声,夹杂着木箱挪动的声响。

三日后,林渊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九江,邀请佩德罗船长一行前往奉新县考察。

信中言辞恳切,提及奉新县正在推行的新政、新建的水利设施,以及对欧洲先进技术落地的展望。

当佩德罗的船队驶入奉新水域,岸边的景象让他们大为震惊。

只见新修的水渠如银练般蜿蜒在田野间,大片冬小麦长势喜人,农户们使用着新式农具劳作。

更远处的山地上,错落有致的梯田里,荞麦、高粱等杂粮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粗茶特有的清香。

“上帝啊,这和我见过的其他大明县城完全不一样!”

佩德罗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的景象,惊叹不己。

林渊带着佩德罗一行先来到水利设施处。周铁匠正在指导工人维护水渠,见到林渊,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行礼。

“船长请看,”

林渊指着潺潺流动的渠水,“这条水渠可灌溉万亩良田,如今即便是旱季,农田也不愁水源。”

佩德罗摸着水渠坚固的石砌堤岸,点头称赞:“这工程的精巧程度,不输欧洲的一些水利设施。”

接着,众人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炼铁场。佛山镇来的师傅们挥汗如雨,新式炼铁炉己初具雏形。

“我们从佛山镇引进了技术,”

林渊介绍道,“再结合您带来的高炉图纸,相信很快就能炼出优质的钢铁。”

佩德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工人们操作,当看到他们尝试将欧洲的鼓风技术融入炼铁过程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在县城里,佩德罗还见识到了林渊推行的以工代赈成果。

流民们住进了新建的棚屋,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山货、粗茶琳琅满目。

晚宴上,林渊拿出奉新县自产的米酒和特色菜肴招待客人。

“船长,”

林渊举起酒杯,“我希望未来我们能有更多的合作。比如,将印刷术引入奉新,开办书局;用您带来的纺织机技术,发展本地纺织业。当然,作为回报,奉新的瓷器、茶叶、山货,都将优先供应给您。”

佩德罗品尝着美酒,思索片刻后笑道:“林先生,您的野心不小。不过,我很乐意与您合作。但正如我之前所说,耶稣会的神父们渴望在这里传教,这一点,希望您能考虑。”

林渊微微皱眉,传教之事牵扯甚广,但他也明白,这或许是合作的必要条件。

“此事容后再议,我们先以技术合作为重。”

他举起酒杯,“为我们未来的合作,干杯!”

夜色渐深,奉新县灯火点点。佩德罗站在客房的窗前,望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县城,心中暗自盘算。

而林渊则在书房中,铺开地图,规划着引进印刷术和纺织机技术后的发展蓝图。他知道,与葡萄牙人的合作,将是奉新县走向强大的重要一步,徽州商帮的威胁、朝堂的风云变幻,都需要他一一应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