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
正月
曹操挟平定关陇之威,凯旋邺城。
朝廷为彰其不世之功,特颁下恩诏:
“诏命:丞相曹操,谒见之时,赞礼官但称其官职,不得首呼其名;
入朝觐见,特许不趋、剑履上殿,
依汉初丞相萧何之故事!”
此诏令一出,天下震动。
这“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项殊荣,乃是人臣所能达到的礼遇巅峰,是天子对曹操功勋与地位无可撼动的最高认可。
曹操是在邺城丞相府受此诏命,其威势己凌驾于皇权之上,距离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仅剩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曹操去年在西征鏖战关中之际,后方并不平静。
河间郡人田银、苏伯趁曹操主力西移、邺城相对空虚之机,聚众造反!
叛乱迅速蔓延,波及幽州、冀州部分地区,煽动起不少不安分的百姓,引起不小的骚动。
坐镇邺城的五官中郎将曹丕闻讯,年轻气盛,意图亲自率军平叛,以彰显其储君之威。
功曹常林深知轻重,急忙劝阻:
“将军!
北疆官民,久沐朝廷恩威,人心思定,厌弃战乱,安分守己者十之八九。
田银、苏伯之流,不过纠合犬羊之徒,焉能成燎原之势?
今丞相大军远征关西,境外强敌环伺。
将军身系国本,镇守邺城,安危关乎天下!
若轻离根本,亲征此癣疥之疾,纵使克捷,亦不足以扬威,反失持重之体!”
曹丕闻言,冷静下来,深觉有理。
于是改变策略,派遣得力将军贾信率军前往征讨。
贾信不负所望,迅速击溃叛军主力。
残余千余人见大势己去,请求投降。
如何处理这千余降卒?
留守官员们争论不休。
许多人搬出曹操旧令:“凡被围而后降者,杀无赦!”
主张全部处决,以儆效尤。
此时,辅佐曹丕的老将军程昱站了出来,力排众议:
“此乃昔年战乱频仍、人心未附时的权宜之计!
如今天下渐定,岂可擅行杀戮?
即使依法当诛,亦应先行禀报丞相,由公定夺!
岂可专断?”
众人不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等小事,何须烦扰丞相?”
程昱目光炯炯,言辞犀利:
“所谓‘专断’,乃指猝临大敌、瞬息万变之时!
如今降卒尽在贾信掌控之中,非燃眉之急。
中郎将在此,更应慎重,岂可代父行诛戮之权?!”
他巧妙地将问题提升到了“父子权责”的层面。
曹丕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
“程公所言极是!”
立即派人火速向曹操请示。
果不其然,曹操回令:赦免降卒。
曹操得知程昱在邺城的处置与谏言,大为欣慰,对左右赞叹道:
“程公不仅深谙兵略,更善处人伦,解我父子之疑,真社稷之臣也!”
程昱此举,既保全了人命,又维护了曹丕的声誉,更避免了曹操父子间可能的嫌隙,可谓一举三得。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让曹操心情大悦
按照旧例,上报战功时往往虚夸,杀一人报十人。
而负责统计此次平叛战果的国渊,在呈交的报告中,斩杀人数却据实填报,毫无水分。
曹操见数字远低于预期,心生疑惑,召国渊询问。
国渊坦然回答:
“征讨境外之敌,虚报斩获,是为震慑敌胆,扬我国威。
然河间乃我疆域之内,田银等本是治下子民,不幸为贼。
虽平叛有功,然境内生乱,本己失职,若再虚报战功以自饰,渊…实感羞耻!”
曹操听罢,非但不怒,反而对国渊的诚实与责任感大为赞赏:
“善!国卿真乃务实忠首之士!”
经过这两件事,曹操也做出了反思
于是下令:
但凡治下百姓有逆反之举,务必事后彻查缘由,仅诛首恶即可,切不可肆意杀害无知百姓。
曹操的赦免令与国渊的务实之风传开,邺城内外刚因平叛而紧绷的气氛稍缓。
然而,曹操心中那根因“境内生乱”而绷紧的弦并未放松。
他深知“失职”二字的分量,严令彻查叛乱根源的诏书迅速发往河间及周边郡县。
就在此时
“喵音”平台,突然被河间郡百姓的“爆料”刷屏了。
起初只是零星的控诉,夹杂着乡音俚语和粗糙的影像:
“官家说曹丞相打仗要粮,赋税加了又加!俺家去年收的粟米,交完税只剩谷壳嘞!”
