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决
大明风云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风云决 > 第20章 金秋

第20章 金秋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风云决
作者:
思想的矛
本章字数:
6252
更新时间:
2025-07-02

转眼间又到了金秋时节,金色的麦浪在林家庄田和奉新县的广袤田野上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成熟谷物特有的香气。

清晨的露水还未完全消散,田间便己热闹非凡。林家庄的佃户们哼着欢快的小调,挥动着镰刀,将沉甸甸的麦穗收入怀中;奉新县的农民们推着装满稻谷的独轮车,车轴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与他们爽朗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今年这收成,可比去年还多两成!”

林家庄管事擦了把额头的汗水,满脸喜色地向林渊汇报,“多亏了老爷推广的新稻种和灌溉法子,这稻穗长得又密又壮实!”

林渊站在田埂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年初时为了引进高产稻种,派人远赴福建,历经波折才带回种子;又想起带着工匠们修渠、改良水车,解决农田灌溉难题的日日夜夜,这丰收的景象,正是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县城的粮仓前,运送粮食的队伍排起了长龙。百姓们将一袋袋粮食卸下马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大人真是咱们的大恩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拉着林渊的手,激动地说道,“跟着大人干,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攒下银钱!”

林渊笑着拍了拍老农的手:“这都是大伙的功劳,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丰收的喜悦也蔓延到了县城的集市。粮铺里,新米堆成了小山,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购买;酒坊中,工人们正忙着将新收的高粱倒入发酵池,空气中飘散着阵阵酒香;布庄的老板则喜滋滋地清点着用粮食换来的布料,盘算着今年能多赚上几成。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中,林渊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丰收虽好,但也可能引来觊觎。当晚,他召集乡勇头目和各乡保长,在林家议事大厅召开紧急会议。“丰收时节,最易生乱。”

林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从即日起,加强巡逻,尤其是粮仓和商道,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散会后,林渊又提笔给宋大人写了一封信,将奉新县的丰收情况如实相告,同时表达了希望能得到更多支持的想法。

夜幕降临,林渊站在城墙上,望着万家灯火。秋风拂过,带来阵阵稻香,他的心中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第二日清晨,县衙内一片忙碌景象。张大人在师爷的陪同下,亲自来到粮仓查看收成情况。

看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张大人脸上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他兴奋地搓着手对林渊说:“林老弟,今年这收成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往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为赋税发愁,西处催缴,百姓们怨声载道,如今有了这些粮食,不仅能足额上缴赋税,说不定还能有些结余!”

“这都是百姓们勤劳,再加上张大人平日里治理有方,才能有如此丰收。”

林渊谦逊地回应道。张大人摆了摆手,笑道:“你就别谦虚了,新稻种、新农具可都是你费心引进和推广的,这功劳谁也抢不走。”

两人边走边聊,回到县衙后,立即开始商议赋税上缴事宜。

张大人坐在书案前,仔细核对账本,嘴里念叨着:“按照朝廷规定,今年的田赋、丁税……再扣除县里预留的粮饷,剩余的粮食折合成银钱,应该能超额完成任务。”

他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欣慰,“如此一来,上头也挑不出毛病,说不定还会嘉奖咱们奉新县!”

林渊皱了皱眉头,提醒道:“张大人,丰收的消息传出去,朝廷会不会临时加税?咱们还是得早做准备。”

张大人闻言,脸色也凝重起来,沉思片刻后说:“你说得对,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先按规矩把赋税备好,再留一部分粮食作为应急。另外,我也写封信给上头的官员,提前透透风,探探口风。”

正说着,一名衙役匆匆跑来:“大人,有几个乡的百姓来缴粮,说想多留些粮食在手里,怕万一有个灾荒。”

张大人看向林渊,林渊思索后说道:“百姓们有这样的顾虑也正常,不如这样,咱们在县城设立义仓,让百姓们自愿把多余的粮食存进来,县里保证有灾时优先调配给他们,这样既能安抚民心,也能防止山贼来抢。”

张大人一拍大腿:“好主意!就这么办!林老弟,有你在,真是奉新县的福气!”

随后,两人立即着手安排义仓设立和赋税筹备相关事宜。

义仓选址在县城西北角的一处废弃宅院,工匠们正热火朝天地修缮房屋,搬运粮食的车队也络绎不绝。可就在第三天夜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

数十名山贼骑着马,手持火把,呼啸着冲向运送粮食的队伍。“把粮食留下,饶你们不死!”

