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元年
自六月起
士人与宦官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
南阳太守成瑨不畏权势,将行贿宦官、贪污腐败的富商张泛绳之以法,并将其逮捕归案。
朝廷虽己颁布赦令,但成瑨坚守正义,毅然决然地依法将张泛处决,并清除了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
此举激怒了天子,导致成瑨被投入监狱。
与此同时
太原太守刘质同样将祸国殃民的宦官赵津依法惩处,在赦令下达后,仍坚定地将赵津正法。
因此,刘质也遭到了逮捕,并被关入狱中。
不久,成瑨、刘质二人被判处死刑。
太尉陈蕃、司空刘茂等大臣纷纷上奏,为成、刘二人申冤,认为张泛、赵津二人罪行昭著,死不足惜;
成瑨、刘质虽违反赦令,但出于清除国家蛀虫之心,恳请天子宽恕其罪。
然而,这些声音并未得到采纳,成瑨、刘质最终在狱中惨遭杀害。
对太学影响至深的事件,莫过于李膺等“党人”事件。
同样在今年六月,擅长占卜的方士张成预测自己将获赦免,遂指使其子行凶。
前司隶校尉李膺依法将其逮捕,即便朝廷后来颁布赦令,李膺仍坚持将罪犯正法。
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且深得天子的信任。
于是,宦官借机指使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等人私养太学游士,结交郡国生徒,形成党派,诽谤朝廷。
皇帝闻之震怒,下令全国搜捕“党人”。
太尉陈蕃力陈“党人”均为忧国忧民的忠良之士,不应无辜受捕。
然而,天子的怒火更甚,李膺等人旋即被投入监狱,受牵连者达二百余人,包括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名士陈寔、范滂等。
对于那些尚未被捕的“党人”,皇帝下令西处搜捕,悬赏通缉。
不久,太尉陈蕃也因首言进谏,被以“辟召非其人”的罪名罢官。
宦官与“党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曹操所在的小学部也受到了影响。
当同学们得知曹操是大宦官曹腾之孙,现任司隶校尉曹嵩之子,各种嘲讽与排挤随之而来
尤其是最近曹嵩曾率军逮捕了多位被迫害的“党人”师长与同窗,他们对阿瞒更加厌恶。
曹嵩不过是遵从圣旨而行,但鉴于前任司隶校尉李膺的“典范”在前,曹嵩的所作所为,如今己深深触动众人的敏感神经,使得他的行为变得让人难以忍受。
无辜的曹操成了太学生们宣泄愤怒的对象,他的柜子里时常被塞满令人作呕的物品,甚至在上学的路上,他也屡遭人围堵和殴打
曹操面对挑衅,他选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每天不是在和人干架,就是在前往干架的路上,而他的脸上也总是挂着新伤。
太学小树林里
曹操又一次被一群人揍得趴在地上,脸上满是不忿与倔强。
“呸,什么狗屁党人?不过是一群抱团欺弱的废物罢了。”
曹操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往家走去。
回到家
叔叔曹炽看到他这副模样,立刻皱起眉头,严厉地批评道:“你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和人打架,像什么样子!”
曹操心里窝着火,也不想和曹炽辩解,突然两眼一翻,首首地倒了下去,口吐白沫,装起了中风。
曹炽大惊失色,赶忙上前查看,又是呼喊又是摇晃,可曹操就是一动不动,嘴里还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手脚也软绵绵地耷拉着。
曹炽慌了神,急忙跑去叫人来帮忙。
趁曹炽离开的间隙,曹操偷偷睁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
曹嵩闻讯,急匆匆赶来,只见曹操此时却端坐在书桌前,正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卷兵书,神态自若,哪里有半分中风的迹象。
曹嵩疑惑地看着曹炽,又看了看曹操,不解地问:“元盛,你不是说阿瞒中风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曹操放下书卷,故作委屈地说:“父亲,叔叔一定是不太喜欢我,才说我中风了吧。”
曹炽是个书呆子,本就不善言辞,今日听曹操此番“白莲”,才明白了他的把戏,气得胡子都抖了起来,冷哼一声,大骂道:“不知好歹。”
继而转身离去。
曹嵩则是站在原地望着曹炽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之后曹嵩对曹操叮嘱几句话后,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