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天,阳光微弱,天空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灰色调。程远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穿上一件厚实的棉衣,匆匆赶往读书会组织的禅修活动地点——郊区的一座小寺庙。
这座寺庙规模不大,却显得格外宁静。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主法的是一位从五台山来的老和尚,他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
禅堂里,二十多个人静静地坐在蒲团上,每个人都紧闭双眼,双手合十,沉浸在冥想之中。程远按照桑吉教导的方法,持诵六字真言,观想观音菩萨的慈悲面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程远的心境渐渐变得平和安宁。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和尚轻轻敲响了木鱼,示意大家睁开眼睛。他缓缓地站起身来,开始为大家开示。
“佛法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不在经书中,而在生活中。”老和尚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很多人在打坐的时候,就像个菩萨一样,心境平和,慈悲为怀。可是一旦回到生活中,就又变回了凡夫俗子,被各种烦恼和欲望所困扰。”
程远听着老和尚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共鸣。这一个月来,他参加禅修活动,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考验并不是在蒲团上能坐多久,而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就像张明德,那个总是对他吹毛求疵、百般刁难的同事。每次面对张明德的指责和批评,程远都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愤怒和怨恨占据心头。这比在寺庙里念多少遍咒语都要困难得多。
还有在地铁上,被人不小心踩到脚的时候,程远也需要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对他人产生嗔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都是对他修行的考验。
活动结束后,程远并没有急着离开。他在寺庙里随意地散步,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祥和。寺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滋养。转过一座佛塔,他猛地停住脚步——桑吉喇嘛正站在塔后的梅树下,仿佛早己等候多时。"大师!"程远惊喜地快步上前。
桑吉的气色比上次见面时好了许多,红色僧袍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修行可有进步?"程远如实汇报了这一个月的体会。
桑吉静静听着,不时点头。"很好。
"听完后桑吉说,"你己经开始明白,修行不是逃避世间,而是在世间中觉醒。""但我还有很多困惑。
"程远说,"比如,我明知道张明德在背后使手段,却不去对抗,这是不是懦弱?"桑吉捡起地上一片落叶:"你看这片叶子,它不抵抗风,却也没有随波逐流。
最终,风停了,叶子还在那里。"程远若有所思。
"慈悲不是软弱,智慧不是算计。"桑吉继续说,"六字真言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种智慧,可以破除一种烦恼。
慢慢体会,自然明白。"他们沿着庙后的小路慢慢行走。桑吉突然问:"你可知道六道轮回?"程远点头:"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字大明咒能净化六道业障。
"桑吉停下脚步,严肃地说,"今天我要教你更深层的修法——如何以六字真言利益一切众生。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桑吉传授了更为精妙的观想方法:如何观想六字真言照亮六道众生,如何发愿替众生承受痛苦,如何回向功德。
程远全神贯注地记下每一个细节。"修行到一定阶段,会遇到魔障。"临别时,桑吉警告道,"可能是外境的干扰,也可能是内心的妄念。
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持诵真言,心住正念。"程远合十鞠躬:"感恩大师教导。不知何时能再见?"桑吉微笑:"该见时自然会见。
"回程的地铁上,程远回味着今天的教导。手机突然响起,是父亲焦急的声音:"小远,你妈又头晕了,我们现在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