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64年。
因为金宝霖对厂子、对农业发展的诸多贡献,俨然己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厂长给了她高度自由的研究权力,宋卫国连同其他五位副总工,总是旁敲侧击她的下一个研究项目。
然而金宝霖实在是太懒了,完成一个项目至少要休息大半年。可她每次开展的项目又总是让所有人耳目一新,带给大家新的灵感。
宋卫国他们对金宝霖可谓是又爱又恨。
六个人经常围在一起互相安慰。
“年轻人嘛,没定性,等她玩够了就好了。”
“年轻人的思想是比我们跳跃,可能就是得这样才能激发宝霖同志的灵感。”
“还是以前受过苛待的原因,现在外面也不安全,让孩子多休息休息怎么了?”
“就是就是!”
“宝霖同志的这颗大脑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现在……哎,只能委屈她待在咱们这个小厂子里,不能发挥更大的才能。”
“小厂子?你走出去说这个话,听到的人不得打死你。”
“算了,今天晚上厂长联系了放电影的人过来,还是想晚上看什么吧。”
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不过偶尔赶上目标产量没完成,也会加班加点的赶。没有一个工人抱怨,各个干的热火朝天,有时还抱怨加班太少,恨不得全身力气都扑在国家建设上。
工人以厂为家,甚至能公然批判领导工作。
一旦入职,工人的生老病死全部被厂子承担,小孩能在家长退休后继承工作。
厂内设有医务室、托儿所、学校、理发店……还有锻炼身体的体育场,每到放电影的时候体育场就是露天场地。
金宝霖非常适应现在的生活,没人管,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休息够了又研发点东西交差。
虽然她会的多,但一受限于时代限制,很多东西她现在都找不到、也不能找到。二是她是人,不是骡子,大家都得出力的活她一个人干的完吗?
哪个时代都不缺顶级大佬,她能追求现阶段的舒适,是她的本事。
上班假模假样画了一堆垃圾设计,金宝霖借口找灵感,堂而皇之逛到厂区旁开垦出来的田地。
田垄里杂七杂八都种了点,除去是她的研究项目实验地点和厂子自给自足的粮食作物,还有就是一排排农科生的“设计”。
金宝霖站在一株攀爬的藤蔓面前,就比如不知道是谁研究的甜杆儿味的苦瓜。
虽然苦瓜很苦,但很难想象高粱杆味的苦瓜是什么口味。
人类还真是奇思妙想。
她摇摇头,转身对上一个像是膨胀刺猬的中年男人。对方恶狠狠的盯着她。
金宝霖稍微移开脚步,那人移开视线。
果然,这位就是新口味苦瓜的研发人。八成是她看的太久,被当成偷菜的了。
中午,金宝霖准点踏进食堂。
工厂食堂的大锅饭伴随着饥荒过去而解散,现在食堂里的窗口打菜不定量,想吃什么花钱去买。
不过很便宜,比如一顿最丰盛的午饭:米饭半斤,肥肉茄子、红烧豆腐、清炒白菜再加上冬瓜汤,一共也才西毛钱。菜还可以选择半份,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人口多,都足够吃饱。
一拖厂是省内待遇最高的地方,级别最低的一级红一个月也有三十三块钱。早饭一毛五分,午饭西毛,晚饭两毛,加起来凑整也就七八毛。
炊事员乐呵呵的问:“今天想吃点什么?”
金宝霖一听就知道大厨又学了、或者又捣鼓了什么新菜:“来点新鲜的。”
“行,那我给你弄个肥肠饭。”
“不!不了吧。”金宝霖秒怂:“我还是吃饭。来三两米饭,青椒炒肉,红烧豆腐,凉拌猪头肉。”
炊事员笑着,很快按照她的要求打好菜。
金宝霖深吸一口气,虽然调料不多,但大厨手艺精湛,色香味俱全。还得是厂长被饥荒吓到了,这几年疯狂种菜养猪,不然哪来那么多油水可吃。
下午,金宝霖溜达到拖拉机厂区。
东方红静静伫立在那儿,这是她跳出农村、进入厂子的踏板。
她看了半天,回到自己专属的办公室写写画画。
宋卫国偷看,转头找上叶教授:“我估计宝霖同志是有灵感了,不像是以前那么鬼画符了。”
叶教授正在看资料,圆眼镜后的眉头紧蹙:“你挡着我的光了。还有,不要说鬼字。”
宋卫国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大家都这么熟,我就是太放松了,以后不会这样了。”
不远处的金老教授放下报纸,叹气:“小叶啊,听说你在部队的丈夫和孩子那边申请把你调过去,你没同意?”
见叶教授没吭声,金老教授看了眼关上的房门,挪过去小声说:“我们这把老骨头还好,你还年轻,不能太犟。”
叶教授当然也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我再想想吧。”
金宝霖拿着图纸推门进来:“我想好了,现在拖拉机上的发动机太过笨重,启动速度慢,还费油。所以我决定下一步研究改造发动机,争取让发动机能承受更大的躯壳,尽情释放动能。”
如果是跑车的发动机安装到拖拉机上,瞬间弹跳启动,那场面不要太美。
和其他人想的不一样,她对于自己的研究项目有选择、有把控方向、有掌握进程节点。
现在到了适合研究发动机的日子。
既然己经选择科研这条路,为了试探那个神秘的喜爱值,她必然不能籍籍无名。可现在又不能太出名,那就再换个赛道。
发动机的改造并不顺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金宝霖又不能让别人看出她是熟手,从外壳材料的配方到可伸缩的首径,从硬度差的钢材到高温黏合拉伸,处处是难关。
后来,她干脆申请闭关,彻底将自己和实验室彻底与外界隔绝,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日常送饭也只允许送到一个小窗口。
看的各位工程师们无比心疼。
可听过金宝霖构思的人,都知道这又是一个跨时代的神作,他们帮不上忙,只能在外面不拖后腿。
很快,以叶教授为首的部分工程师、技术员们分散离厂,这一别,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
叶振华给金宝霖留下了一封厚厚的信,转身时眼眶。
半年后,金宝霖化了个憔悴妆,琢磨着该出关了。
她在里面没有其他人想的那么狼狈,折腾谁都不会折腾她自己。在里面好吃好喝好睡还好玩,顺便还能锻炼精神力的实际操作。
跟度假没区别,就是没有自然风光。
困难都是给外人看的,其实她进来不到半个月就搞定了。
当新发动机装载进笨重的拖拉机后,亲自测试宋卫国第一次启动发动机,顿时一个猛烈的推背感袭来,眼前景物闪的太快,他下意识按下停下键。
然后,他听见了金老爷子的欢呼声。
回头一看,距离拖拉机刚开始的地方,己经有了十米之差。
金老教授看了眼时间,激动的脸红脖子粗,全身止不住的颤栗:“三秒,三秒!”
金宝霖,她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么重的拖拉机上才三秒,那如果是其他机器呢?而且,他没错漏金宝霖说过,这个发动机能上天。
他想,那件事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