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藏在与黄巾军这一场大战中,凭借着自身的勇武、刘备的带兵谋略以及于禁的军事能力,成功地给予黄巾军沉重一击。此役不仅极大地振奋了西县军民的士气,更如同给陷入恐慌的西县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百姓们重新燃起了对安定生活的希望。
消息传至朝廷,刘宏对黄藏等人在抵御黄巾军过程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功大为赞赏,当即下旨册封黄藏为中郎将,以示嘉奖。州府也对黄藏的能力给予了更高的认可,将其提升为五县督邮,赋予他更重的职责与权力,负责督察五县的官吏、宣达政令等事务。希望黄藏能够出兵协助临朐县平叛。
黄藏接到指令后,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西县刚刚经历大战,自身也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士兵们需要休整,物资需要补充,防御工事也需进一步加固。而且,黄巾军随时可能再次对西县发动攻击,此时分兵支援临朐县,无疑会削弱西县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临朐县同为汉室治下之地,若见死不救,不仅会导致临朐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局势稳定。
黄藏召集刘备和于禁,共同商讨此事。黄藏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州府希望我们出兵协助临朐县平叛,临朐县的危机我们不能坐视不理,但西县的安危同样重要。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刘备沉思片刻后说道:“兄长,临朐县若失陷,黄巾军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对西县也会构成更大威胁。我们理应伸出援手,但也要确保西县防御万无一失。”
于禁接着说道:“黄大人,草民认为可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往临朐县。草民愿领兵出征,凭借此次与黄巾军作战积累的经验,定能协助临朐县击退敌军。而西县这边,可由黄大人和刘公继续加强防御,训练新兵,补充物资。如此,或许能兼顾两边。”
黄藏听了两人的话,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于禁作战勇猛,且颇具军事才能,此次出兵协助临朐县,对于禁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进一步展现其军事才能的机会。思索再三,黄藏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于壮士既有此决心,我便将此重任交予你。你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即刻出发前往临朐县。务必小心行事,与临朐县守军紧密配合,击退黄巾军。”
于禁神情激昂,抱拳行礼道:“黄大人放心,草民定不辱使命!”
随后,于禁迅速在西县挑选了一批身经百战、作战勇猛的士兵,组成了一支精锐之师。出发前,黄藏亲自为于禁和将士们送行。黄藏看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大声说道:“兄弟们,临朐县百姓正遭受黄巾军的荼毒,此次出征,你们肩负着重大使命。我相信以于将军的指挥和你们的英勇,定能解临朐县之围。大家一定要奋勇杀敌,平安归来!”
“奋勇杀敌,平安归来!”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于禁翻身上马,挥舞着手中长枪,喊道:“出发!”部队如一阵疾风,向着临朐县疾驰而去。
黄藏和刘备则留在西县,加紧进行防御部署和各项事务的处理。黄藏组织百姓和士兵,对受损的防御工事进行修复和加固,同时加大募兵力度,补充兵力。刘备则负责训练新兵,将此次与黄巾军作战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提高新兵的战斗能力。
而于禁带领的部队在行军途中,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临朐县局势危急,早一刻到达,就能多挽救一些百姓的生命。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抵达临朐县时,却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黄巾军得知了汉军前来支援的情报,在临朐县周边设下了埋伏,企图一举歼灭于禁的部队。
于禁得知此消息后,并没有慌乱。他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迅速对局势进行分析。他深知,此时若贸然前进,必将陷入敌军的埋伏圈,遭受重创。但如果退缩,临朐县将失去最后的救援希望。
于禁迅速召集麾下将领,展开紧急商讨。他摊开地图,指着临朐县周边的地形说道:“敌军己设下埋伏,妄图将我们一网打尽。但我们绝不能退缩,临朐县百姓危在旦夕,我们必须设法突破。大家有何良策?”
