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临朝摄政后,汉灵帝的母亲董氏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与何氏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互争权力,宦官们依靠董重做为党援。
董氏每次想要干预国家政事,何太后都加以阻止。
董氏忿恨地责骂道:“你现在气焰嚣张,是依仗你的哥哥何进!我如命令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何太后听到后,告诉何进。
五月
何进与三公以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等上奏说:“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按照过去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河间国。”
何太后于是批准这一奏章。
何进派兵包围董重的府邸,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于是自杀而死。
六月
董氏也被何太后逼得自杀。
董氏死后,其棺柩送回河间,与汉灵帝的父亲刘苌合葬于慎陵。
七月
渤海王刘协被徙封为陈留王。
大将军何进听从司隶校尉袁绍的建议,计划诛杀所有宦官,并首先请求何太后罢免中常侍以下的所有宦官职务,以郎官代替。
何太后不听
何进出身贫寒,作为外戚新贵,他一首对宦官心存敬畏,尽管在外界享有盛名,但在关键时刻却缺乏决断力,因此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施。
袁绍再次建议何进召募西方猛将豪杰进京,以此胁迫太后同意。
何进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召前将军董卓进京。
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谏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他们认为何进身为要职,手握重兵,要诛杀宦官,只需果断行动即可,无需招引外兵,而且董卓进京必将引发祸乱。
何进不听
何进与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
董卓得知,立即动身。
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此时,刚生下六只黑猫崽子,正在坐月子的曹操听到袁绍的谋划后,笑道:
“阉竖之官,古今有之,只是不应该把权力交给他们,使他们达到这种程度。
既然要治他们的罪,那么只需要诛杀元凶,派一个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地将领入京?
如果要对宦官赶尽杀绝,事情必定会泄露出去,我料定他必败。”
话虽这么说,但曹操的嘴角实在难压。
既然如此,那可就别怪我首倡义兵,救大汉于水火之中了。
很快何进又反悔了,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
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
请神容易送神难
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
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
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雒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就在此时,中常侍张让等宦官们慌了神,他们不甘心就这么被罢官诛杀。
于是,张让等人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假传何太后旨意,召何进入宫。
何进不知是计,大摇大摆地进宫。刚一入宫,便被宦官们埋伏诛杀。
袁绍等人得知何进被杀,立刻率领军队冲进皇宫,展开了对宦官的疯狂屠杀。
一时间,皇宫内血流成河。
董卓在夕阳亭观望局势,得知何进己死,皇宫大乱,心中暗喜,觉得时机己到。
他立刻下令军队全速向雒阳进发。
曹操得知何进被杀、皇宫陷入混乱的消息后,济南国内全部飞行军迅速向雒阳城内飞来。
与此同时,谯县秘境内的五千骑兵也通过传送门抵达雒阳,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