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药碾子在青石台上碾过第三十七圈时,林渊闻到了赤参末里混着的一丝焦苦。他垂眼盯着石臼中翻卷的土黄色药泥,耳尖却竖着捕捉三丈外丹房里传来的动静——三长老周明轩的丹炉正喷出第三缕青焰,这是培元丹开炉前的征兆。
作为外门丹堂最底层的杂役,他的差事本该是每日卯时前碾好百斤凡药。但此刻他握着碾杆的手掌心全是汗,袖口藏着的羊皮纸上,歪歪扭扭记着半个月来偷瞄到的配方:紫叶草三钱、赤参五钱、茯苓霜一钱半,还有那道在丹炉三圈后才加入的神秘药粉。
“砰!”丹房传来开炉声,林渊忙低头加大碾磨力度,石臼里的丹参碎末与紫堇汁渐渐融合,泛起类似紫叶草的淡紫色。这是他用凡药替代灵草的第七次尝试,前六次不是药效相冲炸了药碾,就是气团无法凝聚,此刻掌心的劳宫穴正微微发烫,与足三里的储力感遥相呼应——这是《百草通灵诀》里“以穴感药”的秘术。
“杂役林渊,把新碾的丹参粉送去三号仓。”执事吴贵的呵斥声从月洞门传来,林渊忙用袖角遮住石臼里的混色药泥,恭恭敬敬抱起木盒。路过丹房时,他瞥见周明轩正将玉瓶中的培元丹分给几位内门弟子,丹香里裹着醇厚的灵气,让他喉头微微发紧。
深夜的柴房漏着月光,林渊借着松油灯的微光,在破木板上推算药性。培元丹主补气血,原方中的紫叶草能凝聚戊土灵气,他试过用紫堇替代,却因凡药缺乏灵脉,必须靠气团注入穴位之力模拟。他忽然想起上个月激活的“中脘穴”,作为任脉与胃经的交汇点,或许能将脾胃转化的凡药之气提纯。
第二日卯时,林渊特意选了带节疤的枣木药碾。当碾杆滚过丹参、紫堇、茯苓的混合药末时,他舌尖抵住上齿龈默念“中脘”,掌心气团如小太阳般亮起,药泥表面竟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这是灵气附着的征兆。他屏住呼吸,在药泥即将成型时加入半片晒干的生姜汁,这是他偷看到周明轩在最后一步加入的“药引”,虽不知原物,但生姜的辛散之气或许能引动药效。
“嗤——”药泥突然发出轻响,化作五颗拇指大小的丹药,表面泛着不规则的浅紫光泽。林渊小心翼翼捡起一颗,凑近鼻尖时,那丝若有若无的丹香让他心跳加速——虽然比正品淡了七成,但确实有培元丹的气韵。
首次试验成功让他胆子大了起来。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借着整理废丹渣的机会,偷回三粒炼废的培元丹,用碾子碾碎后分析成分。他发现正品丹药中含有一丝“赤焰草”的焦香,那是外门弟子难以接触的中阶灵草,于是改用晒干的红景天磨成粉,混在丹参里用冲阳穴的火属性灵气烘烤,竟真的模拟出类似的焦香。
秋露初降时,林渊的“伪培元丹”终于成型。五颗一组的丹药装在粗瓷瓶里,表面没有正品的云纹,但倒入掌心时,能感觉到轻微的灵气震颤。他选在每月一次的外门集市试水,摊位前挂着“补气丹”的木牌,标价十块下品灵石——仅为正品的十分之一。
“小子,你这丹香都没浸透瓶身,怕不是假药吧?”第一个顾客是外门弟子张虎,此人练气西层,常因气血不足卡在瓶颈。林渊不动声色地打开瓶盖,淡淡道:“张师兄若信不过,可先试半颗。”
张虎狐疑地拈起半粒丹药,刚放入口中便瞪大双眼:“灵气……虽然稀薄,但确实能打通中焦!”他感受着小腹升起的暖意,立刻掏出二十块灵石:“给我来三瓶!”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开。外门弟子大多家境普通,正品培元丹五十灵石一颗的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如今十灵石能买五颗“补气丹”,哪怕效果只有三成,也足够他们在修炼时多撑半个时辰。不到半日,林渊准备的二十瓶丹药销售一空,袖中灵石叮当作响,让他几乎要笑出声来。
但他没忘记收敛锋芒。次日清晨,他特意将三瓶丹药送给执事吴贵,谎称是在山脚老郎中处得来的偏方。吴贵服用后脸色好转,竟睁只眼闭只眼默许了他的私下售卖——毕竟丹堂每月都有损耗,多些杂役赚外快的事,只要不上报,便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半个月后。周明轩的亲传弟子李青扬突然来到杂役房,盯着林渊手中的药碾子冷笑:“听说你卖的补气丹,能让炼气三层弟子多运化两成灵气?”此人眼尾有颗朱砂痣,正是当日在丹房分到正品培元丹的内门弟子。
林渊低头碾药,掌心却悄悄凝聚丰隆穴的清泄之气:“不过是凡药调配的土方,让师兄见笑了。”李青扬突然出手,指尖灵气化作细针射向药碾,石臼中的药泥顿时炸开,露出底层藏着的半片红景天——那是中阶灵草的残片。
“好胆!竟敢私藏灵草!”李青扬眼中闪过狂喜,他早怀疑外门突然出现的低价丹药与丹堂有关,此刻证据在手,足以治林渊一个监守自盗之罪。但他没注意到,林渊在药泥炸开的瞬间,己将红景天粉末吸入掌心,通过冲阳穴的热流转化为凡药气息。
“师兄误会了,”林渊举起染着红景天汁的手指,指向墙角的药筐,“这是前日晾晒的山红果,不过颜色相近罢了。”筐中的确堆着晒干的山红果,表皮的纹路与红景天极为相似,正是林渊特意从后山采来混淆视听的。
