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宴的欢声笑语还萦绕在圆明园的湖面上,乾隆坐在龙椅上翻阅奏折时,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案头那幅《双姝图》上。画中小燕子与紫薇笑靥如花,忽然让他想起总在宴会上安静伫立的晴儿,以及那个浪迹天涯的萧剑。
"李玉,"乾隆突然开口,惊得正在添茶的小太监手一抖,"去查查萧剑如今身在何处。"
三日后,李玉捧着密报回禀:"皇上,萧剑在扬州协助漕运,半月前还救了落水的盐商之女。"乾隆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突然大笑:"好个萧剑!来人,传旨让他即刻进京!再宣晴儿来见朕。"
晴儿踏入乾清宫时,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腔。自上次宫宴后,她便听闻太后有意将她指婚给蒙古王爷,此刻见乾隆神色莫测,更是捏紧了手中的绢帕。
"晴儿啊,"乾隆放下朱笔,目光柔和,"你今年也不小了。朕问你,若有个江湖侠客,能文能武,却无显赫家世,你可愿嫁?"
晴儿浑身一震,指尖瞬间冰凉。她想起那个在江南烟雨里与她对诗的男子,想起他腰间的玉笛和眼底的温柔,喉头发紧:"若...若此人真心相待,晴儿愿意。"
乾隆满意地点头,展开密旨:"那朕便如你所愿。萧剑乃还珠格格之兄,忠义两全,朕赐他'固山贝子'之位,赐婚与你。另在学士府隔壁建格格府,方便你们姐妹往来。"
旨意传到扬州时,萧剑正在码头帮船工搬运货物。看着明黄的圣旨,这个历经风雨的男子红了眼眶。他轻抚着腰间的玉笛——那是晴儿送他的定情信物,终于不用再隔着万水千山遥寄相思。
消息如春风般吹遍京城。小燕子得知后,拉着紫薇就往皇宫跑:"皇阿玛太英明了!我这就去帮晴儿布置新房!"她转头对金锁说:"快通知柳红,会宾楼要摆三天流水席!"
学士府隔壁,工匠们日夜赶工。乾隆亲自定下匾额"晴澜府",又命内务府送去江南运来的太湖石、湘妃竹。太后虽对江湖出身的萧剑略有不满,但见乾隆心意己决,又念着晴儿多年陪伴,也只好赐下一对翡翠镯子当嫁妆。
大婚那日,京城万人空巷。萧剑骑着高头大马,胸前红绸上的"囍"字映得他面容俊朗。当他掀开晴儿的红盖头时,新娘眼中的泪水终于落下:"这些年,你让我等得好苦。"萧剑握住她的手,声音哽咽:"往后,我定护你岁岁平安。"
晴澜府与学士府之间开了一道月洞门,藤蔓缠绕的花架下,时常能看到小燕子、紫薇、晴儿带着孩子们嬉笑玩闹。小燕子教晴儿的孩子舞剑,紫薇教他们读书,而萧剑和尔康则会在月下对酌,谈论江湖与朝堂。
永琪带着欣荣、知画前来道贺时,望着满堂欢笑,心中满是感慨。曾几何时,他以为爱情是囚笼,如今却在这些人的故事里读懂了成全与圆满。欣荣悄悄塞给他一块新做的桂花糕:"尝尝,比御膳房的还香。"
夜深了,晴澜府的烛火依旧明亮。萧剑搂着晴儿,听她讲述宫中旧事。窗外,学士府传来小燕子的笑声,还有孩子们追逐的脚步声。月光洒在京城的屋脊上,为这个充满传奇的夜晚,镀上一层温柔的光晕。而乾隆站在乾清宫的宫墙上,望着这片祥和景象,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孩子们,终究都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