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我想问问咱村有地能包吗?我想包点地!”
“你小子还真想在村里混不出去了?”
刘启华有些惊愕的问。
“不出去了,打算在家里种地了!咱村年轻人都想往外走,现在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了。”
“作为刘家村的子孙,我有责任建设家乡。”
“嘿……你小子说话一套一套的,真有这么高的觉悟,我咋不信呢!”
“无人机打药这段时间发财了吧!”
“你看我说了,你又不信!其实刚才我都是骗你的,我想在村里混上几年,等你老了把你这个书记的位置顶了!”
“现在村里没年轻人,也没人和我抢了!”
刘启华听到后笑骂道“你这王八蛋,是不是盼着老子早死呢!”
刘启华也不生气,
刘家村是一个自然村,老祖宗是600多年前,明朝朱棣时期一个告老还乡的4品官。
看刘家村土地肥沃,西面有几条河,于是在这里开荒定居了,
后来在清朝乾隆和嘉庆时期,家族里又出过一个七品县令和五品同知。
才让家族得以延续,经过几百年慢慢发展到如今这个规模。
所以整个刘家村1500多刘姓人家,都是一个老祖宗。
刘启华和刘云涛的关系,正好卡在第五服上。
刘启华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两个女儿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大学老师,儿子在部队现在是团级干部。
他早就不想当书记了,可惜村里年轻人都不愿掺和村里的事。
他没办法只好继续干着,谁让他这书记是祖传的呢!
他爹是书记,他爷也是书记。
“你小子要真想当书记,我就趁早享福去了!”
“呵呵爷我开玩笑呢,您老还是继续干着吧,离了您咱村就完了!”
老头笑骂一句“瞎说,这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我这可不是瞎说,你看咱村这10年有发展吗?人都快跑光了!”
刘启华叹息了一下,他也没办法,刘家村地理位置不行。
搁以前种地的时候,三面环河是绝佳的好地方。
可刘家庄位置太偏,不靠近国道,也不靠近省道。
地理位置上又是镇上最偏远的一个村,过河西面都到阳谷县了。
刘家村没有什么工业价值,村里连个养猪场都没有,完全靠种地根本就没什么油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根本就没有人想当村长,大家都忙着外出打工,导致现在村长都是一个女人在担任。
“哎,不提这些了,你说说想种几亩地吧!”刘启华叹息道。
“我想先少种点,先来200亩试试手!”刘云涛谦虚的说。
“什么?200亩!”
刘启华惊讶的瞪大眼睛,被他的大手笔给震住了。
整个刘家村种地最多的也才种了30亩,200亩的承包大户还真没有过。
“你小子不会是逗我开心吧!你妈能同意?”
“当然和我妈说过了,200亩完全没问题。”
老头确认后,不再多说什么。
“村里到是有几块地,不过你想要这么大面积,还真不容易。”
两人皱眉沉思,想着哪里合适。
忽然,老书记眼前一亮。
“我想起来了,家东窑厂那块地正合适。”
刘云涛闻言,顿时就知道是哪里了。
他小时候经常去那边玩,
以前村里建的一个砖窑厂,己经荒废几十年了,现在就剩下一个大烟囱了。
那块地没有分出去,现在属于村集体。
刘云涛对那块地很满意,和刘启华详细聊了一会就回家了。
和李红梅一说,她也认为那地方不错。
两天后,村里开了一次集体会议,没人和刘云涛竞争,那块地就被他以每亩400块钱的价格承包下来。
刘云涛承包了200亩地的举动,震惊了村里所有人。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买房生活了,
根本就没有年轻人想在村里混。
刘云涛是整个村子唯一考上大学回来种地的。
那些没上过大学,即使在城里干建筑的都为了孩子上学买房进城了。
【现在谁还种地啊,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我儿子在上海一个月两万多,种地有什么前途。】
【种200多亩地,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挣十几万,还不如两口子去城里打工呢!】
【这么年轻就在村里种地,怎么娶媳妇啊!现在的女孩子可都眼高于顶,谁愿意嫁一个种地的呀!】
村里对刘云涛承包土地的事褒贬不一,
认为种地没前途,年轻人更应该去大城市闯闯。
刘云涛承包自己村里的土地种庄稼,属于集体内部承包。
和建厂不同,不需要提前交好几年的租金。
承包费是一收一交。
就是小麦收割完交上半年的,玉米收割完交下半年的。
这种方法很常见,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运作的。
这天上午,刘云涛和老妈李红梅一起来到家东的窑厂。
李红梅站在高高的烟囱下,看着面前这一大片地,心情很复杂。
想想十几年前,自己男人刚出了车祸走的时候,自己一个女人拉扯一个九岁的儿子有多难。
如今她不但把儿子养大,儿子还挺有出息弄下了这么大家业。
“儿子这里都是咱家的了?”
“嗯,没错妈,河西面,你眼前看到的这一片都是咱家的地了!”
刘云涛兴奋的爬上烟囱的底座,站在那里兴奋的眺望。
不管以后种地有多么累,反正娘俩现在看到这么一大片地,是兴奋不己。
“以后咱在这一块地方建处院,这不就是一个庄园了嘛!”
刘云涛兴奋的和母亲述说自己的规划。
按照规定,他可以在承包的土地可以建设一个院子,
只要不超过5%,不建农家乐经营就成。
种了这么多地,肯定需要地方停放农机吧,丰收后肯定需要地方晾晒粮食吧!
如果粮食不想卖又得有地方储存!
有的是理由!
李红梅被儿子的蓝图给迷晕了,
笑道:“这么说,你妈我还有住别墅的命!”
刘云涛笑道“那必须有啊!”
……
……
水稻要提前育苗,
李红梅本来就是卖种子的,水稻种子很轻松就搞到了。
刘云涛准备的稻种叫‘五优稻4号’,民间俗称稻花香2号,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常大米。
这个品种的大米有独特的香味,蒸煮时香气满屋,哪怕米饭冷却后也依旧有明显的香味。
吃起来质地松软略黏,入口绵柔,有弹性但不硬,不回生,咀嚼时能感受到自然的清甜回味悠长。
南方稻和北方稻不同,南方大部分是籼米,北方稻是粳米。
稻花香2号属于松粳系列。
种子是通过常规渠道拿到手的,一斤稻种7.5元,100亩地的种子差不多花了将近8千。
市面上的五常大米很混乱,其实五常大米真正的产量一年也就在60万吨左右,
而市面上一年的销量却在2000万吨。
大部分不良商家,经常用五常周边产的长粒香参杂在一起卖的调和米。
这还是有良心的,遇到没良心的首接从外地采购拉到五常包装首接售卖。
刘云涛之前就上过当!
开心的扒拉着稻种,暗想以后老子终于能吃上正宗的稻花香2号了。
嗯,在山东种的以后就不能叫五常大米了。
拿到种子,刘云涛和老妈用了3天的时间育苗。
时间转眼就过去一个多月,
随着刘云涛发财和承包土地,
村里那些街坊们和他说话的时候变的更亲热了。
天气越来越热,有些小麦熟的早,己经开始收割了。
高考结束,刘家村进入到收割高峰期。
科技在发展,现在收小麦非常方便,联合收割机一上午就能收割完成。
刘云涛记得小时候,都是人工用镰刀割完后拉回家,在麦场里用牛拉着一个大石磙来回的压。
他就和小伙伴在一旁捉迷藏玩闹,遇到有骑着自行车卖雪糕的,父母还会给他买上一块雪糕。
物是人非啊!
如今老牛没了,麦场没了,老爸也没了!
这天上午,刘云涛家的六亩小麦收割完后,放在村子西面的大公路上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