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找供应商的问题了,春花听亮子说过这些年镇上超市的黄瓜都是朱萍婶子供应的,自己是绝不能去镇上找商家,这是在抢朱萍婶子的饭碗。
春花找到了亮子让他帮着拿主意,毕竟亮子比她见的世面大,懂的也多。亮子刚开始说可以往县城的超市供应,可这个主意马上就推翻了。如果往县城送的话将面临雇佣车子的问题,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收入就会大大减少。
亮子回到家和朱萍说了这件事儿,朱萍笑着说:“春花这闺女真是实诚,咱镇上可是整个县最大的镇,而且又不止一个超市和商家,我一个人种的黄瓜哪能供应完了,我供应的都是镇东头的,镇西头应该都是去其他地方拉货,到时候让他们去春花家大棚拉货还近点儿,这样春花也不用发愁这车子的问题了。你带着春花去把那一片的生意谈下来,这不就行了。就是镇西的商家也就那两三家,怕是不够。
亮子又找到春花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她,两人就找到了镇西最大一家商超的老板胡西。胡西是个相当精明的人,谈论价格的华语愣是让亮子这个文化人接不上话。但春花似乎对做生意有着极其敏锐的天分,她笑着和胡西说:“如果价格可以再往上加加,那她会将大棚里最新鲜长相最好的黄瓜先给他,绝对让他吃不了亏。”春花把价格给谈到了和朱萍婶子的一致,她不能把价格压低了,因为那是在砸朱萍的招牌,同时这样自己也能多赚点儿钱。
但春花又说:“但必须签订一份协议,这份协议规定胡西只能要她一家的黄瓜。”
胡西低估了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姑娘,他原本觉得亮子是个文化人不懂这方面,春花又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姑娘,没想到竟然是自己小瞧了他们。亮子管计算,出协议,春花管讲价,但胡西从他们脸上却看不出一点做生意的狡猾,所以最终决定就按春花说的做,以后只要她家的黄瓜。拿下了最大的一家,后面的小超市也就不在话下了。
亮子回家后将春花做生意的情况和朱萍讲了一遍,一边讲脸上还一边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朱萍夸赞道:“真是没想到,春花这小小的丫头比我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太婆都会来事儿。”
就这样春花种的第一批黄瓜开始如火如荼的出售了,镇上胡西来拉货的那天,大棚外面围了好些个看热闹的村民,他们都想看看好好的庄稼不种,非要搞特殊的春花儿种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随着胡西的大货车从空空荡荡再到装的满满当当的,再看看春花的大棚里的黄瓜一扫而空,村民们的眼睛都看首了。一会儿装好车后,胡西下车就在大棚外面啊当着村民的面从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沓钱交到了春花手上。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那嘴巴张的都快合不住了,有的还故意揉揉自己的眼睛怕是看错了,就这些钱够他们在庄稼里累死累活的干上一年都不够了。
春花小心翼翼地把钱揣进口袋,擦了擦自己沾满泥土地手伸出来笑着说道:“谢谢你胡老板,合作愉快。”
胡西满眼敬佩地说道:“春花,真没想到你种地黄瓜品相这么好,和你合作对了,这批完了赶紧种下批啊,我可等着卖呢!”
“诶,放心吧,耽误不了您做生意。”春花激动地说道。
这时候躲在人群后面地银花撅着嘴偷偷地淡出了人群地视线,一路上她揪着眉毛想不通,为啥这黄毛丫头一下子能赚到这么多的钱,为啥呀?她回到家后就和远在外乡打工的儿子志永打了电话:“儿子,在外面工作咋样呀?累不累?”
电话那头传来:“娘,在外面打工肯定累呀,而且还赚不到钱,天天累的跟头驴一样,天不亮就起床,晚上狗都吃完饭了我们还没下工。”
银花又和自己的儿子说了春花现在种蔬菜大棚发财了,要不要自家也种这蔬菜大棚试试。可志永却说蔬菜大棚在他打工的地方多的是,有赚到钱的也有卖不出去赔钱的,再说建这蔬菜大棚需要一笔不小数目的钱,他们家实在拿不出来,还需要再观察观察。
银花每天的焦点就锁定在了春花的大棚上,她天天盼着春花的黄瓜卖不出去,还时不时的散步春花的一些闲话,春花都是充耳不闻,不想搭理,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是谁在背后搞小动作,只是自己现在根本不想去理那些闲言碎语,她只想做好自己的蔬菜大棚,赚更多的钱孝顺福金和连云。
连云真是没想到春花能将大棚做的这么好,而且还赚到了那么多的钱,她看着春花交到她手里的钱简首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推辞的说道:“春花,这钱你拿着,大棚里还用的上。”
春花则说道:“娘,我己经匀出来大棚需要的钱了,这钱是剩下的。”
“啥,这钱是剩下的。”她看看旁边的福金,眼睛瞪得跟铜铃一般大。
“诶哟,我的老天呀,这才第一批就赚了这么多,这这,咱是不是要发了。”
福金和春花背连云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春花又种植了一批,这次春花得经验更丰富了,种出来得黄瓜竟然比上次得还好,胡西乐得合不拢嘴,首夸春花是个种植黄瓜小能手。
村民们看见春花一次次将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那些风凉话如今成了夸赞的话语,都夸春花能干,聪明有经商头脑,还有几家一首在观望,他们想等春花再卖上几批了去向春花讨个经验也种蔬菜大棚。
只有银花对春花没有半点好意,她从羡慕转变成恨,她觉得春花如今得来的都是不义之财,因为春花的大棚是建在她老王家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本就该属于自己的,这财也是应该属于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