李青扬脸色铁青地翻找药筐,果然发现数十颗山红果。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红景天残片,早在林渊碾药时就被气团分解,化作养分融入了丹药。此刻看着李青扬悻悻离去的背影,林渊擦了擦额角的冷汗,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内门弟子的警惕。
从此他更加谨慎。每次炼药前,都会在柴房地板下挖个浅坑,将灵草残片用茯苓汁浸泡,使其气息与凡药彻底融合;药碾子的木纹里,悄悄刻着微型聚气阵,能将穴位转化的灵气锁在药泥中,避免外泄。他还发现,当同时激活中脘穴与足三里穴时,丹药的灵气留存时间能延长一倍——这是只有修炼《百草通灵诀》的人才能掌握的秘术。
随着声望日增,林渊开始接触到外门更核心的消息。他从张虎口中得知,下个月的外门大比,前三名能获得进入内门丹堂学习的机会,而考题正是炼制培元丹。这个消息让他心跳加速——若能进入内门丹堂,便能接触到真正的灵草配方,甚至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丹道阵图”。
为了准备大比,他开始尝试提升伪培元丹的药效。深夜,他在柴房支起从丹堂偷运出来的小丹炉,将凡药碾成的气团注入炉中,模拟正品丹炉的三转火候。当炉中升起第一缕淡紫烟时,他果断调动冲阳穴的光核,将灵气化作细流包裹药泥——这是他从周明轩炼药时观察到的“气裹术”。
“轰!”丹炉突然剧烈震动,炉盖蹦起三寸高,却没有炸开。林渊惊喜地发现,炉中竟凝结出三颗完整的丹药,表面虽无云纹,却泛着温润的光泽,凑近时能听见细微的灵气流动声。他迫不及待地服下一颗,丹田处的热流比以往强了五成,中脘穴传来的饱胀感,竟与服用正品培元丹时的感觉有七分相似。
“成了!”林渊握紧丹药,眼中闪过精光。他知道,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凡药模拟,而是真正触及了丹道的门槛——用穴位灵气替代灵草本源,以人体为炉,药碾为阵,竟在凡药中炼出了“伪灵根”。
外门大比的日子很快到来。当林渊捧着丹炉走进考场时,周明轩的目光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刻——这个总在丹堂角落碾药的杂役,此刻身上竟带着若有若无的丹香,那是长期与药材灵气接触才会有的气息。
“开始!”监考长老一声令下,三十座丹炉同时点燃。林渊不慌不忙地投入丹参、紫堇、茯苓,却在即将加入“药引”时,故意露出犹豫的神色。他知道,正品培元丹的最后一味药是赤焰草,而他要赌的,就是监考长老认为他不知道这个秘密。
果然,当他颤抖着加入山红果粉末时,周明轩微微摇头,旁边的执事们也露出失望的神色。但没人注意到,林渊指尖的劳宫穴正渗出极细的灵气丝,顺着丹炉缝隙钻入药泥,与冲阳穴的光核形成共振。当丹炉第三次喷出青烟时,他果断开炉,五颗表面泛着淡淡金纹的丹药躺在炉底,竟比正品还多了一颗。
“这……”周明轩猛地站起,丹香中带着一丝熟悉的脾胃之气,正是他修炼的《戊土培元诀》的特征。他接过丹药仔细端详,发现丹体虽略小,但灵气凝聚度竟达正品的六成,尤其是丹心中藏着的那丝土黄色光点,分明是胃经穴位之力的体现。
“你师承何人?”周明轩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激动。林渊低头行礼,将早己准备好的借口说出:“回长老,小的在山脚遇着位老郎中,他教过些粗浅的配药之术。”他没说谎,当年的老郎中确实教过他辨别药草,只是没提《百草通灵诀》的存在。
最终,林渊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大比,获得进入内门丹堂学习的资格。当他捧着象征身份的青色腰牌,走过外门丹堂的长廊时,听见身后传来张虎的欢呼声。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更广阔的世界,但掌心的药碾子纹路,以及体内默默运转的穴位网络,始终提醒着他——这条偷师之路,每一步都踩着刀锋。
深夜,新分配的杂役房里,林渊摊开新得到的《丹道基础篇》,目光却落在自己绘制的穴位丹阵图上。正品培元丹需要紫叶草的木灵气、赤焰草的火灵气、茯苓的土灵气三相调和,而他的伪丹,正是用足三里的土气、冲阳的火气、中脘的木气模拟了这一过程。他忽然在图上写下:“药草者,天地之穴位;丹炉者,人体之延伸。”
窗外,内门丹堂的灯火通明如昼,传来此起彼伏的开炉声。林渊摸着腰间的药碾,那是他从外门带来的唯一物品,碾杆上的凹痕记录着每一次偷师的艰辛。他知道,前方等着他的,不仅是更高级的丹药配方,还有来自丹道正宗的怀疑与审视。但此刻,他掌心的气团与足三里的储力感正在共鸣,仿佛在诉说一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