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矮脚猫被迫登基
邪恶矮脚猫被迫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 邪恶矮脚猫被迫登基 > 第 232 章 水系治理与利用

第 232 章 水系治理与利用

加入书架
书名:
邪恶矮脚猫被迫登基
作者:
挣钱就是卖东西
本章字数:
3354
更新时间:
2025-06-20

建安十西年

孙权的暂时臣服、刘备的西遁入蜀,给了曹操宝贵的喘息之机。

欲图长久制霸,光靠兵锋之利远远不够。

江淮的稳定、中原的富庶、漕运的畅通,才是支撑其统一伟业的基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水系的治理与利用。

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兴修水利运动,在曹操的意志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江淮地区,作为对抗江东的最前线,其水利建设被曹操视为重中之重。

他不仅延续了刘馥的治水方略,更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深化和拓展:

1. 芍陂的复兴与扩建:

这座位于寿春南、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著名蓄水灌溉工程,在战乱中己严重淤塞荒废。

曹操任命能吏,征发民夫、军卒数万人,大规模疏浚芍陂河道,加固堤坝,拓宽水域。

修复后的芍陂,“周回一百二十余里”

重新成为淮南地区最重要的“水柜”。

在芍陂原有灌溉体系基础上,曹操下令开凿多条引水、排水干渠,将芍陂的甘霖引向更广阔的区域。

这些渠道如同血脉,滋养着寿春周边因战乱而荒芜的田地,使其迅速恢复为膏腴之地,为前线驻军和移民提供了充足的粮秣保障。

芍陂的复兴,不仅保障了寿春-合肥后勤基地的稳固,更首接提升了曹操在淮南的屯田规模和效率,成为支撑东线作战的经济命脉。

2. 七门堰、吴塘堰等陂塘体系的完善:

曹操下令对刘馥时期修复或新建的七门堰、吴塘堰等众多中小型陂塘、堰坝进行系统性维护和扩建。

疏通堰渠,增筑堤防,确保其蓄水灌溉功能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能稳定发挥。

这些遍布庐江、九江郡的大小陂塘,在曹操的统筹下,不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形成了相互补充、调节水量的区域水利网络,极大增强了江淮地区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巢湖水域的治理与利用:

巢湖作为连接长江与合肥水道(施水、肥水)的关键节点,其航运价值和军事意义不言而喻。

曹操命人疏浚巢湖入江(濡须水)和沟通合肥的河道,清除暗礁浅滩,确保大型船只通航无阻。

在巢湖周边适宜区域推行军屯、民屯,同时选择战略要地(如居巢附近)修建简易军港和水寨,作为水军训练、驻扎和出击的基地。

巢湖逐渐成为曹操江淮水军的重要摇篮和跳板。

为了加强中原(以许都、雒阳为中心)与东南前线(徐州、淮南)的联系,曹操对淮河支流汴水(古汴渠)、睢水进行了重点治理:

汴渠是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传统水道,但目前淤塞严重。

曹操下令疏浚从浚仪到彭城的汴渠水道,重点清理淤积,保证漕船通行。

这使得中原的物资可以更便捷地通过汴渠进入泗水,再转运至淮河前线。

在汴渠之南,曹操主持了睢阳渠的工程。

睢阳渠连接了睢阳等重要城市,成为汴渠的一条重要辅助航道和灌溉水源,进一步织密了中原通往东南的水运网络。

曹操大规模兴修水利的举措,带来了深远的成效:

大量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为曹操的统一战争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屯田制在水系完善的基础上效率倍增。

白沟、汴渠等水道的疏通与开凿,极大地改善了北方和中原的运输条件,

“舳舻千里”的景象在曹操控制的核心水道上重现,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

水利建设吸纳了大量流民和军队参与,稳定了社会秩序。

水利带来的农业丰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曹操政权的合法性。

在淮南,完善的水利设施和屯田体系,成为抵御孙权北上的重要屏障。

曹操的水利工程,影响了后世几百年乃至千年。

涡水、淮河、肥水、巢湖、白沟、汴渠……

曹操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这些水系治理的工地上。

他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统帅,更像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国家工程师和建设者。

看着疏浚后畅通的河道,新开垦的万顷良田,满载粮秣军械的漕船络绎不绝,曹操的眼中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

水利的兴修,如同为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和动力。

江淮的粮仓充实,中原的漕运贯通,北方的根基稳固。

这一切,都只为那个终极目标——扫平刘备,压服孙权,一统寰宇!

江河奔流,承载着曹操的宏图。

长江天堑,终将在人力与自然的较量中,被逐步征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