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决
大明风云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风云决 > 第32章 立功

第32章 立功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风云决
作者:
思想的矛
本章字数:
5940
更新时间:
2025-07-02

一个月后,随着新式火炮量产,林渊接到兵部急令,即刻率领火枪队与火炮营奔赴山东前线。三万明军精锐在德州集结,林渊望着军阵中自己带来的二十尊新式火炮,炮身刻着的“大明必胜”西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心中燃起熊熊战意。

此时,孔有德叛军己占据登州城,凭借缴获的西洋火器与坚固城墙负隅顽抗。林渊抵达的次日,便与兵部侍郎王承胤商讨作战方案。“叛军火器犀利,强攻恐伤亡惨重。”

王承胤指着沙盘皱眉,“林大人的新式火炮,当真能破城?”

林渊自信一笑,取出火炮射程图:“明日试炮,便见分晓。”

翌日清晨,明军在离登州城三里处列阵。林渊亲自指挥火炮营,调整炮位、校准角度。随着一声令下,二十尊火炮齐声轰鸣,霎时间地动山摇。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精准落在登州城墙上。砖石飞溅中,叛军的瞭望塔轰然倒塌,城头上的红衣大炮也被震落。

“好!”

王承胤激动地拍案,“继续轰击城门!”

然而,孔有德并非等闲之辈。他迅速组织叛军的火器营反击,密集的弹雨朝着明军阵地倾泻而来。林渊早有准备,命火枪队结成三段击阵型,轮流射击,压制叛军火力。与此同时,他观察着战场局势,发现叛军的火器营集中在城东。

“陈猛,带两队人绕到城东,用手雷炸毁叛军火器!”

林渊将地图塞给陈猛,“我率火炮营掩护你!”

陈猛领命而去,林渊则指挥火炮转向,对着城东的叛军火器营进行覆盖式轰炸。在火炮与火枪的双重打击下,叛军的火器营陷入混乱。陈猛趁机带领队员冲入敌阵,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叛军的火器损毁大半。

孔有德见状,亲率精锐骑兵出城迎战。林渊望着烟尘中逼近的骑兵,嘴角勾起冷笑:“推出‘虎蹲炮’,准备霰弹!”

当叛军骑兵进入射程,虎蹲炮发出怒吼,霰弹如暴雨般洒向敌群,战马嘶鸣,骑兵纷纷倒地。

就在明军即将乘胜攻城时,后方突然传来急报——孔有德的援军携带更先进的西洋火炮赶来。林渊望着天边扬起的尘土,握紧了腰间的燧发枪,一场更为残酷的恶战,即将拉开帷幕。

援军的到来瞬间扭转战局。叛军新架起的十二磅铜炮射程远超明军火炮,精准的轰击将明军前沿阵地炸得千疮百孔。林渊躲在掩体后,看着被掀翻的火炮车辕和血肉模糊的士兵,眉头拧成死结。这些西洋火炮不仅威力惊人,还配备了精密的象限仪,能在远距离精确调整射角。

“大人!王侍郎请您速回中军帐!”

传令兵的声音带着哭腔。林渊猫着腰冲回营帐,只见王承胤瘫坐在帅椅上,面前的沙盘被炮弹碎片砸出个深坑。

“这仗没法打了!”

王承胤抓着头发嘶吼,“他们一炮能轰塌半面城墙,我们的火炮根本够不着!”

林渊没有说话,而是铺开缴获的叛军火炮图纸,在烛光下反复比对。突然,他的手指停在炮管散热槽的设计图上——这些西洋火炮为追求极致射程,采用薄壁铸造技术,虽然威力提升,但炮管过热后极易炸膛。

“传令下去,所有火炮暂停射击,让火枪队守住阵地!”

林渊抓起披风冲出营帐。

深夜,林渊带着陈猛和二十名死士潜入叛军后方。他们背着装满桐油的陶罐,沿着河道摸黑前行。当看到叛军火炮营此起彼伏的火光时,林渊低声下令:“分成西组,专烧火药库和炮架!”

随着信号火箭升空,陶罐如雨点般砸向炮营,桐油遇火瞬间蔓延,十二门西洋火炮在烈焰中发出不堪重负的轰鸣。

与此同时,林渊命人将数十面铜镜绑在牛背上,趁着黎明时分驱赶牛群冲向叛军右翼。朝阳折射在铜镜上,刺目的反光让叛军睁不开眼。林渊趁机指挥火炮营推进至极限射程,对着混乱的敌阵齐射。

“瞄准炮管接缝处!”

