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到第三天,这天早上有一个来厂应聘,居然是陈山的同校同学,通过交谈得知。他叫郭大海比他小一岁,长得胖胖的,头发有点光,门牙掉了一颗说话漏风。
没想到居然遇到同校同学,就这样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郭大海比陈山脑袋机灵,学习东西挺快的,他的动作是陈山无法学到,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陈山学了一个星期才开始去管事那里拿货,拿着一捆黑色的毛线放到机器的木板上,接好线头。开始慢慢做,做出来的货都是烂货,需要返工,这让陈山心情不好。
做这行业居然有返工一说,做多烂货出来还被挨骂,真是无语至极。
就这样做了一个月,才慢慢上手,就是站着工作,有时候回到家里躺在床上都感觉两条腿抽筋。想想既然学会了,就做下去吧。
这个工作的工作是压一个月工资,即使这个月做,要到第三个月才发工资。是不是很夸张,陈山都觉得应该做满一个月就发工资,而工厂就是要这样发,但是居然还有很多人做,就是这样的工作都争破脑袋去做。
这学学做做,陈山从学徒到有点熟练学徒,反正是做计件,他做一片毛衣出来,人家熟手的人就做三四片。
而他和郭大海隔了几台机器,他在一个角落,而陈山在中间位置。
上班时间有空了陈山都会和他聊天,然后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郭大海,你做的好快啊,我没法跟你比。”
“一般啦,你也不慢。”
……
和他聊聊聊一会儿又回到自已的岗位工作,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每天重复着,陈山心里有个念头支撑着他,就是挣多点钱。
要不是有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他也不会这么用心努力的工作,因为站着工作并不好做,累坏身体。
就这样干到发工资的那天,其他人发了有七百多的,有一千多的,有九百多的。
而他只有一百多块钱,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好受啊。但是看到郭大海也是和他差不多的工资,陈山心里又觉得平衡一下。
发了工资,给了母亲一百块钱,因为是现金,留下来那几十块钱自已用。
那时候没有手机什么的,回到家里就是看电视,他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猫捉老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黑白电视机里面的画面特别不清晰,而且是用天线的,天线放在楼顶上,用一根竹子立起来,天线就捆绑在一头。
遇到画面不清晰,他就跑到楼上握着竹竿转圈圈。值得一提的是,他哥哥也去工作了,是去外地,距离有五六百公里。他哥也还没有结婚,快三十多岁了。
而他大姐早在他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出嫁,嫁给附近的人。那个姐夫比较矮,家里也不富裕。
是个很小气的人,陈山知道他,因为每次来他家里只是买了两斤水果就完事了。
抠门又小气,大姐嫁给他真是倒霉到家。那也没办法的事情,自已父亲早逝,没有顶梁柱,能有人要大姐都不错了,还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又是工作了几个月,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去上班,陈山不管刮风下雨都是这样的。
这一年陈山十六岁,已经对女孩子产生情愫。但是他没有喜欢的人,知道自已家里穷,女孩子肯定看不起他。所以就算是喜欢一个女的,他都是偷偷的喜欢,不敢去跟她表白!
工厂不大只有二十多个人,中年妇女和男人多,但是有两个女孩子。她们长得漂亮,是陈山喜欢的人选。
只能在心里喜欢,不敢表白,说他傻还真是,遇到喜欢的人,居然不敢说出来。
其实不怪他,因为他的家庭情况,没有完整的家庭,心里有阴影,还有自卑感。
他的性格也是孤僻的,所以,不会和女孩子说话。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让他吃亏也不知道。
做人如果太胆小,跟咸鱼有什么区别,陈山虽然没有了父亲,但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收获。
胆小怕事,胆小如鼠,就是他的性格,让他追女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陈山在镇上的那个毛衣厂工作到年底,每个月都有五六百块钱,高的时候有六百多块钱。
同时,也和郭大海成为好朋友,一起吃过饭,一起去玩。
郭大海的工资跟他差不多,都是半斤八两,因为都是学徒,工资低很正常。
通过跟他聊天,得知他也是没钱读书,因为他家里也很穷,他父亲也是去世了。他还有一个弟弟,比他小两岁。还在读书,所以他也是有压力的。
一样的悲哀人生,真是何处不相逢何必曾相识。命运多舛的人使得他们两个人在同一间工厂相遇。
陈山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惨的,从小没有见过父亲,因为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的癌症去世。
所以他对父亲毫无印象,他三岁怎么可能记得父亲的面容,他还没有发育起来。
三岁就是一个婴儿,记忆力无法记得起来。那他在五六岁的时候,才开始记事。
这一年时间内,陈山学会了制作毛衣片的过程,也获得少量的金钱,但是,他并不是很满意。算起来才发了六个月工资,加起来才两三千块钱,当然也给了一些母亲补贴家用。
他自已留着一些用,由于发的是现金,所以他会把剩下的钱,用个木头箱子存起来。那个箱子有三十多斤重,是他爷爷留下来的。
木箱子是个长方形,高四十厘米,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多厘米。
用一个牛头锁锁着,钥匙在他手上,牛头锁是他自已安装上去的。说来也奇怪,她母亲在他读初中时候,就用这个装东西,衣服和衣架,牙膏牙刷等等,放在里面。
同学们还笑他用这么古老的木箱子,其他同学的箱子比他的新,而且还小一点。有钱的同学还用皮箱呢,陈山可不能跟他们比。
那时候能读书都不错了,越是比较越是气死人。这个箱子陪伴他读完初中一年级,后来不读书就拿回来。