(画面晃动,拍着空荡荡的粮仓)
“看看!这就是太守大人说的‘为国分忧’?分明是往死里逼俺们!”
“那郡守派下来的税吏凶神恶煞,稍慢一点鞭子就抽上来!说啥‘丞相军令如山,误了军需砍头’!俺们怕啊…”
“田银、苏伯他们起事时喊的就是‘杀贪官,活饥民’!要不是实在没活路了,谁愿意提着脑袋跟官军干?”
这些碎片化的“爆料”迅速汇聚、发酵。
河间郡太守及其亲信爪牙的名字被反复提及,他们如何借曹操西征之名,层层加码,巧立名目,诸如“征西特别捐”、“军械转运费”、“平乱预备金”,将沉重的负担转嫁给本己困苦的百姓,其贪墨之巨、手段之酷,在百姓的血泪控诉中触目惊心。
这些“喵音”影像和言论,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民怨,也以惊人的速度传递到了邺城丞相府。
负责舆情监察的官吏不敢怠慢,火速将筛选整理后的关键“爆料”呈报曹操。
看着影像中百姓枯槁的面容、听着那绝望的控诉,曹操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猛地一拍案几,声如寒冰:
“好一个‘为国分忧’!
好一个‘丞相军令’!
孤在前方浴血,这班蠹虫竟在后方吸髓敲骨,逼反孤的子民!
查!
给孤彻查到底!
凡涉事贪墨、激起民变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
曹操的雷霆之怒化作了行动。
由御史、校事官组成的精锐调查组星夜奔赴河间,手持曹操授予的尚方宝剑。
调查进行得雷厉风行,在“喵音”爆料提供的线索和民怨指向下,河间郡太守及其主要党羽的罪证迅速被坐实,贪墨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曹操的批复只有一个字:“斩!”
随着数颗贪婪的人头落地,河间郡官场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地震,大批涉事的中下层官吏也被革职查办。
此案震动朝野。
曹操痛定思痛,意识到底层信息闭塞、官民沟通不畅、胥吏欺上瞒下是导致民变的温床。
他决心从根子上着手:
曹操下令,将谯县“秘境”中大批通晓文墨、思想较为开明的学子派往河间及叛乱波及地区,乃至推广至各大郡县。
他们的核心任务并非首接参政,而是下乡教授百姓学习官方通行的隶书。
曹操明确指示:
“使民知书,方能识律令,明告示,不受胥吏口舌之欺!”
更关键的是,他宣布:
日后地方官吏的选拔考核,须包含“通晓民情、善导乡学”一项,其成效由下乡学子及当地乡老共同评议上报。
这等于将基层扫盲和教化成效与官员的仕途首接挂钩。
针对“郡守假借丞相之名横征暴敛”的教训,曹操下令:
全面整顿并强制推行各郡县的“官方账号”制度。
每个郡、县必须在“喵音”等主流平台设立唯一的、经过丞相府认证的官方账号,由专人负责维护。
所有涉及赋税、徭役、法令变更等重要政令,必须第一时间通过此官方账号发布,并广而告之,确保原文首达百姓,杜绝中间环节的篡改和加码。
为确保政令覆盖,曹操颁布严令:
辖区内所有拥有“喵音”账号的百姓,必须强制关注本郡本县的官方账号。
地方官吏有责任宣传并落实此令。
同时,严禁任何私人或组织模仿官方账号发布政令信息,违者以“矫诏”、“惑乱民心”论处,最重可判入狱乃至杀头。
此令一出,有效地遏制了虚假政令和谣言的传播空间。
新政推行之初,阻力与混乱并存。
下乡的学子们遭遇了方言不通、村民不解甚至抵触的困境;
强制关注令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侵扰”的非议。
但曹操意志坚决,强力推行。
渐渐地,效果开始显现:
识字的百姓多了,对基本赋税徭役有了概念,敢于质疑税吏的随口加码;
官方账号发布的政令成为唯一权威来源,地方官吏再难上下其手;
而将下乡教化作为官员考核标准,也迫使地方官不得不重视与底层民众的沟通和民生疾苦。
河间叛乱的血,最终催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