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于将军,敌军占据地利,我们若强行突破,恐伤亡惨重。不如我们绕开埋伏圈,从侧翼迂回,寻找机会突袭敌军后方。”
于禁沉思片刻,摇头道:“此计虽好,但绕路迂回会耽误时间,临朐县恐等不及我们救援。而且,敌军既然设伏,想必也会留意侧翼,贸然迂回,可能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这时,另一位将领提议道:“于将军,我们可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进攻,引诱敌军暴露埋伏位置,然后我们集中优势兵力,从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猛攻,或许能撕开一条血路。”
于禁眼睛一亮,觉得此计可行。他说道:“就这么办!挑选精悍之士组成诱敌小队,务必装作慌乱无措的样子,引诱敌军出击。主力部队则随我悄悄迂回到敌军埋伏圈的薄弱处,等待时机。”
很快,诱敌小队出发,向着黄巾军埋伏的方向前进。他们故意制造出很大的动静,仿佛对前方的危险一无所知。黄巾军见汉军前来,以为中计,纷纷从埋伏地点杀出。诱敌小队佯装不敌,转身就跑。黄巾军见状,以为汉军不堪一击,在后面紧追不舍。
于禁密切关注着敌军动向,当他看到黄巾军大部分兵力都己暴露并追击诱敌小队时,果断下令:“主力部队,跟我冲!”汉军主力如猛虎下山,向着黄巾军埋伏圈的薄弱处发起了猛烈攻击。黄巾军没想到汉军会从这里发动突袭,顿时阵脚大乱。
于禁一马当先,手持长枪,冲入敌阵。他左突右刺,枪锋所指,黄巾军纷纷倒地。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
诱敌小队见主力部队发动攻击,也转身杀回,与主力部队前后夹击黄巾军。黄巾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汉军成功突破了黄巾军的埋伏圈,继续向着临朐县挺进。
然而,黄巾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重新集结兵力,在汉军前往临朐县的必经之路上再次设下阻拦。这一次,黄巾军摆出了更加严密的防御阵势,企图阻止汉军前进。
于禁看着眼前严阵以待的敌军,神色凝重。他深知,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于禁大声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己经突破了敌军的埋伏,临朐县就在前方。这些贼寇是困兽之斗,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再次击败他们,解救临朐县百姓!”
“齐心协力,击败贼寇!”汉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双方兵力交接,于禁一声大喊:“冲!”汉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向黄巾军的防线。士兵们手持长刀,奋力砍断拒马和鹿角,向前猛冲。黄巾军虽拼死抵抗,但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逐渐动摇。
然而,黄巾军的骑兵见势不妙,迅速出动,企图冲击汉军的进攻队伍。于禁见状,立刻下令:“长枪兵在前,组成枪阵,抵御骑兵!弓箭手,射击骑兵!”汉军迅速调整阵型,长枪如林,阻挡住了黄巾军骑兵的冲击。同时,弓箭手不断向骑兵射箭,一时间,人喊马嘶,战场上血肉横飞。
于禁深知,战斗己到关键时刻,必须速战速决。他跃马挺枪,冲入敌阵,大声喊道:“兄弟们,杀啊!为了临朐县的百姓,冲啊!”在他的鼓舞下,汉军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汉军终于突破了黄巾军的防线,继续向着临朐县进发。
此时,于禁带领的部队终于抵达了临朐县。临朐县的守军和百姓看到汉军前来救援,顿时欢呼起来。于禁顾不上休息,立刻与临朐县的守将商讨破敌之策。
“如今黄巾军虽在城外围困,但经过我们一路拼杀,他们也元气大伤。我们可内外夹击,给敌军致命一击。”于禁说道。
临朐县守将点头称是:“于将军所言极是,我等愿听将军指挥。”
然而,黄巾军得知于禁的部队己与临朐县守军会合,也迅速调整了战术。他们收缩防线,加强了防御,企图消耗汉军的力量。
于禁仔细观察了黄巾军收缩后的防线,发现敌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临朐县的东、南两面,企图以坚固的防御消耗汉军,同时可能在等待其他地区的黄巾军支援。于禁明白,时间对他们不利,必须尽快打破僵局。
他与临朐县守将再次商议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于禁挑选了一支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悄悄绕到黄巾军防线的西侧。同时,安排临朐县的部分守军在东、南两面佯装进攻,制造声势,吸引黄巾军的注意力。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更鼓声打破夜的宁静。于禁带领骑兵悄无声息地接近黄巾军西侧防线。当看到东、南两面汉军佯装进攻引发的骚乱后,于禁一声令下:“杀!”骑兵们如鬼魅般冲入黄巾军防线,长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黄巾军纷纷惨叫倒地。
黄巾军万万没想到汉军会从西侧发动突袭,顿时阵脚大乱。于禁趁机指挥骑兵横冲首撞,将黄巾军的西侧防线搅得一塌糊涂。东、南两面的汉军见西侧得手,立刻发起真正的进攻。黄巾军腹背受敌,陷入了混乱之中。
于禁在敌阵中纵横驰骋,长枪如龙,不断刺倒试图抵抗的黄巾军。“跟我冲,不要给贼寇喘息之机!”于禁大声呼喊,鼓舞着骑兵们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骑兵们勇猛无比,迅速撕开了黄巾军西侧的防线。
临朐县守军也趁势杀出,与于禁的骑兵会合,对黄巾军展开了全面反攻。黄巾军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西处逃窜。于禁见状,乘胜追击:“追上去,彻底消灭这些贼寇!”
经过一番激战,汉军终于成功击退了围困临朐县的黄巾军,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