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得福退下后,太上皇轻抚着韦梦梦的头,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
笑道:“梦梦真是厉害,你大师兄十岁之时,都没有你三岁这般聪慧过人,思虑周全。”
韦梦梦扬起小脸,坚定地说:“是父亲大人和师傅教导有方,梦梦才能如此,梦梦只是谨遵教诲罢了。”
“哈哈哈,这小嘴真是甜如蜜。”太上皇笑着轻轻摸了摸韦梦梦的小脸蛋。
突然发现,梦梦脸上开始有点肉嘟嘟的了,愈发显得可爱。
这时,知春急匆匆地跑来,兴奋地说:“公主,清炒红薯叶做好啦,闻着那叫一个香,奴婢都快忍不住流口水了。”
陈嬷嬷见状,立刻板起脸,呵斥道:“放肆……太上皇和公主在此,你如此冒失,成何体统……!”
知春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礼了,吓得脸色苍白,立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声音颤抖地说道:“奴婢见过太上皇,见过公主,见过叶公子。
请太上皇和公主恕罪,奴婢一时兴奋,忘了规矩。”
韦梦梦刚刚听到清炒红薯叶做好了,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但看到知春失礼,被陈嬷嬷呵斥,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是………
待陈嬷嬷说完后,赶忙说道:“陈嬷嬷,是本公主让她做好了就来告知的。
不过,陈嬷嬷教训的是,知春,下不为例,起来吧!”
知春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脸上仍带着紧张和不安。
太上皇笑着说道:“到底是何方神圣,让梦梦如此心心念念。
走,咱们一起去尝尝,看看这让梦梦惦记的清炒红薯叶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众人便一同前往饭厅。
到了饭厅,只见一盘绿油油的清炒红薯叶摆在桌子中央。
韦梦梦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清炒红薯叶放入太上皇的碗里。
又夹了一筷子,放入叶不凡的碗里。
然后才夹了一筷子放入自己口中。瞬间,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嗯,好吃,味道真不错。”
太上皇和叶不凡见韦梦梦吃得如此起劲,也纷纷拿起筷子,尝了起来。
刚一入口,两人的脸上便露出了惊喜的神色,纷纷称赞。
“梦梦,这东西,孤从来没吃过。味道确实独特,别有一番风味。”太上皇说道。
“父亲大人,这东西,梦梦经常吃。
在梦梦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梦梦就生吃它。”韦梦梦一边吃,一边若无其事地说道。
可这话,却如同重锤一般,让太上皇和叶不凡心中一震,两人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恨不得立刻找出那些让韦梦梦受苦的人,将他们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韦梦梦抬头,看到两人那恨不得杀人的眼神,心中顿时明白,自己的话让他们不高兴了。
她急忙转移话题道:“父亲大人,前两日,您吃的那红薯,不是赞不绝口嘛!
这红薯叶呀,可以结出您吃的那红薯。
这红薯的叶子不仅能吃,而且还能长出红薯。
这红薯呀,可以生吃,口感清甜,
还能用来煮粥吃,香甜软糯。
烤着吃更是香气西溢。
并且呀,如果保存得好的话,可保存半年之久呢。
最重要的是,它产量也高,还耐旱,正好适合通州这样水源稀缺的地方种植。
如果吃不完,还可以加工成红薯粉,用红薯粉做成面条等等,用途可多啦。”
韦梦梦的话,如同点亮了太上皇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他心想,这个东西,如果真的能广泛种植,那岂不是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百姓的温饱问题,甚至带动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县令孙得福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脚步匆匆,立刻往夫人的后院走去。
在回来的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的想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听到通州被划分给升平公主作为封地时,他满心忧虑,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晋升之路怕是就此断送。
但经过刚刚与太上皇和公主的一番交谈,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他升迁的绝佳机会。
县令夫人得知,县令正往她的院里赶,心中感到十分好奇。
平日里这个时辰,老爷应该在县衙办公,今日却突然回来,难道是有什么要紧事?
于是她赶忙起身,到门口迎接。
“老爷,这时辰,您不是应该在县衙办公吗?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夫人孙李氏关切地问道。
孙得福满脸兴奋,一见到夫人,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她进了屋,随后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
神秘兮兮地说道:“夫人,你我夫妻一体,现如今,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孙李氏一脸不解,疑惑地问道:“老爷,怎么了?你闯祸了?需要银子去打点关系?”
孙得福连忙摆摆手,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说道:“夫人,你想哪儿去了,你猜猜我今日见了谁。”
孙李氏思索片刻,说道:“还能见谁,不就是你手底下的那几个人嘛。”
县令孙得福靠近孙李氏的耳朵旁,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今日我见到了太上皇和升平公主。”
“什么,这是真的?”孙李氏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大声说道。
孙得福立刻紧张地捂住她的嘴巴,神色严肃地说道:“小声一点。太上皇和升平公主说了,他们会在这里长久居住。
这件事关系重大,万万不可把他们的行踪泄露出来。
如今我告诉夫人你,是想着,将来夫人能得到公主的青睐,咱们家或许能借此飞黄腾达。”
孙李氏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万万连忙点头说道:“老爷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
只是不知公主可有什么喜好,咱们得投其所好才是。”
孙得福想了想,说道:“公主虽然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子,但升平公主聪明伶俐,又极其有主见,可不是一般的孩子。
若咱们的琦儿能有幸成为公主的陪读,那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咱们家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孙得福老来得女,有个五岁的嫡女孙琦。
这嫡女自幼便深得父母的宠爱,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对她疼爱有加。
而孙得福一生仅有一位妻子,并无妾室,妻子便是孙李氏李倩。
两人虽然结婚多年,但夫妻感情依旧恩爱如初。
孙李氏眼睛放光,兴奋地说道:“老爷说得极是,您身为县令,若能好好为公主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出一番成绩。
老爷您要是能入太上皇和公主的眼,那我们琦儿才有机会面见公主,说不定真能成为公主的陪读。”
“夫人说的是,为夫把此事告知于你,除了想得到夫人的支持。
更想让夫人管束好家里的那些下人,千万别出什么岔子,坏了大事。”孙得福紧紧握住她的手,眼神中充满期待。
孙李氏斩钉截铁地说道:“老爷放心,我不会给老爷拖后腿的。
我定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让老爷操心。”
孙李氏李倩乃秀才之女,其母亲又是商人出身,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聪慧过人。
她将自己名下的庄子、铺子经营得风生水起,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