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段珪等宦官劫持刘辨等人逃至小平津,小平津是黄河重要渡口,在河南中部掾闵贡逼迫下,投水自尽。
刘辨出逃时,随行的只有数十人,后尚书卢植等连夜逐萤光南行,欲返还雒阳皇宫。
后得百姓车马,才得乘骑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
就在刘辨等人一路艰难南还之时,远方尘土飞扬,一支骑兵迅速赶来。
为首之人正是曹操,只见他身着铠甲,威风凛凛,高声喊道:“陛下莫惊,典军校尉曹操听闻陛下被挟,前来救驾!”
太尉崔烈见曹操私自领兵救驾,大声斥责道:“曹操,你可知私自领兵乃是大忌!万一你心怀不轨,这天下岂不乱了套!”
曹操不卑不亢地回道:“崔公,如今情况危急,若不及时救驾,陛下性命堪忧。我一心只为救驾,并无他念。”
崔烈冷哼一声:“哼,谁能保证你的忠心?你如此行事,实难让人放心。”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
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再度飞扬。
原来是董卓也率领着五千兵马赶到。
董卓骑在高头大马上,满脸横肉,眼神凶狠。
他扫视一圈,大声道:“陛下受惊了,董卓前来救驾!”
一旁的曹操冷笑,此人野心勃勃,恐非善类。
董卓则斜睨着曹操,似笑非笑地说:“曹校尉倒是积极,私自领兵救驾,勇气可嘉啊。”
曹操拱手道:“董公,如今当务之急是护送陛下回宫,其他事日后再议。”
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满脸横肉的董卓,吓得大哭。
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随后,曹操和董卓都加入了迎驾队伍。董卓的兵马在左侧,曹操的兵马在右侧,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董卓首先拜见了刘辩,然后试图从闵贡怀中接过陈留王刘协,但刘协不肯,董卓只好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刘辩见到兵马就害怕得哭泣,群臣劝曹操和董卓退兵。
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们退兵的理由!”
最终,众人一起进入了雒阳城。
就在众人进入雒阳城不久,天空突然传来一阵奇异的声响。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空中出现排成“人”字形的巨型鸟阵。
众人看不到的是,此时排在第二排的曹彰正弯弓搭箭,对准董卓。
“咻——”
一箭首射董卓咽喉。
董卓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众人皆惊,不少人护在刘辨身边。
曹彰从飞行器上缓缓降下,向曹操行礼道:“父亲,彰儿私自射杀此人,还请降罪。”
曹操冷眼看着曹彰,但此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转而大笑道:“彰儿,你虽行事莽撞,但董卓野心勃勃,留着终是大患。此乃为国除害,暂且功过相抵。”
此时,董卓的部下见董卓被杀,顿时大乱,纷纷拔刀相向。
曹操大喝一声:“尔等听好,董卓妄图篡逆,己被我儿诛杀。若你们放下武器,随我一同护驾,既往不咎。”
董卓的士兵都害怕地看向天空上的巨鸟,又相互望了望,权衡利弊后,纷纷放下武器。
而那些仍想反抗的,也被曹操迅速镇压。
曹操不仅接手了董卓的兵马,就连大将军何进的部曲、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也都一并接手。
曹操成为了雒阳城内最强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