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三年
八月
桥玄荣升为司空。
司空,作为三公之一,监管百官,同时还负责全国的水利和建筑事务。
桥玄上任后,随即征召蔡邕为掾属。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士,时年三十七岁。
他学识渊博,早年受教于太傅胡广,对文学、数术、天文等领域颇有研究,且精通音乐。
在汉桓帝时期,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位权贵,行为不法,因闻蔡邕琴技高超,便告知桓帝,令陈留太守促其入京。
蔡邕无奈,行至偃师,假托病重回故里。
从此,他隐居家中,与世隔绝,不与当世名士交往。
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等前人启发,蔡邕博采众长,去伪存真,撰写了《释诲》以自警自勉。
蔡邕抵达雒阳的消息传出,访客络绎不绝。
曹操是桥玄的学生,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立刻带上袁绍一同前往司空府,拜会蔡邕。
曹操与袁绍来到司空府。
曹操向老师桥玄表明了来意后,桥玄便将蔡邕召唤至面前,为他们相互引见。
蔡邕身着素色衣袍,长相异于常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的神情总是那么淡然,与人交流时总是带着微微的笑容,彬彬有礼。
曹操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说道:“伯喈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以一睹尊容,实乃操三生有幸。”
蔡邕抬起眼帘,审视了曹操一番,只见他虽然年轻,但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英气,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好感。
袁绍也随后行礼,赞叹道:“伯喈先生,您的声誉如雷贯耳,今日有幸相见,实在是荣幸之至。”
蔡邕微笑着回礼,谦逊地说:“两位太过奖了,邕不过是个普通的书生,哪里敢当大名之称。不知两位光临,有何指教?”
曹操坦诚地说:“先生博学多才,操渴望有机会得到先生的指导,若能得先生一二指点,操将无憾此生。”
蔡邕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回答道:“既然小友如此热情,邕自然愿意与君交流。不过今日非我休沐之日,不便深入交谈,不如另择吉日,再行约定,如何?”
曹操与袁绍相视一笑,一同答应下来。
于是,三人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曹操与袁绍便告辞而去。
数日后,曹操如期来到蔡邕的住所,只见蔡邕正埋头于书房,笔耕不辍。
曹操小心翼翼地走进书房,生怕打扰了蔡邕的思绪。
蔡邕抬头见到曹操,便搁下笔,微笑着邀请他坐下。
曹操也不拘束,首接向蔡邕提出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惑。
蔡邕耐心地一一解答,两人交谈甚欢,不知不觉中,夜色己深。
自那以后,曹操与蔡邕的交往日益频繁,曹操常常向蔡邕请教,而蔡邕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
在蔡邕的影响下,曹操对文学、音乐、书法等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首次萌生了深入探究学问的念头。
蔡邕亦将曹操视为自己的忘年之交,两人情谊日深。
曹操在得知蔡邕至今尚无子嗣时,感到颇为惊讶。
然而,蔡邕对此却显得十分坦然。
他本就生得与众不同,自幼便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学术研究之上,对于是否有子嗣并不执着。
次日,曹操便从猫茶楼挑选了一只刚满一岁的三花猫,亲自抱来赠予蔡邕。
作为圣火喵喵教教主的好友,家中怎能不养上一只猫呢?
这只猫咪的到来,为蔡邕的学者生活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