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重生的小七
破茧重生的小七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破茧重生的小七 > 第19章 霜痕序章

第19章 霜痕序章

加入书架
书名:
破茧重生的小七
作者:
雯倬
本章字数:
2506
更新时间:
2025-07-09

深秋的霜痕未消,初冬的寒意己悄然笼罩了这座城市。小七着姥姥新纳的千层底布鞋,鞋面细密的针脚还带着老人手心的温度。忽然间,窗台上的喜鹊扑棱着翅膀落下,姥姥拄着枣红拐杖从厨房转出来,蓝布围裙上还沾着当归的药香:"快看,老邻居又来报喜了!"

这话像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百宝箱。小七记得自己总爱蜷在姥姥膝头,听她用带着蔚县尾音的腔调唱曲儿。1918年出生的姥姥,说起民国往事时眼睛总亮得惊人:"那时候大户人家讲究家风,你太姥爷书房挂着'耕读传家'的匾额,我和你几个舅舅每日都要在祠堂背《朱子家训》。"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会跟着比划,讲到舅舅们考上大学时,连咳嗽声都透着骄傲。

旧家六楼的窗台是最热闹的角落。铁塔上的喜鹊窝像个固定节目,每当灰蓝色身影掠过,姥姥就会停下手中纳鞋的活计,用蔚县特有的花腔唱道:"喜鹊登枝哎——状元郎来——"她总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吉兆,唱着唱着,小七就真觉得自己是故事里等待腾飞的金凤凰。

姥姥的歌谣库比百宝箱还丰富。纺线时唱《织锦谣》,"梭子弯弯线儿长,织出云霞做衣裳",尾音能拐三个弯;包饺子时哼《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苍老的声音裹着面香在屋里打转。最难忘是夏夜,摇着蒲扇躺在凉席上,姥姥会把《走西口》唱得柔肠百转:"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唱完就摸着小七的辫子笑:"等我宝儿出息了,可要把这调儿唱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些年小七确实越飞越高。大学报了非遗传承专业,寒暑假就跟着姥姥回蔚县老家。老人拄着拐杖带她走街串巷,见人就夸:"这是我家念书最出息的娃!"在老戏台后台,姥姥教她辨认曲谱上褪色的工尺谱,沙哑的嗓音突然清亮起来:"看这儿,'上尺工凡六五乙',当年你太姥爷就是这么教我的。"

变故发生在小七研究生答辩那天。接到父亲电话时,她正展示蔚县调数字化保护方案,听筒里传来的咳嗽声让手心沁出冷汗。冲进病房看见姥姥插着氧气管,老人却还费力比划着要纸笔,颤抖着写下:"别改行程,把喜鹊唱给他们听。"

答辩现场,小七带着哭腔唱起新编的《喜鹊登枝》,电子屏上滚动着铁塔的照片和姥姥教唱的视频。当那句"有喜事,孩子将来要飞了"的原声响起,评委席传来此起彼伏的掌声。捧着优秀论文证书赶到医院,姥姥正举着老花镜看首播回放,眼角皱纹里盛着欣慰的泪:"我宝儿这调儿,唱出铁塔尖儿了!"

如今工作室的玻璃窗上,永远贴着姥姥剪的喜鹊窗花。小七带着学生做田野调查时,总爱把老人请到课堂。白发苍苍的姥姥往太师椅上一坐,开口就是韵味十足的蔚县调:"年轻娃娃听好咯,这'哭七七'的哭腔,要像春雨落屋檐,绵长不断..."学生们举着录音笔围过来,老人突然狡黠地眨眼:"等你们学会了,我带你们去铁塔下唱,保准喜鹊跟着和!"

暮色中的铁塔依旧矗立,喜鹊一家己经繁衍到第三代。小七在工作室调试新编曲时,常能听见窗外传来熟悉的调子——是姥姥在楼下教邻家小孩唱童谣。夕阳把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和铁塔上跳跃的鸟影重叠在一起,恍惚间竟分不清,到底是歌谣留住了时光,还是时光把歌谣酿成了永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