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 第58章 黑市买棉被

第58章 黑市买棉被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作者:
入海鱼
本章字数:
4218
更新时间:
2025-05-04

第二天一早,文宇辉伴着夜色过来敲姜若荷家的院门,

没想到他手还没敲,院门一下就推开了。

进院子到屋门口,姜若荷在烧土灶,

文宇辉责备的说:“荷荷,不是告诉你晚上睡觉关院门,今早上我一推就进来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姜若荷白了文宇辉一眼,“我看起来这么像傻子吗?那是我给你留的门。”

“嗷嗷,”

“喏,给你鸡蛋吃。”

姜若荷把鸡蛋放到文宇辉手上,

文宇辉被鸡蛋给烫了下,两只手来回捣腾,

“烫烫烫,”他拿着鸡蛋吹起,被鸡蛋一烫手心,晨起一路走来的阴湿感被驱散大半,身上有了温暖。

“你那儿来的鸡蛋,自己也有吗?”

文宇辉怕姜若荷自己舍不得吃,

(姜若荷:想多了。)

“我从隔壁孙婆婆那买的。”

村里吃肉的时候不多,补充蛋白质的最好方式就是吃蛋。

孙婆子除了养村里的猪,还在院子里养了两只母鸡。

她家的母鸡养的好,下蛋勤,姜若荷就从孙婆子那里买鸡蛋。

“我还烙了几张杂粮饼,咱们路上吃。”

“好。”

文宇辉吃着鸡蛋,听着姜若荷的准备,心里美滋滋的,

他家荷荷真好,什么事都想着他,

还早起给他烙饼吃。

额......

姜若荷还真不是早起烙的饼,

她从金凤婶子那里要了一点老面引子,提前一晚揉好面,放在她睡觉的炕头发酵。

今早上一起来,随手挖一团,里面塞上以前做好的干咸菜,然后往没有油的锅里一放,

三两分钟,一张杂粮饼搞定,

文宇辉没来之前,姜若荷己经吃了一张了,味道有点像前世店里买的梅干菜锅盔,

除了杂粮面有点拉嗓子。

灶膛留了底火,晚上回家继续烧,

姜若荷锁好屋子和文宇辉出门,

好巧不巧,他们在村口遇到架着驴板车的杨万山和宗武大伯。

“若荷,文知青,你们两个要去哪儿?”

姜若荷没敢说去黑市,说要到供销社买点东西,

杨万山捎姜若荷两人一路,

姜若荷高兴的不行,正好自己不用走了。

........

到了公社,两拨人分开,

姜若荷和文宇辉去鬼市,

文宇辉去县城的这段时间,姜若荷没自己去过这里,

她胆子小,怕自己来跑的慢被人抓住。

后来姜若荷在公社生活的时间长了,慢慢才知道,其实大家都知道黑市,对它的存在有一种谴责又依赖的感情。

计划经济时期,买东西要钱又要票,

搞不到票的人又急需某种东西,就不得不来黑市寻找。

文宇辉带着姜若荷在胡同里东拐西转,再次来到熟悉的废宅门口,

院门口的树叶子落的差不多了,光秃秃的,反倒没有姜若荷刚开始来时,看见的那么吓人。

“荷荷,你想好要买什么了?”

“嗯,买床棉被,买点棉花,还有布料。”

大概是路途遥远,运费贵,姜家人没给姜若荷寄棉被,给她寄了购买棉花的工业券和汇款单。

姜若荷原本想拿着工业券去供销社买棉被,

文宇辉说全国通用的工业券很值钱,不如先到黑市转转看看。

进了黑市里面,人就多了起来,

正值秋末冬初,黑市上的东西五花八门,

农用工具、自家晒的干菜、蘑菇、小作坊炮制的壮阳酒、野兽毛皮等等,

还有挎着篮子漏出一角布料的卖布汉子,

手上捏着一根鸡毛的卖鸡蛋大妈,

文宇辉在黑市看了一圈,找到一个穿黑衣服的汉子低声说了两句,

汉子看眼姜若荷,文宇辉冲姜若荷招手让她过来,

姜若荷靠近文宇辉,“什么情况?”

文宇辉指指汉子,“他知道哪儿有卖棉被的,还收工业券。咱们跟他去看看。”

“好。”

姜若荷和文宇辉跟着汉子出旧宅子,穿过东边胡同进了一个小侧门,

里面有两个本地媳妇说话,

听姜若荷要买棉被,热情的给她选了一床蓬松又厚实的。

姜若荷转头问文宇辉,“文宇辉,你买棉被吗?”

文宇辉单手插兜站在一边,“我不买,上次我妈写信,说给我缝了一床,在寄来的路上了。”

姜若荷买好棉被,想了一下,没有卖家里寄的工业券,

姜若荷感觉工业券以后还有用的时候。

买完棉被暂存在店里,

姜若荷和文宇辉继续回黑市逛,

“文宇辉,你咋知道那个男的是卖棉被的?”

“我不知道,张三大叔介绍他和我认识,说可以帮他捎东西,赚点路费。”

人无外财不富,

拖拉机手帮着公社西处运东西,空车回来的途中,可以帮别人运些货物赚点外快,

当然,这都要悄悄的进行,低调着来。

买完主要东西,姜若荷轻松不少,

她买了一些调料,厨房用品,还给文宇辉买了双毛线手套,当做文宇辉18岁的生日礼物,

文宇辉嘴上嫌弃姜若荷送的生日礼物不够有心意,

手上却老实的把毛线手套塞到怀里,

一副宝贝的不行的样子。

这可是荷荷送他的第一件生日礼物,

必须好好收藏!

.......

公社两位书记正在商讨粮食问题,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城里工人数量多,粮食供应不足,今年发放到各地的收粮指标比去年又增长了五个点。

收粮指标是高了,可公社粮食产量上不去,

他们既要交公粮,还要保证他们的农民自己不会饿肚子。

“张书记,咱们公社去年勉强才满足供应指标,要是再长五个点,交粮有些吃力。”

薛书记看着政府下达的公文,头有些疼,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薛庆卫带着杨万山和宗武大伯进门,

他们把粮食储存问题一说,

两位书记又陷入沉默,

他们要怎么办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