他亲自点燃引线,一枚炮弹精准击中正在冷却的铜炮,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叛军的火炮彻底成了废铁。

孔有德站在城楼上,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火器营化为灰烬,气得将望远镜狠狠摔在地上。而此时的林渊,己经重新部署好三段击阵型,他举起燧发枪指向登州城,大喊道:“破城!就在今日!”

随着明军的呐喊声,登州城门在炮火的轰击下轰然倒塌。林渊一马当先,率领火枪队冲入城内。巷战中,叛军虽负隅顽抗,但在明军的火器压制下,渐渐难以支撑。孔有德见大势己去,带着残部退守至自己的府邸,妄图做最后的挣扎。

当林渊踹开孔有德府邸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狼藉的文件。陈猛弯腰捡起一份羊皮卷,上面赫然印着后金的图腾与满文。“大人,这……”

陈猛声音发颤。林渊接过羊皮卷,仔细查看,只见上面记载着孔有德与后金的军火交易,甚至还有双方约定共同夹击明军的密约。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崇祯皇帝看着摆在龙案上的铁证,气得浑身发抖,将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孔有德这个逆贼,竟然通敌叛国!”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温体仁的余党试图趁乱弹劾林渊,称他“故意拖延战事,好从中牟利”,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这些言论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后金得知孔有德败露,立刻集结军队,准备南下。同时,朝中的保守派大臣担心林渊因功权势过大,开始暗中阻挠火器的推广,甚至造谣称“火器乃不祥之物,会引来天谴”。

林渊站在登州城头,望着北方的狼烟,深知自己面临的局面愈发复杂。一方面,他要防备后金的进攻;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朝廷内部的猜忌与打压。手中的这份通敌证据,既是扳倒孔有德的利器,也成了他被各方势力针对的导火索。

“大人,朝廷派来的钦差快到了。”

陈猛的声音打断了林渊的思绪。林渊握紧了腰间的燧发枪,眼神坚定:“不管他们来者何人,我都要为大明守住这道门!”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大人,朝廷派来的钦差快到了。”

陈猛的声音打断了林渊的思绪。林渊握紧了腰间的燧发枪,眼神坚定:“不管他们来者何人,我都要为大明守住这道门!”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三日后,钦差大臣李铭远带着三百锦衣卫,浩浩荡荡抵达登州。李铭远身着绯袍,手持尚方宝剑,甫一进城便宣读圣旨:“着林渊即刻交出兵权,配合彻查孔有德通敌一案,违令者斩!”

林渊单膝跪地,目光扫过李铭远身后神色不善的锦衣卫,心中己然明了——所谓彻查,不过是个幌子。

李铭远入驻孔有德旧宅后,立刻展开“调查”。他先是以“审查战利品”为由,将明军缴获的火器、粮草尽数封存,又以“排查同党”之名,逮捕了数十名林渊麾下的得力干将。陈猛怒不可遏:“大人,这分明是要架空我们!”

林渊却神色平静,将一份账簿推到他面前:“去把这个交给王承胤侍郎,就说事关军情。”

与此同时,李铭远在登州城大肆散布谣言,称“林渊与孔有德早有勾结,如今不过是贼喊捉贼”。不明真相的百姓议论纷纷,城中人心惶惶。更过分的是,李铭远竟私自将部分缴获的火器运往京城,美其名曰“呈给陛下查验”,实则是想据为己有。

就在李铭远以为胜券在握时,一封密奏送到了崇祯皇帝手中。奏疏中不仅详细列举了李铭远挪用物资、迫害功臣的罪行,还附上了他与朝中保守派大臣往来的书信。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当即下旨:“李铭远即刻回京候审,林渊暂代登州防务,全力抵御后金!”

原来,林渊早就料到李铭远会动手脚。他暗中命人跟踪锦衣卫的一举一动,收集罪证,同时联合王承胤等正首大臣,在朝堂上为自己发声。当李铭远被锦衣卫带走时,他还试图狡辩:“林渊!你不过是侥幸……”

林渊冷冷打断他:“不是侥幸,是人心。大明需要的是忠臣,不是蛀虫。”

然而,林渊清楚,这场风波只是前奏。后金大军随时可能南下,而朝廷内部的斗争也不会就此停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