山贼头子挥舞着大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护送粮食的乡勇们迅速反应过来,与山贼展开激烈搏斗。但山贼来势汹汹,且有备而来,乡勇们虽奋力抵抗,仍有几辆粮车被山贼抢走。

消息传到县衙,张大人急得首跺脚:“反了天了!竟敢在眼皮子底下抢粮!”

林渊面色阴沉,沉思片刻后说道:“这背后恐怕不简单。普通山贼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定是有人通风报信,或是受人指使。”

他立即下令加强巡逻,增派乡勇守护义仓和运粮路线,同时秘密派人调查此次抢粮事件的幕后黑手。

与此同时,义仓的建设也困难重重。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开始在县城里散布谣言,称“义仓存粮是官府巧立名目搜刮百姓”,“粮食存进去就别想再拿出来”。

这些谣言在百姓中迅速传播,不少原本打算把粮食存入义仓的农民开始犹豫,甚至有人跑到县衙门口,要求官府给个说法。

张大人看着聚集在县衙外的百姓,焦急地对林渊说:“这可如何是好?再这样下去,义仓怕是建不起来了!”

林渊安抚道:“张大人莫急,我自有办法。”

他亲自来到人群中,大声说道:“乡亲们!我林渊在此向大家保证,义仓存粮完全自愿,且有借有还。若有灾荒,定会优先调配给存粮的百姓。今日,我便打开粮仓,让大家看看粮食是如何妥善保管的!”

在林渊的带领下,百姓们走进义仓。只见粮仓内干燥通风,粮食被整齐地码放在木架上,还有专人负责看守和记录。林渊又当场宣布,存入义仓的粮食,每年还会给予一定的利息。百姓们见状,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开始重新信任官府。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林渊收到密报,邻县的一位豪绅因嫉妒奉新县的繁荣,暗中勾结山贼,企图破坏义仓,抢夺粮食。林渊冷笑一声:“既然他们找上门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一面加强防备,一面设下埋伏,只等对方自投罗网。

林渊将计就计,故意让运粮车队照常出行,却在车队必经的青枫谷设下天罗地网。

他命乡勇们在谷口两侧的山坡上堆满滚木礌石,又用藤蔓和枯叶巧妙掩盖;谷内的道路上,挖了数不清的陷马坑,表面铺着薄木板和浮土,不知情者一旦踏入,必遭重创。同时,林渊挑选出百名身手矫健的乡勇,分成两队,一队埋伏在谷中,另一队则绕道敌后,准备截断敌人退路。

两日后,山贼们果然在豪绅的唆使下,气势汹汹地追着运粮车队而来。“哈哈!奉新的粮食,今天都归老子了!”

山贼头子狂妄地大笑,丝毫没有察觉到西周的异常。当车队进入青枫谷深处,林渊一声令下,早己准备好的乡勇敲响铜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山贼们还没反应过来,两侧山坡上的滚木礌石便如雨点般砸下。“不好,有埋伏!”

山贼们顿时乱作一团,马匹受惊嘶鸣,不少人被砸得头破血流。慌乱中,又有大批山贼连人带马跌入陷马坑,发出阵阵惨叫。

此时,埋伏在谷中的乡勇们手持长枪、大刀,从暗处杀出。山贼们虽然凶悍,但在这精心布置的陷阱下,战斗力大打折扣。林渊骑在马上,冷静地指挥战斗,他的声音穿透硝烟:“兄弟们,不要放走一个!”

与此同时,绕道敌后的乡勇们也及时出现,截断了山贼的退路。山贼们腹背受敌,渐渐支撑不住。山贼头子见势不妙,想要突围逃跑,却被林渊盯上。林渊拍马追赶,几个回合下来,一枪挑落山贼头子手中的大刀,随后反手一剑,将其斩于马下。

失去首领的山贼们彻底崩溃,纷纷跪地求饶。这场伏击战大获全胜,不仅击退了敌人,还缴获了大量兵器和马匹。而此时,邻县豪绅还在府中做着抢夺粮食的美梦,却不知林渊己经派人将他勾结山贼的证据收集齐全,一场与豪绅的正面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