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
二十九岁的曹操因大破颍川黄巾军有功,被升为济南相。
不久便前往济南国赴任。
如今的济南王是刘康。
熹平三年,六月,皇帝刘宏册封河间安王刘利之子刘康为济南王,奉解渎亭侯刘苌(刘宏的父亲)嗣。
济南国,治东平陵(约45万人),领10县;
东平陵、土鼓、历城、台县,著县、菅县、东朝、邹平、梁邹、于陵。
而曹操担任的济南相,其职权相当于郡太守,是济南国内的最高行政官。
他负责济南国内的治安维护、人才选拔、要案审理、奸佞检举以及监视济南王等要务。
……
曹操新官上任,即刻着手整饬吏治,组建了一支考察小组,致力于对辖区内的官员进行深入考察。
他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明察秋毫与暗访民间,广泛搜集证据,旨在揭露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不法行为。
在曹操的领导下,郡府中的属吏、书佐等人员被动员起来,积极参与调查工作。
曹操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常以微服出行,深入民间,首接听取百姓的声音,观察济南国内官员的实际表现与为政之绩。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曹操掌握了大量官员违法乱纪的证据。
他毫不留情,果断上书朝廷,一口气上奏罢免境内八成以上的官员。
一时间,济南国官场震动,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
曹操的举动无疑激起了各方的广泛不满与抵制。
朝中那些与官员们相互勾结的权贵们纷纷向曹操施加压力,他们甚至在皇上面前肆意中伤曹操。
济南王刘康对曹操的严厉治理同样心怀怨恨,因为曹操的铁腕手段首接触及到了他在国内的利益根基。
然而,曹操对此坚定不移。
他认为,如果不彻底铲除这些不良风气,济南国将永无宁日。
况且,曹操的背景亦非寻常。
他的祖父曹腾是现任司空张温的举荐人,父亲曹嵩是现任大司农,母亲家族的丁宫担任光禄勋,叔父曹鼎则是尚书令。
更不用说,宫中众多权势宦官都曾是曹腾的部下,而曹操本人也与许多清流名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司空掌管百官,大司农负责国家财政,光禄勋主持宫内事务,尚书令虽职位不高,却也权重一时。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无疑是此时大汉最为显赫的官三代。
在曹操的雷厉风行之下,济南国的贪官污吏无一幸免,但凡有贪污受贿之举的官员,都被曹操逐一惩治。
一时间,济南国的官员们个个心惊胆战,甚至出现了“官员大逃亡”的滑稽景象。
那些无法在济南国立足的贪官们,纷纷逃往他郡,继续他们的不法行径。
济南国内,贪官免的免,逃的逃。
曹操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得淋漓尽致。
而曹操新官上任的第二步,便是整饬民间风气。
在济南国内,迷信之风盛行,几乎每隔一公里便有一座祠堂,供奉着所谓的“历史人物”。
追溯至三百多年前,城阳景王刘章因对大汉王朝的赫赫功勋,被百姓自发在其封国建立祠堂以示纪念。
刘章,乃汉高祖刘邦庶长子刘肥之子,即刘邦的孙子。
刘邦对庶长子刘肥宠爱有加,其封国是众皇子中最为辽阔的。
然而,刘邦驾崩后,刘肥庶出的身份使得刘章并未享受到与其他皇族子弟同等的待遇。
当时,大汉的实际掌控者是吕雉。
刘章被吕后召回朝中担任酒吏,开始涉足朝政。
在此期间,他竭力团结刘氏宗族。
吕后去世,其侄子企图谋反。
刘章,作为吕家女婿,洞悉其阴谋,遂紧急告知兄长刘襄,并联络刘兴居作为内应。
经过连番斗争,吕氏家族被诛三族,政权重归刘氏。
经过朝臣商议,汉文帝被迎为新的君主。
刘章因功被封官加爵,并获赐封国。
但汉文帝得知刘章早年曾有意拥立齐王刘襄为帝,心生嫌隙,因此仅封他为城阳王,而非最初的赵王之位。
刘章这位带有几分遗憾的王,被百姓铭记在心。
他们自发纪念他,在封国内建立祠堂,以感念这位大功臣。
然而,在三百年间,祭祀之风日益浓厚,祭祀对象却悄然变质。
从刘章变成了各种权贵的祖先。
他们越级祭祀,夸大其祠堂的“神效”,以此吸引百姓上香。
上香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贿赂和敛财的手段,百姓因此又多了一项被剥削的途径。
据统计,济南国内竟有祠堂六百多座。
许多宦官和高官也看到了这种独特的敛财方式,纷纷投资其中。
由于受益者众多,历任济南相都对此束手无策。
这种被神化的祭祀方式,不仅让权贵圈钱,也深刻影响了民众。
遇到问题,百姓便去祠堂上香,听从那些所谓的“高人”指点。
官府的执行力因此受到严重挑战。
曹操上任后,了解了这些情况,遂下令:
除家中供奉祖先的祠堂外,其余祠堂一律拆除,严禁今后举办任何形式的祭祀大会。
大大杀灭了信仰各方牛鬼蛇神的风气。
曹操上任后的两把火,使得济南国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一郡得以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