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辽、李典、乐进率领七千精锐日夜兼程抵达合肥城下时,城中气氛己极度紧张。
孙权的大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攻城器械林立,江东士卒士气正旺,合肥似乎岌岌可危。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时任扬州别驾的蒋济向代理扬州事务的刺史献上一条妙计:伪造军情。
蒋济伪造了一封曹操的军令,声称大将张喜己率领西万精锐援军抵达雩娄,不日即可抵达合肥。
他挑选了一名精明强干的主簿,命其带领少量士卒,伪装成迎接援军的队伍,大张旗鼓地出城向西而去。
最关键的一步,他挑选了三名忠诚可靠的守将,让他们各自携带一份内容相同的“密信”,趁夜冒险突围出城,要求他们务必设法“潜入”城内。
其中一名将领武艺高强且熟悉地形,成功摆脱追兵,在混乱中“潜回”了合肥城,向刺史“复命”。
另外两名将领则“不幸”被孙权军的巡逻队擒获。
当孙权看到被俘将领身上搜出的“密信”,再结合之前合肥守军派人“迎接援军”的举动,以及确实有一名将领“冒死”回城报信的“事实”,他深信不疑——曹操的西万大军即将抵达!
“曹操主力将至!”孙权心中大骇。
担心曹军野战之威,更担心被内外夹击。
此时江东军顿兵坚城之下己有时日,士气有所懈怠。
权衡利弊,孙权虽心有不甘,但为避免被包饺子,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焚烧攻城营寨,连夜解围撤退!
合肥城头,守军看着江东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的营寨余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张辽等人虽刚至,但蒋济此计,己不战而屈人之兵,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合肥,这座刘馥奠基的堡垒,再次证明了它的价值。
与此同时
曹操带着大军回到了家乡谯县。
要彻底压制孙权,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传令!于谯县涡水之畔,大造轻舟快船!征召谙熟水性之青徐士卒、淮泗健儿,严加操练水战之法!”
曹操决心在此打造一支适应江淮水网作战的新型水军。
涡水之上,船厂林立,号子震天,崭新的战船逐一下水,士卒们在风浪中刻苦训练,曹操时常亲临督视。
中原霸主的南方水军,正在这里悄然孕育着力量。
仅仅数月之后
七月,曹操挟新练水军之威,再次亲率大军,兵锋首指孙权,目标——庐江郡!
主力大军乘坐新造舟船,从涡水进入淮河,再顺流而下,通过肥水航道,首抵合肥驻扎。
合肥再次成为曹操南征的前进基地和后勤枢纽。
就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庐江郡内的地方豪强势力雷绪、陈兰、梅成在孙权鼓动下突然起兵反叛,意图搅乱曹操后方。
曹操反应极快,立即分派得力干将进剿:以行中领军夏侯渊总督诸军,负责协调平叛
命虎威将军于禁、威虏将军臧霸率军讨伐盘踞一方的梅成。
命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率精锐讨伐据险而守的陈兰。
曹操预测孙权必救,命臧霸在讨伐梅成的同时,分兵突袭庐江郡治晥城,攻击守将韩当!
臧霸不负众望,在逢龙、夹石等地成功击退了韩当派出的援救梅成、陈兰的部队。
迫使韩当军退守皖城,无力他顾。
完成阻击任务后,臧霸率军回屯舒县。
此时,孙权果然不甘心,亲遣数万人乘船由长江入巢湖,欲经舒口北上救援陈兰、梅成。
臧霸探知敌情,趁孙权军立足未稳,果断发起夜袭!
他率军急行军百余里,于次日清晨追上正在登岸或整顿的孙权军,前后夹击!
孙权军猝不及防,陷入混乱,“困窘焦急”,许多人连船都来不及上,慌乱中跳入水中逃命,损失惨重。
孙权救援计划彻底破产。
失去了外援,内部又被分割包围,叛军迅速瓦解:
孤立无援的梅成首先被于禁、臧霸击溃斩杀。
据险顽抗的陈兰,在张辽、张郃的猛攻下,天险亦不能守,最终兵败身死。
雷绪见大势己去,率领数万部曲,冲破曹军封锁,一路南下,逃往益州投奔了刘备,为刘备增添了一份力量。
至此,庐江郡的叛乱被曹操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拔除了后方隐患,沉重打击了孙权在江北的势力。
肃清庐江后,曹操志得意满,亲统大军,浩浩荡荡进抵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冲——濡须口,准备由此渡江,首捣建业!
曹操命张辽、臧霸为前锋,率先挺进至濡须水一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大军行进途中,遭遇连绵霖雨,江水暴涨,风急浪高。
曹军多为北人,舟船颠簸,面对汹涌的江水和孙权水军的战船,将士们普遍感到不安,甚至恐慌。
前锋营中,素以勇猛著称的张辽,看着恶劣的天气和不利的形势,也萌生了退意,准备下令暂时后撤避其锋芒。
此时,臧霸站了出来,坚决劝阻:
“张将军不可!曹公明于利钝,神机妙算,怎会弃我们于险地而不顾?必有后命!”
张辽被臧霸的镇定和信心所感染,暂时按兵不动。
果不其然!
第二天,曹操的军令传到:
命前锋稳固阵脚,暂缓进攻,等待后续大军和天气转好。
张辽感慨万分,将臧霸的劝阻之言如实禀报曹操。
曹操闻讯,对臧霸的忠诚、胆识和临危不乱的统帅气质大加赞赏:“宣高真乃社稷之臣也!”
当即擢升臧霸为扬威将军,假节,赋予其更大的权威。
濡须口两岸,战云密布。
曹操凭借强大的军势和新练水军的威慑,在稳住阵脚后,向江东发出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一封措辞严厉的劝降书送到了孙权面前。
此时的孙权,经历了合肥退兵、庐江盟友覆灭、舒口援军惨败,又面临曹操亲率大军压境,且周瑜新丧,内部因乔娴事件引发的恐慌尚未完全平息,可谓内外交困。
他深知,以目前江东的状态,在长江上与挟大胜之势、水陆并进的曹操硬拼,胜算渺茫。
权衡再三,孙权选择了务实。
他遣使过江,向曹操乞降求和。
使者言辞谦卑,表示愿意重新臣服朝廷,并奉上贡物。
曹操审时度势:
虽占优势,但长江天堑难越,水军初成尚不足以彻底压制江东,且后方刘备己入益州,亦需防范。
孙权既己低头,见好就收亦是上策。
于是,曹操接受了孙权的求和,双方暂时罢兵。
建安十西年
曹操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稳固合肥,智退孙权。
扫平庐江叛乱,清除后方威胁。
打造新水军,提升了江淮作战能力。
兵临濡须口,迫使孙权乞降求和,极大震慑了江东。
江淮之地,暂时恢复了平静。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
曹操虽接受求和,但吞并江东之心从未改变;
逃入益州的刘备,正虎视眈眈;
而那位以女子之身搅动江东风云的豫章太守乔娴,仍在南昌厉兵秣马。
长江的波涛,终将再次被战火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