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村长家和大姨家,热闹非凡。
大姨父见自家媳妇匆匆忙忙换自己和儿子们回来,以为摊上大事了。
大姨家就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儿子苏建华十五岁,女儿苏艳十西岁。
大家坐在一起后,大姨马兰才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
“媳妇,苏艳才十西,先订婚吧!”大姨父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说道。
“不妥,干脆成亲。我妹妹是个好婆婆,苏艳嫁过去,绝对没有婆媳矛盾,也不用受苦。孟启男也勤劳本分。
我只是担心,他们去京城了,见识广了,不要苏艳,怎么办?”
大姨一脸担忧地看着大姨父,眼神中满是对女儿未来的忧虑。
“娘,启男哥不是这种人。”一旁的苏艳替孟启男解释道。
“启男目前老实,可去了京城后,难说哦。娘,我可以去京城,帮妹妹看着。”苏建华开玩笑的说道。
“哥……!”苏艳瞟了一眼自己的哥哥。有些生气的转过头。
大姨父思索片刻后说道:“媳妇,你说的也有道理。可孩子们还小,这么早成亲,会不会太仓促了?
而且他们两日后期,出发去京城。”
这时,苏艳红着脸,声音如同蚊蚋般说道:“爹,娘,我愿意嫁给启南哥。
我相信启南哥不会辜负我的。
而且,孟皖妹妹也说了,他们会在京城风风光光地办婚礼,不会委屈我的。”
大姨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一软:“罢了罢了,只要你不后悔就好。
既然这样,咱们就跟孟家说,后天给你们办婚礼。
等你及笄后,方可同房。如果他们同意。我们就答应这门亲事。”
大姨父点点头:“行,听你的。
苏艳听到父母都同意后,羞涩地低下了头。
“可这时间紧迫,如何给咱们女儿准备嫁妆?”
“这事,晚点再说,我先去找我妹妹,把这个事定下来。”
大姨马兰,说完,带上儿子,匆匆忙忙的离开家。
一路上上,急着赶路,没发现自家儿子纠结的模样。
准备到孟家村之际,苏建华拉住自家娘的衣袖。“娘,我有话想跟你说。”
马兰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儿子:“有什么话现在说,别耽误时间。”
苏建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娘,我想跟小姨他们去京城闯一闯,您帮我问问,可某愿意带上我。”
马兰听了儿子的话,眼睛瞪得老大:“你这孩子,怎么突然有这想法?你才十五岁,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能做什么?”
苏建华涨红了脸,急切道:“娘,我己经长大了,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启男哥他们能去,我也可以。”
“你去了,我和你爹怎么办?你是我们家唯一的香火,不行,坚决不行。”大姨,马兰首接否绝。
苏建华见状,继续说服:“娘,如果小姨他们同意,您就让我去吧。
我去了,也好跟苏艳有个照应。
等我存够钱了,就把您和爹接到京城享福。我不想在乡下浑浑噩噩一辈子。”
年轻人,都向往去更大的城市拼搏。苏建华也不例外。
马兰皱着眉思索着孟皖的那句话,她也知道,人往高处走的道理。
这时孟家村己经近在眼前。她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行,等我跟你小姨说完你妹妹的事,再提你的事。”
到了孟家,众人坐在堂厅,大姨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
众人一番商议后,孟家欣然决定后天就给孟启男和苏艳办婚礼,等苏艳及笄后再同房。
一番商量下来,孟皖见自家娘很不会来事,便开口说道:“大姨,爷爷和爹,娘商量过。彩礼我们家出一百五十两。
你们也不要给表姐准备嫁妆。因为要远行,带太多东西不方便。”
大姨马兰惊讶道:“什么……,这也太多了吧?”
一旁的苏建华,也觉得这彩礼太多了。
孟皖的娘,见孟皖说彩礼的事,才恍然大悟,刚才太高兴了,竟把这事给忘了。
其实孟皖早就跟他们说过,两个哥哥的彩礼,都是一百五十两。
孟皖的娘,马英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姐,这不多。
而且皖皖说了,等到京城,就给她两个哥哥买宅子和田地,铺面。”
大姨皱着眉头:“这不好吧,你们不能为了娶媳妇,把皖皖的家底都掏空了,以后皖皖还怎么嫁人。”
“大姐,我们没有,我们……!”孟皖娘想解释道。奈何口才不佳。
孟皖笑着摆摆手:“大姨,您别担心我。我有自己的打算,这彩礼是该给的,表姐嫁过来不能委屈了她。
给哥哥们置办宅子,我可高兴了。而且等去了京城,我还有赚钱的法子呢。”
大姨听了,还是有些犹豫,孟皖的爷爷也在一旁劝道:“她大姐,你就别推辞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以后还得相互扶持。”
大姨这才点了点头。
这时,苏建华鼓起勇气说道:“皖皖,我想跟你们去京城闯闯,您看行不?”
孟家人有些意外,孟皖也有些意外,开口:“建华哥想去是好事,京城机会多,我看行。
等建华哥有出息了,把大姨和姨夫都接到京城,到时候一家人在一起,那才是好。”
苏建华眼睛一亮,感激地看向孟皖。
大姨见孟皖答应了,也不好再反对,只是叮嘱儿子到了京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听孟皖的话。
她看得出来,孟家是孟皖当家。孟皖又极其有主见,有主意,有远见。
她觉得,自己的儿子跟孟皖,绝对有出息。
众人又商量了明日下聘礼和婚礼的细节。大姨和表哥离开孟家。
另一边,村长们也是议论纷纷。
村长的儿子和儿媳听了父亲的话后,也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事。
村长的小女儿更是满心欢喜,想到即将与孟启东成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长说道:“既然孩子们都愿意,咱们也别耽误。
孟家两日后就去京城,明日让他们下聘礼,后日成亲。”
“老头子,这会不会太仓促了吧?我们都来不及,给女儿准备嫁妆,这说不去,可不好听。”
村长摆摆手:“不碍事,孟强说了,去京城再给孩子们置办好的。
咱们就别瞎操心嫁妆的事儿了。他们家出一百五十两彩礼,咱们也不能太寒碜,回个三十两礼钱,在给女儿备些衣物便可。”
村长大儿子把心中的顾虑说出来:“可是,爹,孟家怎么突然有钱,出那么高的彩礼,这不会有阴谋吧”
村长反问道:“你妹妹卖去给别人当丫鬟,值几个钱?”
村长大儿子被噎得说不出话。
村长接着道:“孟家这是看重咱们家闺女,才愿意出这么多彩礼。
而且人家说了去京城还会置办产业,这是多好的机会。”
儿媳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爹说得对。咱妹妹嫁过去肯定享福。”
小妹羞涩地低下了头,她没有想到,孟家竟然给那么高的彩礼。
村长带着自家的三个儿子,前往孟家商量成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